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挑战》心理学家用微表情猜测迪丽热巴的秘密,4条测谎原理说谎前必看!
作为心理咨询师,被追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虽然无法猜测你在想什么,可我能知道你有没有说谎,你信吗?
刚刚播出的综艺极限挑战第五季第2期,关于“微表情”洞悉心理,堪称令人瞠目结舌:5位明星挑选想要入住的房间后,“大堂经理”兼微表情心理分析专家纪宇根据微表情,猜对了他们每个人事先挑选的房间号!那么谎言是如何被拆穿的?微表情究竟暴露了什么?今天笔者就和大家聊一聊微表情的“那些事”。
一个人无论内心多么强大,无论事先做过何种的心理建设,都无法掩饰内心的波动,而通过一些无意识的微表情所表现出真实的内心想法,心理学上称这种无意识的表情为“微表情”。虽然微表情可持续的时间只有0.04秒(眨眼睛用时0.3秒),但如果你洞察敏锐,对方的“心事”都会瞬间在你眼前暴露无遗。
“微表情”虽然只是短暂的一闪而过,但这种无意识的表情更能体现人们的真实想法和动机,一旦被心理学家或是训练有素的人捕捉到,就能洞察出“说谎者”的谎言。譬如说,某人很自然的表现出“高兴”的情绪,且不含有与实际不相符的“微表情”,就能基本判断这个人是高兴的。但是如果他的表情里闪现出“嗤笑”的“微表情”,观察者就会更倾向于认为这张“高兴”的面孔是“狡猾的”或“不可信的”。
另外,除了短暂的表情外,微表情在更倾向于指代那些“被抑制”的表情。比方说处在明显悲伤情境下的某人表现出大部分是悲痛的表情,但嘴角却抑制不住微微上扬。此时,这个人的内心活动是——希望表现出悲伤的情绪。但大脑皮层却把真实的“喜悦之情”转化为嘴角的上扬,但由于自身理性的抑制,表现的不明显抑或较为短暂,类似这样的差异在微表情分析中较为常用。
人在说谎时,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声调提高、瞳孔放大、脑电波波动异常、皮肤电升高等,而这些生理变化是由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不易受人的意识控制。所以测谎仪应运而生,它综合了心理学、生理学和现代电子学以及其它应用科学技术而成的,通过记录这些细微的生理反应来判断人是否在说谎。
但对于资深的心理学家来说,不依靠仪器仍然可以判断这个人是不是在说谎。综艺极限挑战第五季第2期里,心理学家猜房间号时,当晃动岳云鹏的手,问到是不是5号房间的时候,心理学家就感到了小岳岳那慌乱的小眼神暴露了不安的内心;迪丽热巴被问到是不是2号房间的时候,身体凝固僵硬就拆穿了她。
轮到了比较能演的小猪罗志祥,他夸张的表演并没有给他加分,由于惊讶的时间过长,被心理学家判断,是伪装出来的。而说到4号房间的时候,小猪惊讶迟疑了0.5秒,所以猜4号准确无误!王迅选择了与心理学家没有目光接触,但在说2号房的时候,他的咬肌很用力,再次被猜准!雷佳音提高了猜测难度——蹲下身子仅靠点头或摇头让心理学家做判断,心理学家用排除法加上雷佳音直身后的目光接触,便很快猜到1号房!
