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张养浩
张养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晚号齐东野人,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曾推动恢复科举制度。他创作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脍炙人口、传诵至今。
张养浩虽宦海一生,政事繁忙,但为官之余,极其重视对子女的训诫和教育,专作〖家训〗一篇以示后人。张养浩有六子,但长大成人者仅张强、张引二子,后张强去世,仅留张引。张引一直伴随父亲左右,深受其言传身教的影响,继承父亲先志遗风,一生为人正直、兴学教民、守身遵法、忠心报国。
张养浩在〖家训〗篇中告诫后人:天下之事立志最为重要,立志为成事之基础,志之所在乃心之所在,心之所在则关乎事之成败。
立读书之志。张养浩自幼好学,读书昼夜不辍。父母担心他用功太过会伤及身体,他便关上房门,偷偷点灯夜读。张养浩一生勤于诗书,著述丰富,其所作〖三事忠告〗传入日本,成为江户时代政要的必读书籍,被奉为汉学经典。他曾写道:『志苟一立,天下无不能为之事,而况读书乎?』劝勉后人应静学修身,多读圣贤之书,继承圣贤百世所传之经典。
立济民之志。张养浩在〖家训〗中指出『一切疾苦,皆如己身当之』。为官者要将民病视为己病,将民苦视为己苦,以兼济万民为己任。元天厉二年(1329年),已辞官还乡被朝廷七召而不就的张养浩,见关中大旱,饥民相食,毅然应召陕西行台御史中丞。到陕西后,张养浩散其家财,见饥民则赈之,见死者则葬之,夜以继日忙于公务,最终忧劳成疾,死于任上,被追封为滨国公,赐谥文忠。
立报国之志。张养浩进入仕途之始,便立下报国之志,在宦海沉浮中矢志不渝,坚守原则。他在〖家训〗中明确指出:为官者要廉洁奉公、励精图治,不能沉溺于声色犬马、骄奢淫逸。元至大三年(1310年),面对元朝腐败的吏治和日渐混乱的政局,张养浩犯颜直谏,上〖时政书〗,直斥朝政沉疴十害,条条可置自身于死地。〖元史〗评述〖时政书〗:『言皆切直,当国者不能容。』张养浩又于至治元年(1321年)上〖谏灯山疏〗,劝诫元英宗勿玩物丧志,应心系天下和百姓。元英宗评价说,只有张养浩才敢上书〖谏灯山疏〗这样的劝诫之言。其忧国忧民、冒死直谏的勇气和担当,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