病案:是选择忠于爱情还是孝于父母?

原创素医 炼鼎中医

前几天遇到一个情志病,起因是这样的:
一对情侣准备结婚,奈何父母不同意,进行百般阻扰。于是情侣二人相约私奔去外地,私奔到半途接到电话,其母亲突发脑溢血,正在医院抢救。
经过抢救治疗,逐渐恢复正常。恢复正常后,其母对他们二人言:“你们要在一起,我不同意。我不同意这病就好不了,甚至可能复发。如果你们不在一起,我身体会好转,但你们不一定开心。所以你自己选择吧。”(忠于爱情还是孝于父母)
这也是调理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麻烦,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
有人说应该听父母的,毕竟父母活了几十年,看过的人比走过的路还多。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过得好?可问题在于听父母也不一定幸福,这样的人大有人在。
也有人说应该忠于爱情,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幸福这种事,到底是靠什么来决定,谁也没有标准答案。
就是这样一种疑惑,出现在这位病人心中,也是我在调理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因为这种事没有办法去肯定谁,也没有办法去否定谁,毕竟自古“忠孝两难全”,何去何从都是自身选择。但是医者仁心,为了治病需要,也不得不微言大义以解心结。
在一次分享《道德经》的课程上,我谈到了这个案例,当时有人问我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说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学着去如何正确的信任一个人,乃至一群人。信任过度便是迷信,信任不及即是怀疑,在这怀疑与信任之间如何取舍,就是一个“诚”字。如果父母对子女“诚”而信任其眼光不会差,又有多少几率选择到不靠谱的对象?如果子女以“诚实”而非“老实”之心选择对象,又会是怎样一番结局?教育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却没有教会我们如何识人,大概大多数人都是靠失败来积累经验吧?
在中医里,认为疾病有一部分原因是七情(喜怒悲忧恐惊思)导致。更深层次来说导致七情变化的是人心深处的信任与怀疑。
后来这位病人听了这话,若有所悟,就一家人开始去真正了解、观察、鉴别这个人。然后给我讲《冰鉴》挺好用的,说:“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附录中医心理学内容:
《四圣心源》里说:“肝之气风,其志为怒。心之气热,其志为喜。肺之气燥,其志为悲。肾之气寒,其志为恐。脾之气湿,其志为思。盖阳升而化火则热,阴降而化水则寒。离火上热,泄而不藏,敛之以燥金,则火交于坎府;坎水下寒,藏而不泄,动之以风木,则水交于离宫。木生而火长,金收而水藏。当其半生,未能茂长,则郁勃而为怒。既长而神气畅达,是以喜也。当其半收,将至闭藏,则牢落而为悲。既藏而志意幽沦,是以恐也。物情乐升而恶降。升为得位,降为失位,得位则喜,未得则怒,失位则恐,将失则悲。自然之性如此,其实总土气之回周而变化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