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五)

伤寒论第111条辨: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原文解释】太阳中风症,用火法强迫发汗,风邪被火热所迫,血气运行失去正常规律,风与火相互熏灼,使肝胆疏泄失常,病人身体则会发黄,阳热亢盛,迫血上出就会出现衄血,热邪灼津,阴液亏虚就会出现小便短少。气血亏乏,不能滋润周身,就会出现身体枯燥、仅头部出汗、到颈部为止。阳盛而阴亏,则腹部胀满,微微气喘,口干咽喉溃烂,或者大便不通,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谵语,严重的会出现呃逆、手足躁扰不宁、捻衣摸床等症,若小便尚通畅,示津液犹存,病人尚可救治。

太阳病,本来用桂枝汤就可以解掉了,结果不是用桂枝汤来发汗,而是用火来烤使病人出汗,当病人出现四逆证的时候就很危险。

病人已经有感冒了,得了太阳中风,身体里面本来就已经有热了,结果,不用发汗的药,而是用火熏他,使病人出汗,这样一来,身体里的热加上火的热,这是两个阳热在互相烧灼,结果造成病人津液丧失过多,其身发黄。

我们知道,我们人体里面的血有百分之七十是水。当水份丧失很多的时候,从皮肤上看到血的颜色是黄色的,实际上,这是血的原色,并不是肝胆的病的那种黄,其实是津液不足了,这时候,有钱人吃人参来补津液,一般老百姓吃水梨也可以,其实水梨最好。

如果是两阳相亢的时候,阳非常的盛,这个时候,就会流鼻血。阳气是往上走的,如果病人会流鼻血,血里面的热就被泄掉了,病人的烧就会退下来,这样病就好了。

如果病人阴虚,小便难。因为津液被伤到了,亏损不够了,当然小便就很少了。如果阴阳两个都虚掉了,身体就会枯燥。但头汗出,这个头汗出有两种情况头汗出,头部是诸阳之会,如果病人精神很好,说话声音也大,只要一做事,满头大汗,这种不能说是病,这种但头汗出是阳明热。我们可以开一点例如白虎汤之类的药把热去掉。我们身上有六阴六阳,阴经只到喉咙,头上是六阳之会,极虚的人,身上一点汗都没有,但是满头大汗,就是头流汗,中医叫作浮阳。

头汗出的两种情况:阳盛则头汗出,阴虚也会头汗出。

什么叫浮阳?浮阳就是免疫系统,就是肠胃的功能,就是肠胃的热气。正常的时候阴阳是相交的,阳潜于阴中。

喉咙是诸阴之会,太阴,少阴,厥阴都会在喉咙的地方,所以,喉咙,是我们中医检查阴够不够的所在,头部是查阳够不够的所在。

“腹满,微喘,口干、咽烂”。如果喉咙都烂掉了,阴经已经伤到了。如果头上又流汗,代表阳又虚掉了。

“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如果大便又堵了,堵久了就会出现谵语。严重到打嗝的时候,那么空上病人就更虚。打嗝刚开始的时候,几分钟打一次,再到后来打嗝不断,连讲话都在打嗝,这种打嗝现象的时候,就是胃气绝了,很危险了。

“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手足躁扰,捻衣摸床,这是阳明燥热证,只有阳明燥热才会出现手足躁扰,沿着床边摸过去。这时候大便整个干在肠子里面了;如果小便还通利,代表他元阳还有,因为小便是气化出来的。代表津液还有。这个病人就还有救,因为这是阳明证。如果小便都没有了,津液都没有了,就真的很危险了。

手足代表的是胃,摸病人手足,手是温的,脚是温的,手背是冷的,脚背是冷的,这代表胃气很足,手脚也分阴阳,手背脚背是阳,手心脚心是阴,阴中要有阳,所以,手脚是温的,阳中要有阴,所以,手背是冷的。这就表示正常。

我们常会问病人有不有口渴,病人说不口渴,这就表示病还没有好,如果病人说很口渴,很想喝水,这个病人就回来了。问病人有没有胃口,病人说没有胃口,那就是病重,胃口大开,表示病快好了,原来小便不利,现在小便利了,代表津液回头了。我们可以从这些外面的症状就可以知道身体里面变化的情形。

(0)

相关推荐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1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1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 ...

  • 阳微于外而水气结于心下,此为阳微结

    伤寒论是一部注重临床的医学经典,通过详尽的症状,看似散漫,实则十分严密地表现了津液在人体的出入及转化,从而建立起六经辨证体系. 在伤寒论146-148条,就展示了伤寒病外证阳气微弱,水气结于心下的一种 ...

  • 赵永山伤寒讲义·太阳病向阳明病的转化

    让中医思想因为你的关注而变得更有价值 这一篇主要讲述了太阳病向阳明病转化的成因与辨证.阳明证"中风"与"中寒"的特征,以及"阳明中寒"的辨证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六)

    伤寒论第47条辨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这因本身的体能比刚刚的更强,刚才的阳气还只是中级强,还需要"麻黄汤"来把寒发出来,这个不用麻黄汤,常见的是小孩子,而且是男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三)

    伤寒论第43条辨: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表症,误用攻下法,表症未除,而又出现轻度气喘的,这是表邪郁闭.内迫于肺的缘故,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治. 平常太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二)

    当病进入阳明以后,就是进入肠胃了,有可能病人会有下利,或者是恶心,呕吐,或者是便秘,这个时候,如果病人还有一点点汗出,不恶寒,这个时候千万不可以攻下. 张仲景的意思就是说,只要病人还有表证,都不可以攻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零)

    当病人有口渴的现象,把半夏去掉,加上括蒌根,括蒌根是很好的止渴的的药,也就是消渴,所以,有糖尿病的人常常会用到括蒌根,我们在前面葛根汤里讲到"刚痉"和"柔痉"的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

    下面我们开始进入伤寒论的重心,开始讲伤寒论的第一个方剂"桂枝汤",在学桂枝汤之有,先了解一下过去的剂量单位,在伤寒金匮里面的方剂都是用两,用钱,那是汉制的两,在今天我们用的是克,如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五)

    小便不利,张仲景是想把皮肤表面的水拉回来,让它从小便排掉.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皮肤水肿,上半身水肿的时候,有些妈妈们早上起来手脚都肿,这就是五苓散证.如果摸他的脉很虚弱,五苓散吃下去,让表面的水从小便排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五)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去皮炙,生姜半斤切,半夏半斤洗,人参一两.甘草二两炙.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厚朴用三四钱,就不得了了,生姜开三片就好了,生半夏胖子开三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五)

    伤寒论第93条辨: 太阳病,先下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得里未和,然后复下之.  注释: ①冒家:头目昏冒的患者. 原文解释:太阳表症,先使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二)

    伤寒论第98条辨: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原文解释:生病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