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无处安放的灵魂 | 社交恐惧症患者的自我救赎之路
有读者后台留言:
“周老师,帮帮我,我快疯了。最近,公司把我当中层领导候选人。让我阶段性的做工作汇报。那个会议室特别的大,来参会的少说也有有百几十号人,我工作能力没有问题,但是一遇到公众演讲,我就喉咙发紧,手心冒汗,语无伦次了,就连签个名字我都手抖,我几乎都不敢看其他人的表情,我害怕我的不安被他们看到。
一想到马上又要上台演讲,我就开始整宿整宿的失眠。这么好的仕途,我也不甘心放下,但再这样下去,我怕是扛不住了啊!”
又有读者留言:
“周老师,我是一名初中生。我这段时间学习压力特别大,主要是老师总是喜欢点我起来回答问题。我也不是不会,就是害怕被他点名。每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我就会低下头,不敢看老师的眼睛,担心被他发现。越是这样,我越容易被点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我的脸会唰的红到脖子根,周围人见了都捂着嘴乐呵。我真想挖个地缝钻进去。再这样下去,我课都没法听,专门想着如何躲避老师点名了!”
以上是我节选的两位读者的留言。
从留言中不难看出两位求助者每天的心理都处在高压状态下,精神极度紧张。
短时间,他们还可以动用意志力去克服窘境,勉强支撑。但长时间得不到缓解,便会像一根拉伸过度的弦,迟早会绷断。给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那么,他们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只有找到问题的核心,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帮他们早日脱离困境。
从留言中,两位求助者均出现了一些生理状况。如:喉咙发紧、手心冒汗、语无伦次、手抖、失眠、脸红等。
类似这些症状的还有:心跳加速、大脑一片空白、流汗、手足无措,甚至当场昏厥等。
这些症状的产生是患者内心极度焦虑、恐惧所引发的。
每当患者在面对公众演讲发言,公开表达个人意见等社交活动中就会无法抗拒的出现上述极端的生理症状。
这种严重的焦虑症状,心理学将之定义为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只是要治疗不是一日之功。
在我和这些社交恐惧症患者沟通过程中发现,造成他们这种高度精神、生理紧张的现象,是因为有如下一些认知。
#01 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
尤其是负面评价
为了减少负面评价,甚至完全规避负面评价,他们会不断给自己加“砝码”,不断给自己设置更高的标准。以获得他人更高的评价。
有时,他们也会因为过分担忧、恐惧,而直接采取逃避的方式,放弃正常的社交活动,将自己封锁隔绝。
#02 极力逃避
掩饰出现的社交恐惧症状
当他们出现脸红、手抖等很明显的焦虑生理反应时,他们会逃避与别人目光接触,有时故作镇定,有时借口离开。
用凉水冲脸、戴墨镜等行为压制住自己内心的惊恐不安。他们极端害怕别人会因为这些无法控制的生理反应嘲笑、打压他们。
这些认知的来源,来自于他们过往成长中的种种经历,而值得庆幸的是,只要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就能较为容易的改变他们的生理状态。
那么如何改变他们的认知呢?
通俗的来讲就是,越是害怕什么就越要去面对。
创造令自己恐惧的特定环境,假设自已身处其中,一次次演练,感知自己面对恐惧环境时产生的不适感和焦虑情绪。
通过多次练习,逐渐降低自身对恐惧源的高敏感度,循序渐进,直到恢复到正常人遇事时一般焦虑的状态。
此法需要患者有勇气、有信心和耐心。坚持不打折扣的做下去。直面恐惧,从而最终化解心理危机。
脸红是因为血液加快,毛细血管扩张而造成的一种机体反应。
即便情绪是引起脸红的一种原因,但仍可以看作是一种正常的无法抗拒的机体反应。
不要过多的自我归咎,产生认定别人会觉得我们局促、紧张、羞愧、不安等负面联想。
其他的手心出汗、手抖、心跳加速等也亦如脸红现象的解读,以此类推。
要不断加强自我心理建设,不吝啬的给予自己赞美。哪怕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处理得当,也要及时肯定自己的能力。
随着这种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正面评价次数增多,患者的自我接纳度就越高,人就越自信。
在面临有压力的环境时,也能做出更从容的应对。
从身边熟悉的人开始,敢于将自己内心的想法暴露给别人。不断从他人的互动反馈中了解别人真实的想法,调试自己的内心。从而不再因为未知他人的想法而感到恐惧。
直面人群,不要因为恐惧而逃避,让逃避加剧恐惧。
以上就是我对社交恐惧症患者治疗的一些浅析。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相互包容、理解。让社交恐惧症患者,早日走出心灵的桎梏。
每一次我们温暖而接纳的语言,将会是他们无数次背后艰苦卓绝努力挑战自己的最好回馈!
让我们一起关爱社交恐惧症者,让他们从此不再害怕走出焦虑!
作者 | 周泌赤
编辑 | 王俊楠
策划 | 吴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