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国民政府教育局长至亲被日寇杀光,逼上梁山成为一名虎将

从1940年建立乌苏里斯克和维亚斯克两个中国抵抗军秘密营地开始,退入苏联境内的中国游击队便不断发动对于伪满边境地区的渗透和侦察作战。他们执行这一任务,既是与盟军的合作,更是为了祖国的解放。

关于当时的中苏合作,这些中国人是怎样理解的呢?

曾在抗联独立旅中获得伞兵上士军衔的王立臣,曾作为盟军先导参加了空降牡丹江的战斗。晚年他曾因为政治运动多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因为“苏联特务”嫌疑入狱多年,但每当有人问到他当年的征战,这位“老运动员”却从不曾有过一丝含糊。

他清楚地告诉询问者,如果说他是苏联特务,那他就是为了中国去当的苏联特务,是为了打鬼子才帮助苏军收集情报的。

无论境况怎样不利,这位顽强的老人从未改口。

如果这样的描述还不够具体,另一名地下工作者张惠民的话可能要更加清晰。张惠民因“为苏联收集情报”被日伪军警逮捕,审问他的是日本特务土屋芳雄。土屋回忆,由于张惠民十分坚强,日方无法获得口供,故此使用了最为残忍的酷刑,土屋称“用刑到了极致”。

酷刑之下,张惠民终于开口了。在土屋芳雄的回忆录中,记录了他说的这段话,或许可以作为王立臣的补充。根据土屋记载的日文内容翻译,这位可敬的中国人说的是:

“我的祖国遭到日本的残暴侵略,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来赶走侵略者,所以我们选择了和苏联合作,这就是我提供情报的原因。尽管我可能看不到了,但是我们的抵抗一定会胜利!”

退入苏联的中国游击队,在入境作战方面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43年前是综合性任务和侦察任务并重,1943年后是侦察任务为主,其他任务为辅,可见其对于对日战略侦察任务的重视。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游击队得到苏方的支持,装备、训练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成立后,苏方以远东红旗军第88独立步兵旅的名义为这支部队建立了通畅的后勤补给体系,部队所需物资补给、生活必需品和服装因此有了保障。

在维亚斯克的旅部所在地,先后建成了一、二、三号大型营房,并陆续建立了军医院、车库、图书室、仓库等设施。一批以远东华侨志愿兵为主的人员补充进了部队,也有一批苏联军官以副职兼教官的身份开始为这支部队提供更加正规化,科学化的作战训练。

▲ 李敏站在维亚斯克江边的小船上,当年李兆麟就带着她们用这种小船打鱼改善生活

赵尚志曾为东北抗日联军设计军衔体系,此时也在部队中得到真正实现,甚至苏方还为中国游击队的指战员们按照苏方同样军衔标准提供薪金等待遇,这在中国的红色军队中堪称前卫,要知道这时候在延安,连朱德总司令也是供给制呢。

不过,这种福利多半只是象征性的。因为部队的秘密性质,中国游击队员很少和当地人接触,所以陶雨峰他们领了薪金也没有地方花。

高级指挥员稍好一点,因为工作关系,他们有时会往返于伯力和维亚斯克之间,可西线激战正酣局势严峻,苏联也处在严重的物资匮乏之中,伯力的商店里基本可以跑老鼠,估计忙得脚不沾地的周保中们也不会有多少逛街的欲望。结果是苏联方面发的薪金大部分被他们攒起来,在战后交党费了。

他们大多数的时间还是放在训练和作战上。都是百战余生的老战士,配上苏方提供的当时最精良武器,中国游击队的作战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周保中非常重视“小部队”的运用,强调部队规模“越小越好”,以便作战中减少损失,更加灵活。他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正是21世纪流行的特种作战雏形。

抗联的渗透作战打得有声有色,经常把日军闹得鸡犬不宁,在当地造成较大影响。1942年7月,受到抗联作战宣传影响,驻防在饶河县东安镇的伪靖安军二团二营一部在张为国、周岩峰、祁连生等带领下发动武装起义,击杀试图反抗的伪军帮凶符中尉等,在单立志等率部接应下渡江加入抗联教导旅。

这样的情况不断发生,使日军意识到抗联还有相当强的活力,对东北这块日军的战略腹地有着重大威胁。在基本控制了中苏边境地区之后,日军在这一地区部署了大量兵力,目的之一便是阻止撤入苏联境内的中国东北抗日联军残部返回国内“死灰复燃”。

除了严密部署日军和伪满军的边境守备队以外,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当局还采用多种不同手段,在边境地区和抵抗力量活跃区域构成多层次,立体型的反渗透体系。

例如,增强伪满奇特的“海军”部队江上军来封锁东北抗日联军的越境行动,在边境地区加设瞭望塔,严格保甲制度。特别是日伪方面派遣了大批武装便衣特务,在中苏边境地区的村庄和山区活动,随时侦缉抗日活动。这些特务普遍受过严格训练,装备精良且狡诈奸险,赵尚志便是因被日军部署的特务打入内部而惨遭不幸。

这些特务是怎么活动的呢?

