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思录》:一抹绚烂的精神云霞

文/李清喜

岁月沉淀,老酒醇香,书亦如此。

退休之后,赋闲在家。整理书柜,一本褪了色的《教育随思录》(注:张南峭 著 责任编辑:张玉梅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8年8月出版)跳进眼帘。书虽旧,我却视若珍宝。

这是我当年任教时最崇拜的一本书。

曾记否——受该书独辟蹊径的新颖观点、不落俗套的精妙绝伦所震动,再加之自己的教育实践体会骨鲠在喉,从而激发了写作灵感,那时的我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写出了《做有雅量的校长》、《学校管理者的雅量效应》、《永驻的真情》、《教海弄潮》、《只有心悦,才能诚服》、《关于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思考》《让每一个家长都放心满意》《让每一位教师都张扬教学个性》《课堂教学重在内化》《让每一名学生都快乐成长》《让作文评估更加有效》《评估中学生作文的“一法五式”》等教育随笔、散文、论文,在《人民教育》《河南教育》《教育时报》《教学与管理》等国家主流媒体发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受到了同行的关注和好评,我也从教育探究中受到了极大的鼓励。

如今再次打开,与作者一起触景思教,思教生情,倍加熟悉和亲切!

书中对教育的感悟、思索,再次引起我强烈的共鸣。

全书以细腻的笔触诠释素质与素质教育,生动的文字中跳动着作者追求教育的哲思:作者张南峭先生在书中称素质教育旗帜“沐浴着21世纪那凌厉的晨风,昭示着中华民族整个国民素质提高的伟大、灿烂的希望”,热情呼吁:“我们的教育,应在对人的潜伏、蛰息于身心深处的元素质的唤起、激醒上有更多的作为”。此该书提出要追寻中国新教育精神,一针见血指出:教育精神应是民族精神的复制,与哲学精神、艺术精神、科学精神同是时代精神的子孽。

该书只有265页,却浓墨重彩地写出了对教育前沿的思考和教学理念的创新,深刻探究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新世纪与教师职业升值、中小学生精神生态的关注、哲学与天真童心关系、走出家教误区等,满怀激情地呐喊:辉煌人生在讲台。教师要运用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灵感,出神入化地上好每一节课,让课堂呈现雨后彩虹、一派澄明……

如今,翻阅该书,再次领悟书中对教育的真知灼见,深感高瞻远瞩的作者提出的教育观点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作为一个曾经在教坛滚爬40年的教师,我深感进入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里,我愿把自己再读《教育随思录》所得到的新体会先分享给大家:

——教师要身体力行、当好素质教育的践行者,就必须把每一节课都上成高效课、有魅力的课。面对着扑面而来的新课程改革,应有责任提供一个对所有学生都平等开放、有利于锻炼能力、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自由宽松多元的环境,让肚大的能吃饱,让腿长的能快跑。是蜜蜂的给她鲜花,是春蚕的给她桑叶。

——要把新课程理念与审美教育、教学目标融为一体。

新课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给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教师也由单一的传授者、学生成绩的裁判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角色的转换非常有必要借鉴该书的观点认真解读。

——诱发学生丰富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展开审美想象,产生审美愉悦。学校教育是真、善、美的事业,其过程及其自身应当充满审美因素。作为教师要立足课堂,超越课堂,依据教材,超越教材,从把教材教明白到把学生讲明白。在教学中有必要将教材和学生转化为审美的对象,要捕捉知识的发散点,运用有效调控,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课堂上要做到密与疏、浓与淡、断与续的和谐统一,使学生的大脑既有高度的集中和紧张,又有疏散的舒张和憩息,收到一张一驰之效。教学过程中要呈现出波澜起伏,婀娜多姿的曲线美,真正让受教育者乐呵呵地坐在教室里,美滋滋地吮吸知识的乳浆,放飞创新思维。

——教师要搞好自我调控,必须认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为师更要本领强。教师本人要怀有精深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观念、坚定的育人信念、敢为人先的志气、标新立异的勇气、与时俱进的锐气。要修炼自己的声音,使之引人入胜;要修炼语言,使之妙趣横生;要修炼表情,使之形象生动;要修炼学识,使之吐如泉涌;要修炼气质,使之超凡脱俗;要修炼个性,使之洒脱鲜明。

张南峭先生这本《教育随思录》,的确是教育领域一抹绚烂的的精神云霞,读后定会感到虽旧犹新,妙想连连,教育风景尽在其中。该书给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启发是多方面的,愿各位不妨一阅!


