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杰老师对《伤寒论》内伤与外感病框架讲解实录

本文是2017年6月,刘老师在弟子群内对《伤寒论》中的内伤病与外感病框架区分的讲解实录,亦发布于汉传中医师承论坛的“凌虚医斋”版块。

今日再发布于公众号中,以期诸学者及爱好者能通过3年前刘志杰老师对众弟子的聊天讲解实录,同时结合《经方辨治学》教材中有关“内伤病”与“外感病”的论述,进一步加深对汉传中医·经方辨证框架的理解和感悟。

刘志杰老师

课堂讲解实录

太阳或少阴的外感病,可以出现传变或合并症。

外感病和内伤病的辨证框架提纲,要清晰和牢记。目前中医经方辨证的最大问题,就是六纲辨证框架问题,也就是外感病内伤病的框架区别问题。

六纲的提纲辨证框架,是亘古不变的辨证基本法则,具备严格的标准化、规范化,是经方辨证论治的核心。经方的科学性,就体现在这里。辨治理论具有抽象性,依据临床症状表现进行辨证分类,看得见,摸得着。

西医的实验室量化标准,不是科学化的唯一标准。中医辨证标准,是抽象性的症状指标,也是有严格标准的。正确的抽象指标,也是科学化的另一种体现。

你们多数人的理论问题,也是六纲框架的内伤和外感的区分问题。必须要严格分清,首选要明确内伤的六纲框架,然后在此基础上,去明确外感框架。

伤寒论的问题,就是内伤外感的问题模糊不清错把太阳病误认为是唯一的外感病。把这个问题理清,就都豁然开朗了,唯一的关键问题,就在这里。

这是经方理论认识上的第一要务,搞不清,就永远还是糊涂蛋。你们要对外反复宣讲和澄清这个问题,在中医人的脑海里,打上烙印。症结找到了就好办了,其实很简单。

《伤寒论》其实讲的就是外感病框架;

《金匮要略》里,主要是内伤病框架。

内伤病六纲框架,很明确和直白。外感病六纲框架,基本建立在内伤病的六纲框架之上。我们反复强调的,就是这个基础理论的认识上的问题,是基础的基础。

六纲,就是最基本的辨证法则公式。这个错了,满盘皆输。而五证,则是在六纲寒热问题上的进一步细化,把笼统的寒热病理,细化到轻重缓急上,为分析寒热轻重,病理产物,以及选择方药上提供理论指导。

伤寒论的六纲框架,实际上是外感病的六纲框架,因此,书中的表证,都指的是外感伤寒论证。

(《伤寒论》当中的)太阳病、少阴病,也自然的指向外感病。

外感病,书中以伤寒,中风,中湿为主要代表。同时,也论述了外感病的传变和与内伤病的合并症证问题。

外感病六纲框架,是建立在内伤六纲框架之上的,因此,书中(的表证)既有内伤病,也有外感病。

内伤和外感六纲框架,变的模糊不清。书中没有澄清,所以,外感病框架存在缺失,内伤病框架也存在缺失。也可以说,是两种框架各有残缺,混在一起,迷惑到现在。原因就是条文的搜集整理,残缺不全,导致了这种结果。

汉传的六纲内伤和外感辨证框架,基本给予完善和理清了。这是《伤寒论》辨证理论的千载谜团,《伤寒论》给我们提供了残缺不全的模糊框架,在此基础上,我们给予了全部复原。

它的历史地位,是不容撼动的,没有张仲景,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辨证论治,什么是六纲辨证框架。伤寒论六纲辨证框架,残缺部分占三成以上,因此,即使残缺不全,临床上还会有显著疗效。

研究《伤寒论》,不是为了背条文,熟方证,而是为了搞清其辨证框架结构,这才是根本问题所在。历代医家,认清这一点的,并不多。认识正确的,更是凤毛麟角。基本上都是死背方证,应付临床。就是这样,疗效也比时方强百倍。

这个正确完善的六纲辨证框架,纠缠了近两千年,现在看起来,其实很简单啊。把太阳病的外感病和内伤病分清,一切就解决了嘛!和五行的五角星和十字架结构一样,把土放到中央,不就搞清了吗!越是简单的问题,越容易迷惑历史,迷惑众生。五行问题一澄清,时方理论还能站住脚吗?还敢说五运六气吗?

五行,是时方理论的第一死穴。第二死穴,就是十二经脉问题。这两个问题澄清了,时方理论就会轰然倒塌。你们能认识到这些,就很了不起了。

这是中医的核心问题。拨乱反正,往往轻描淡写的就解决了。治中医若烹小鲜,点死穴,复真元。按这个思想指导走下去,中医就复兴了。

2017.06.06

《经方辨治学》摘录 —— 外感病概论

(点击此处跳转至文章)

(0)

相关推荐

  • 左右手脉不等大

    临床上,遇到左右手脉不等大. 如左手脉大于右手脉,首先考虑是否外感:右手脉大于左手脉,首先考虑是否内伤.内伤病所见发热是由于阴火内生.上冲引起.内伤及劳役饮食不节,病手心热,手背不热:外伤风寒,则手背 ...

  • 《伤寒说意》:风寒,客邪也,病则不关于客...

    <伤寒说意>:风寒,客邪也,病则不关于客气,而视乎人身之主气.主气偏阳,则阳郁为热而腑,主气偏阴,则阴郁为寒而入脏,无非主气为之也.其始感也,风寒之里束在表,迁延日久,入阳明而传三阴,则皆 ...

  • 明师丨刘志杰老师谈经方辨治系列第七讲《收藏版》

    继脉诊.舌诊之后 "经方辨证概论"系列沙龙进入论治篇 实践验证理论 切实在临床上提高疗效 2018年11月21日 由汉传医学大家 刘志杰 老师 为我们带来 "经方辨治概论 ...

  • 沈杰老师讲伤寒论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9,30条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1,32条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方一.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太阳病,背项胀痛,无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7,28条

    ​今日学习 第27条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有表证之像,但脉是微弱的不浮,说明邪不表,回顾第二十三条,脉微,但是面有热色,身 ...

  • 益学教育宋杰老师独家详解: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1卷(附分析和范文,PS感谢宝利老师提供总体点评)

    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1卷原题再现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5,26条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方十二.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

  • 杨维杰老师治疗治療不孕症,以董氏奇穴的婦...

    杨维杰老师治疗治療不孕症,以董氏奇穴的婦科.還巢穴來針刺最為有效,在十四經穴中可以說沒有穴位可與之比擬,中醫學認為久年不孕多有瘀血,因此對多年不孕可以先在內踝到三陰交之間點刺放血,作為加強,然後接著再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7,38条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