曾经为宾县日本特务机关特搜班(别名“八十号”)当过杂役的孟宪武回忆:

“平时特搜班的人经常活动在城乡各个角落,为遮人耳目,都穿便衣。冬天是黑棉裤棉袄,狗皮帽子,夏天是白上衣,黑裤子。到铲地时拿锄头,到割地时拿镰刀,装扮成农民的样子。但是手枪,手铐子却隐藏在身上,发现谁可疑,就把谁扣上手铐子,带到警察署,被抓的人有时还不知怎么回事呢。”

日伪方面对伪满境内居民进行详细登记造册,特务机关利用其专门设立“要视察人”和“嫌疑人”两类名单,重点监视。“要视察人”包括共产党、国民党嫌疑者,也包括曾在民国政府中任职过的人员,有名望的士绅。

而“嫌疑人”则是因各种理由被怀疑的对象,平时活动受到监视,逢年过节对其中的重点人进行囚禁。耐人寻味的是,在“要视察人”里面,还包括大多数在伪满政府中担任职务的官员,可见日本人对这些走狗丝毫也不敢信任。

而一有风吹草动,特务便会从“要视察人”和“嫌疑人”中有比例地抓人讯问。被捕的人员,会受到残酷的刑讯,无论是上大挂还是过电,都让人难以承受。经常有所谓嫌疑人死于酷刑。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特务当时侦破的抗日案件中,不但有抗联和八路军等共产党系统的,也有国民党系统的。例如,前面提到的宾县“八十号”特务机关所“逮捕”的中国抵抗者中,有地下党员黄静亚,从日军集中营越狱的八路军军官吴玉才,也有国民党宾县地下支部的信致成案涉案人员。

相对来说,在整个抗战过程中,国民党在地下组织方面能力较弱。因此,直到1944年前后,在东北的抗敌历史中依然可以看到国民党方面的记录,不免让人唏嘘。

▲ 东北烈士纪念馆,伊作衡事迹

从总体来看,在东北地区的国民党系统地下工作人员,包括王宾章(国民党黑龙江省党务专员)、王鸿恩(国民党黑龙江省党部科长)、伊作衡(国民党黑龙江省党务指导员)、于啸天(国民党黑东督导区负责人)等人,普遍具有较高的民族节操,在被捕后致死不出卖战友和组织,与关内平津沪等地军统潜伏人员叛徒迭出颇为相反,因此直到抗战胜利前夕,在东北这块战前国民政府控制力相当薄弱的地区,仍有相当的国民党系统地下组织在活动。

虽然抗战后期,东北国民党系统的地下工作较为消极,缺乏军事抗争的决心,但在收集情报,唤起东北同胞的爱国精神等方面,仍有相当价值。他们和共产党系统工作人员的共同牺牲,证明着中国人在日军占领东三省最黑暗的时代进行的顽强抗争。

遍地的武装特务,加上日伪严格的户籍,保甲管理,让中国游击队在战斗中不断付出重大代价。

▲ 许亨植最后战斗中使用的手枪

1942年9月,已被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第三营营长的许亨植,在带两名警卫员巡视小分队作战情况途中,因炊烟暴露目标,于清枫岭遭到日军国长有-宫富讨伐队突袭战死。其未及销毁的文件被日军缴获,随即引发敌伪特务在巴彦、木兰、东兴进行大规模搜捕行动,当地救国会和地下党组织遭到极大破坏,史称“巴木东事件”

同年,在饶河活动的抗联名将陶净非所率小分队遭日伪军警突然袭击,经激烈战斗,少数人员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和严格的训练突出重围返回江北,但两名指挥官陶净非郝子臣都在战斗中壮烈殉国。

陶净非是东北抗联原五军二师师长,作战大胆灵活,深有威望。直到2014年,还有网络作家在穿越小说中把“机智敏感的陶净非”设为大主角。他的牺牲是抗联主力重返故乡的过程中付出的重大代价。

▲ 朴吉松

1943年初,在突袭敌庆成警察署战斗中身负重伤的抗联十二支队支队长朴吉松,在养伤时遭叛徒出卖被俘。这位抗联中的“美男子”此时已经失去一目,仍在最后的搏斗中拔枪打倒一名特务,日本宪兵也对“朴主任之勇敢”大为震动。1943年8月,日本特务用战刀将朴吉松杀害。

