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治带状疱疹的神奇药方!有效率高达100%,值得收藏!
带状疱疹典型临床表现:发疹前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也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占53%)、颈神经(20%)、三叉神经(15%)及腰骶部神经(11%)。患处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成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而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神经痛为主要症状,可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出现。疼痛可为钝痛、抽搐痛或跳痛,常伴有烧灼感,多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老年、体弱患者疼痛较为剧烈。
带状疱疹特殊临床类型:
①眼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表现单侧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疼痛常较为剧烈,常伴同侧头部疼痛,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②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疱疹及外耳道疼痛。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③顿挫型带状疱疹: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
④无疹性带状疱疹:仅有皮区疼痛而无皮疹;
⑤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实质和脑膜时,发生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⑥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表现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⑦播散性带状疱疹:恶性肿瘤或年老体弱患者,病毒经血液播散导致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可致死亡;
⑧其他:尚有大疱性、出血性、坏疽性等表现的带状疱疹。(以上内容摘自:《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作者: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年第6期第403-408页)
神经痛伴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断比较容易,但疱疹尚未出现前的单纯神经痛期,诊断较为困难,往往被误诊。直至疱疹出现,才被确诊已错过了最佳针对性治疗时间。笔者凭多年临床经验,根据本病具有疼痛突然发生,且呈灼热刺痛或跳痛特征,痛区沿神经分布区域单侧呈现,又有近期流行之背景下,虽无疱疹,但可按照带状疱疹单纯神经痛期,进行早期干预,自拟三虫止痛汤治疗20例,疗效良好。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9~65岁,平均42岁;病程1~5天,平均2.5天。发作为头痛者5例,躯干部疼痛者9例,臀部及下肢痛者6例。
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服用三虫止痛汤:全蝎2g,蜈蚣2条,地龙10g,龙胆草6g,栀子、黄芩各9g。发于头面部者加天麻、钩藤;发于躯干部者加柴胡、当归;发于臀部及下肢者加生地、丹参。每日1剂,水煎服2次。1周为1疗程。
3治疗结果:经治后,17例痊愈(疼痛完全消失无后遗神经痛),3例好转(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无后遗神经痛)。痊愈率85%,总有效率100%。
4体会: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蜘蛛疮”、“缠腰火丹”范畴,一般由情志内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又外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结肌肤,使气血凝滞,经脉失疏而疼痛,发为本病。中药早期干预主要以清肝胆湿热,活血止痛为主。方中龙胆草苦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黄芩、栀子具苦寒泻火之功,配龙胆草为臣药;全蝎、蜈蚣入肝经,均能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地龙入肝经,能清肝热而息风止痉。诸药共奏
清热解毒作用,从而疱疹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