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对话

京国际音乐节的闭幕于10月24日上演,谭盾执棒自己的作品与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当晚音乐会的主题是“火”,由斯特拉文斯基的《焰火》与《火鸟》对位谭盾的《火祭》与《琵琶与古筝双协奏曲》,斯特拉文斯基的两部俄罗斯风格时期的“少作”与谭盾根据两部“旧著”改编而成的“新作”形成了有趣的互文。

作曲家谭盾获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作品“融合”的巧妙——融合专业与趣味、融合历史与当代、融合中国与西方。专业听众会赞叹他的独特构思,爱好者也能对他作品中俯拾皆是旋律与色彩甘之如饴。雅俗共赏的“融合”是极难的,谭盾做到了这点。《火祭》中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秘主义与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哲学的理念,前者见诸作品中充满巫术色彩的音调与整体音响的诡谲氛围、后者可从对翻谱声等“具体音乐”素材的引用听出“一切皆可入乐”的观念。《琵琶与古筝双协奏曲》脱胎于谭盾著名的《鬼戏》,这部作品最经典的段落便是谭盾用出高妙的对位手法将巴赫“平均律”与河北《小白菜》结合在一起,是中西交融的典范。两部作品都有很强的“历史感”与“剧场性”,谭盾最近的作品着力于营造富有“历史感”的古意,“剧场性”则顺应二十世纪以来西方音乐发展的重要趋势。

指挥家谭盾这些年的崛起十分了得,他在世界许多重要乐团指挥了大量包括但不限于自己创作的作品。斯氏作品中的原始气质正与谭盾身上的神秘主义气质相吻合,加上作曲家本身与作曲家的心有灵犀与惺惺相惜,当晚《火鸟》的处理绝佳。今晚他指挥自己的作品也让我想起曾看过的斯氏指挥《火鸟》的录像。谭盾指挥的协调性我觉得是天赋,他这方面与指挥技术上远超许多同他一样涉足指挥的作曲家同行。谭盾与斯特拉文斯基与中国爱乐乐团的缘分并非从今夜开始,五年以前便听过中国爱乐演出”谭盾与斯特拉文斯基的四祭”,那以包括“夏之祭、秋之祭、冬之祭”的《大自然的眼泪》对话斯氏的《春之祭》,此次的演出可谓再续前缘。

中国爱乐乐团于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勇挑重担,演出了两场二十世纪作品音乐会,而面对如此繁重的曲目,乐团展现的出色专业表现与良好精神面貌值得称赞。当晚的演绎中,乐团的音响整体蓬勃有力,在抒情处能做到柔美,在不同方面皆营造出感人至深的音色,大量木管独奏与情到浓时的弦乐音色都是可圈可点之处。此外,观众席乐队的管乐声部表现也十分出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