1944年12月19日,日伪军警突袭了抗联游击队在宋万金屯的秘密据点。接替金策指挥第六支队坚持抵抗的是于天放支队长,如果不计算失去联系的抗联第十军残部等部队,于天放支队是在东北地区敌后活动时间最长的游击队,他被俘前后周保中曾专门派出张瑞麟率一支小分队前往接应。但双方未能接上关系,张瑞麟的部队也遭到损失,被迫撤回江北。

就是在这样的苦战中,教导旅部队的特种作战模式得到了一次次磨练,王效明、刘雁来等在境内建立的新游击根据地逐渐巩固,夏礼亭等潜伏电台不断活动,中国游击队开始具备了为消灭关东军的战略决战充当先锋的能力。

中国游击队员的侦察目标包括了日军要塞和兵营,也包括开拓团,公路桥梁等相关设施,甚至要设法监控日军兵员装备的变化情况。这些无一不是日军的重点设防点,侦察工作常常碰到相当危险的情况。

王明贵将军回忆:“陈雷带领刘铁石、张祥、姜乃民等两次回东北之行侦察任务。有一次为了弄清肇兴镇附近一个敌人据点(距黑龙江边三十华里)的情况,拂晓前隐蔽在一片草甸子里,观察日本移民团男女老幼的活动情况。为了防止暴露目标,陈雷同志不准撵走到他们身旁吃草的奶牛。小部队的每个同志都忍受着三伏天烈日的暴晒和蚊蝇,瞎蠓的叮咬,趴在一米多高的草丛里坚持战斗。”

▲ 抗联教导旅两名优秀侦察员陶雨峰与刘铁石(右)合影

从今天保留下来的照片来看,刘铁石是个英气勃勃,气质极佳的中国军官。不过,他这种气质却是在后天慢慢锻炼出来的。抗战爆发前,刘铁石已经是国民政府的汤原县教育局长,是一名有着极强烈爱国热情的中级官员,他联络士绅,不顾不抵抗政策的约束试图起兵抗日。

可惜的是,这时候的刘铁石没有经受过任何军事训练,起兵策划十分仓促,事泄后刘铁石一度被日军逮捕关押,其亲属中多人遭到杀害。设法出狱后的刘铁石转而拉起一支队伍去寻找抗联武装,找到夏云杰游击队的时候他身边只剩了一名充当副官的内弟和几名护兵。

尽管如此,据说这位教育局长大人在逃难途中依然四平八稳,颇有派头。一次,他带着这支小部队辗转退到一个村子附近,腹中饥饿。刘铁石想起自己的妹夫住在这里,于是到家中吃饭,还派一名护兵在村口站岗。据说这时,凤凰落魄不倒架的副官还放好马扎让长官休息,并铺好桌布准备好好吃顿饭。

然而,村口突然出现了日本兵,站岗的护兵匆忙鸣枪报警。大量日军冲进村子,顺藤摸瓜对刘铁石这支小部队发起攻击,副官为掩护他当场阵亡,护兵非死即伤,刘铁石仅以身免。

残酷的现实让这个书生终于认清了什么是战争。找到抗联以后,他把原来的名字刘显改为“刘铁石”,以此表达誓死抗敌的决心,并在不断的战斗中成长起来,成为游击队中一名儒雅的指挥官。他的夫人便是李敏推崇备至的“土匪婆”庄凤,一个美丽而泼辣的关东女子,以善使双枪著称,两人性格互补,堪称珠联璧合。

不过,毕竟是当过局长的人,有时候还是会小小地摆一下谱。

比如这次侦察,性格促狭的王明贵回忆:“刘铁石在拍发电报时,嗓子渴的实在忍不住了就要求身旁的张祥想办法找点儿水来。但是,张祥没有办法找到水,只好求救于小战士姜乃民撒了半缸尿水解救燃眉之急。刘铁石停下电键,接过水缸一饮而尽,马上又全神贯注地开始工作。当他完成任务后,才发觉嘴中有怪味,张祥告诉他喝的是半缸尿。”

据陈雷回忆张祥干得更绝,刘铁石发现问题后他还是死不认账,只说是从马蹄窝里采的水,多少会有些马骚味儿……说起来张祥后来也是当了海军少将的人物,原来“道貌岸然”的将军在年轻时也曾经如此的好捉弄人。

如果说这样的侦察虽然艰苦还带有一丝喜剧色彩,那对于绥芬河要塞区的侦察,便带有了一丝悲壮色彩。

【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