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进入外企工作,你真的适合吗?

「你好,我希望可以进外企工作,请问有什么建议?」

这是每回我公开演讲时一定会被问的必考题,老实说还真的没有标准答案──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大家眼中足以进入外企的「标配」,其实并非那么绝对。

以下,我将先以过来人身份,谈谈在外企工作的「实况」,让大家对外企先有清楚的认知,而非错误的期待;并进一步提供大家几个「检视自己是否适合外企」、「真的想进外企,又要如何达成」的指标与建议:

外企到底好在哪,为何大家抢破头?

不只是应届毕业的学生,外企也是上班族转职的心头好,某人力银行在年后转职潮的市调显示:有高达86% 的人希望有机会可以转进外企,其中又有82%的工作者把美企当成首选。

外企到底有什么好?让我从个人经验搭配马斯洛的需求层级分析一下:

一、生理与安全需求:从最现实的角度切入,就是谈薪资与福利。外企的薪水真的比国企高,连派遣员工的薪资水平都比国企同样职位的人高,所以在外企做万年派遣的人不少。大部分的外企不打卡,上班时间很弹性,你很有可能凌晨6:00或是晚上11:00要跟老外聊事情,加班费很难算,不如让员工自律。反正外企人力精简,偷懒、摆烂事情就会掉在地上,责任制执行得很彻底,主管不需要把员工拴在裤腰带上管理。

二、社交与被尊重需求:名片上挂一个闪闪亮亮举世知名的外企Logo,就是高大上啊,好感度与魅力值激升50%。我试过请邀请我去分享的单位,用工作生活家社群主理人而不是微软职衔去宣传活动,对方总是两全其美地改成微软工作生活家,主办单位心中的OS应该是:「谁要听小白瞎扯淡,微软小白说的话有比尔叔叔背书才有参考的价值。」

三、自我实现需求:高压驱动高成长,在竞争激烈的外企,不思进步就要抱对大腿,否则很容易死在沙滩上。为了让员工应付诸多挑战的技能值满点,外企提供的教育训练相对丰富札实,只要生性好学,入宝山肯定满载而归。像我目前兼职在说的「价值谈判」课,就是融合所有内训的谈判课程加上街头经验而来。

破除迷思:只要英文好、学历高就能进外企?

正因为前述好处,许多人都想进外企;但却对于「如何」进外企抱有特定迷思。举例来说,我最常被问的问题之一是:在外企工作英文一定要好吗?

我遇过最极端的例子是高中肄业的人,他的英文连从A念到Z都有问题、产品名称还必须用翻译软体翻成中文才看得懂,但他在外企待了10年,是主管口中「轰动武林」的业绩王。正因为他做出了实绩,所以组织内要求一定要用英文的报表,还有年度绩效考核的英文作文,全部由部门的同事们代劳。同时间,每年升官、加薪、领奖几乎都少不了他。反之,我也碰过喝了洋墨水、英文「滚瓜熟」的精英,因为不了解市场与人际沟通的眉角,又没有人自讨没趣地去教学霸,而本人又不好意思开口问,导致业绩没有起色就算了,客诉还如雪片一般地飞来,不到半年就黯然离职。

简单说,英文好固然有加分效果,但若无法拿出实绩,英文再好也无法获得主管青睐。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第二个问题:进外企是否一定要有亮眼的学历?

事实上,我本人的学历就很普通,不是211,更不是985。在职场多打滚几年,你就会发现,会念书的人不见得会上班。读书这码事需要智商还有努力,有多少输入就可以期待相等的输出。上班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要在职场如鱼得水,靠的是情商、适应力、影响力,以上这些能力,不好意思学校通通没有教。

我遇过一位专科生,他请我帮他修改英文履历,打开一看,句型、文法惨不忍睹,根本无从改起,只好彻底砍掉重练,改履历的请托变成写履历。可是他的业务能力很强,客情也很好,用人主管已经决定要录用他,学历根本不是问题,英文履历也只是用来应付HR 而已。

如何进外企?过来人的三点建议

行文至此,不知你是更加想进入外企,还是感到有些却步?要进一步确认自己是否适合外企、又该如何达成目标,我建议你执行以下三个步骤:

一、先确认:外企真的适合你吗?

我眼睁睁地看过好多个国企转进外企的烈士,3个月试用期都还没满就阵亡了,撑不下去的原因包含步调太快跟不上、数字导向没有人情味、业绩压力山大无法排遣。在外企混不下去,不代表这个人有问题,只是对的人在错的地方待了一回。良禽择佳木而栖,不在入坑前想清楚,等梦醒了才发现自己一直在追求一个根本不适合自己的地方,不是很浪费生命吗?

抗压力不够,或是表达能力不强,在外企讨生活真的会比较辛苦也比较吃亏,我自己用青春写成的外企生存指南中,就有两项基本功:

第一,多做一些(Go Extra Mile):业绩压力是日常,做到自己的数字是基本,还要能帮上级分忧解劳,完成组织的整体要求才算尽了本分。

第二,多说一些(Tell Good Story):做到业绩数字只有80分,要能够连结公司的年度目标、使命与愿景包装出动人的故事,考核的时候才能变成100分。

二、制定比「进外企」更明确的目标

单纯地想要「进外企」是一个很无效、无法制定行动方案的目标。国企以外的公司都是外企,美企、日企、欧企的文化不一样,对人才的要求也不一样。想要投入哪一个产业?金融、科技、时尚还是医疗?产业不同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同,甚至不同的两家公司对人才的要求完全是两回事。

若是妄想用一份制式履历,就能够「散弹打鸟」获得工作机会,那是白日梦式的好傻、好天真。求职者必须要在脑中把适合自己才学与兴趣的理想职缺构思出来,例如:我想要去高科技公司工作,但不是理科生也不会写程式;我的优点是简报很厉害,很会用PowerPoint,对订阅经济的发展很有兴趣,喜欢跟人接触、擅长与人沟通。综合以上分析,我的目标应该是到微软应征,跟Microsoft 365有关的业务或行销工作。

三、请主动靠近目标,而非被动等待

建议求职者都去看这本书:《做自己生命的设计师》,书中的第七章教读者怎么为自己「设计一个工作」──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有些疑惑:为什么要设计自己的工作呢?直接把履历投给既有工作不是更快吗?你或许不知道:根据统计,用传统的履历表与求职信找到工作的成功率不到5%。因此作者建议:不要再四处寄履历,然后被动地等着被看上了,大多数的梦幻工作等不到公开职缺,就被一抢而空。

如果你还在学,就积极争取去外企实习的机会,近水楼台先得月。微软有一个「未来生涯体验计划」,每年会征选大约100名学生,只要在实习期间表现得认真负责,毕业后便有极大的可能会被原单位主管留任。或者你也可以考虑先去有服务外企客户的代理商任职,跟客户混熟以后,表明想要转进外企的意愿。人在江湖,见面三分情,推荐工作上有往来、配合得还挺愉快的你,对于客户而言不过只是个顺水人情。

你的生涯规划,真的「需要」外企吗?

最后,我还是想提醒读者:「与其做职涯规划,不如做生涯规划。」工作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工作最终的目标不是进外企,工作的目的应该是要好好生活。

在一窝蜂地跟风追求进外企之前,先帮自己一个忙,花时间想一下:你喜欢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你擅长的技能可以在什么地方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个地方真的是外企吗?如果你很肯定外企就是答案,那就更认真一点,找一个更明确的标的,为了得到它,量身打造一个执行企划,然后广交善缘,勇敢地开口问、主动寻找职涯的贵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