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感谢浏览,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学习。

(0)

相关推荐

  • 教师的五项修炼

    教师的五项修炼 作者:李广生 育人是教师的使命,自育则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对社会的最大的贡献,不是培养几个好学生,而是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好老师. 教师不仅仅是职业的.专业的存在,教师不是教书的机器.教师是 ...

  • 陈祖明格言——《一个精神拾荒者的告白(十一)》

    人为什么要读书?安顿荒芜的灵魂,滋润贫瘠的心田.通过读书,寻找回家的路,追寻心灵深处的一片净土,一座精神家园.人只有存在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之中,才是幸福的. 教育如育苗.幼苗需要阳光.水分.沃土和肥料, ...

  • 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几部影视剧带来的思考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的勇气>中说:好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一种亲切款待,而亲切的款待经常是主人比客人受益更多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亲切款待,会产生一个更亲切地款待教师的世界.他还说:良好的教学不 ...

  • 教育感思

    受教育者,特别是未成年的受教育者,他们是非常特殊的的群体.一是因为他们未成年,没有成年人的成熟的思想,冷静的思考和果断的判断.二是因为他们是未成年的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本身就是由于对某些甚至全部知识的匮 ...

  • 破解教育迷思 走向积极改变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观念,它们有的并不科学,人们却深信不疑,无形中阻碍了孩子们的积极健康发展.在<努力的意义:积极的自我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书中,著名心理学家.全球 ...

  • (20201210)从《近思录》看宋儒的“道体”观念

    观虚道人记 2020年12月10日 摘要:<近思录>卷一,朱熹标为"道体",但在<近思录>中并没有关于"道体"观念的形式化的系统.本文不 ...

  • 文摘|懒人懒思录

    我们愿意,我们珍惜,我们非常非常喜欢--可我们不能再爱了.人的心是烟花,只能向着天空燃放一次.宛若流星一般,它燃烧片刻,带着容光照亮下界.from J·K·杰罗姆<懒人懒思录>

  • 空气人,一等人 | 立新说·微思录

    2021-04-29 14:41 华人号:立新说 中国文化比喻厉害的人是什么? 一等人是空气,人人需要呼吸,几分钟缺了氧气就活不了.但空气却看不见.抓不着,按不住. 大而无形,空是可以装下" ...

  • 【教育小思】我们为什么要问问题?

    昨天我站在讲台数了数没有问过我地理问题的孩子,全班60人,有18个孩子二练考试后没问过我问题.想要做一个再次提倡问问题的有效提醒,我在思考:我们为什么教学生问问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

  • 【教育小思】行为习惯谁来管?

    偶遇李主任,他说:你给高一的学生讲一讲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吧!那一刻有些意外,更多的是感动.这是给我的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啊! 回来之后仔细的思考我的这群孩子的行为习惯.他们勤奋.惜时.认真.专心.积 ...

  • 【教育小思】那些细节里蕴藏着美好啊!

    最近几天,有好多件事感动着我,也因为这些事,我的内心暖暖的.认真做一件事,有了收获,这份喜悦无与伦比. ​​​1.我想为班级贡献一份力量啊! 她带着地理试卷来找我了,这次2卷考的不太理想,我给卷子上写 ...

  • 【教育小思】老班,老班,我们去哪里呀?

    大班主任会议,是件大事.因为这里有在学校里一起起早贪黑的50多人,每一天就是那间教室.那几十个人,会上演不同的故事,会有不同的结果. 班级管理,千头万绪.班主任,被孩子们称为"老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