就如同心理学家所言,“从1到5,你们每个人心里都有痕迹”,正是这些痕迹引发了行为和生理的改变,让心理学家能够察言观色,看到端倪。
为什么每次项目谈判,你十分谨慎、步步为营,可最后仍被人猜到底牌?为什么每次约会,你费尽心思都无法搞清她的真实想法,追女神终成泡影?为什么你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却总得不到老板的赏识和认可,而那个比你“懒惰”的同事却能步步高升?其实,这一切都源于你不懂得如何揣测别人内心,无法掌握他人内心真实想法。我们每个人天生都具备敏锐的洞察力,都有走向成功的机会,只不过我们很少使用这种本领去“识人读心”。
近些年,微表情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逐渐兴起的分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一方面,持续升温的心理学浪潮推动了微表情心理学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有关微表情的风靡一时的美剧《别对我说谎》和热播一时的脱口秀节目《非常了得》,也使微表情心理学得到迅速普及。其次是,日常生活中与人打交道时,微表情会在无形之中发挥出神奇的作用,了解一些总不会吃亏。
在美国,司法系统、临床医学、政治选举和国家安全等领域都在大量应用着微表情的研究。特别是国家安全领域,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可以轻易通过测谎仪的检测,但一旦通过微表情观察,就可以发现他面具后的真实想法。医学领域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从METT训练中受益,使得他们的微表情识别恢复到正常。
也许你要问,我们不是心理学大咖,只是个普通人,要如何识破谎言呢?其实,说谎是有规律可循的,虽然是不同的说谎者但会暴露出相似的破绽。因为身体语言占我们日常沟通信息的55%,更多的时候身体受无意识控制,往往比言语更“诚实”。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嫌疑者的身体语言,作为辨别谎言的参考。接下来,让我告诉你一些识别谎言的小技巧。
1)僵硬或乱动的上半身
人在说谎时试图掩盖谎言,但很容易矫枉过正。为防止身体由于谎言带来的坐立不安,他们用理性压抑身体的行为冲动,反而让身体显得更加笔直、僵硬。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没压制住,小动作不断。比如他会摸鼻子、玩发梢,还有就是有一双无处安放的双手。
2)快速眨动的双眼
编造谎言时,眼睛会先向上再向右看,且眨眼的速度会非常快,偶尔还会遮住眼睛,避免目光接触。
当你喊老公做饭时,他在回答“好”的同时,却揉了揉眼睛,那么很有可能他虽然嘴上答应但内心是极不情愿的。当然说谎时,为了让你更加相信他所说的,会有比平时更多的眼神接触(你老公也是半个心理学专家)。
3)捂住嘴的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用手捂住嘴,是身体下意识的在抑制自己说谎,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说谎者通常会不自觉的用拳头或者手掌来遮挡嘴,也会假装咳嗽来演示自己遮嘴的动作。
比如同事一边说喜欢你的新造型,同时捂着嘴,很有可能他内心是不认同自己说法的,但由于碍面子,所以说了一句善意的谎言而已。
4)假笑
研究表明,当人们撒谎时,会用笑来演示自己内心的慌张,当然这个笑是假笑。
据说,真是的微笑是不能伪装的,人必须要感受到快乐的情绪,才能做出真正的微笑。如何判断是真正的微笑呢?真笑的人眼睛周围会出现鱼尾纹,眼睛附近的皮肤会聚在一起,整个面部看起来非常的协调。这个即使你不是心理大咖,也能根据说谎者表情判断出来。
当你认为某人说了谎,要如何揭穿真相,让他自己主动坦白呢?告诉你一套非常实用的方法:
1)使用开放的肢体语言:你可以温柔的看着对方的眼睛,斜靠在桌子或墙上,表现出非常放松,使用开放的手势(一定不要把手交叉起来)来鼓励他说真话。
2)不要发难你的嫌疑人:如果你上来就问,“你不是在找借口吧?”或“你是在骗我吧?”等具有攻击性的问题发问,那么说谎者会架起心理设防,将谎言死守到底。你不妨试着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你说你在哪来着?”或“你什么时候到的家?”效果会大不一样。
3)要求内容重复:如果他说“看,我之前跟你说过。”那么请他准确的重复,你可以说你想再听一遍。通常来讲,把编造的故事原样复述一遍是很难的,死若干个脑细胞后,总会丢失或改变几个细节。
4)给他最后的机会:如果他仍然坚持不肯图口,而你仍旧怀疑的话,不如暂时放弃,说“好吧,我希望我们彼此坦诚,你真的没有什么要和我说的了吗?”你在给他机会更改谎言,这时压力传导下,他可能更倾向于坦白。
其实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一个从来没有说过谎话的人。“说谎”似乎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事情,有时候也是社交神器,譬如善意的谎言。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真的没有必要事事较真,打破砂锅问到底,毕竟“难得糊涂”也是一种哲学的处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