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爱拖拉,这3个心理学效应很有用,父母不妨试一试

孩子总是慢慢悠悠,做事拖拖拉拉,干啥都不积极,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时,不少家长都会下意识地采用棍棒教育,希望孩子能够在疼痛的教训下,主动积极地做事情。

这种棍棒教育的方式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驱使孩子主动做事情,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讨厌父母的管教方式。

现代家庭教育都融入了心理学教育法,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妨试一试一些很经典的心理学原理,或许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孩子做事爱拖拉,这3个心理学效应很有用,父母不妨试一试

1.专治孩子不积极:皮格马利翁效应

原理: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实验中发现,期待对孩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他的“最有前途者”实验证实了这一点。

罗森塔尔从一个学校的几个年级中各选了3个班进行测试,并拟了一份名单告诉老师,名单上的孩子是他通过测试发现的天才学生,但是现在这些孩子的优秀还未展现出来。老师们收到名单后都不自觉地对这些孩子产生了期待,并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赞美。

8个月后,这些孩子的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自信心也变强了。

但实际上,这些孩子只是罗森塔尔随机选取的普通孩子,罗森塔尔认为,老师对学生积极的期待给予孩子自信,激励学生进步。

这个实验的结果和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的故事结局相一致,因此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作“罗森塔尔效应”。

实践: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核心观点是“期待和赞美能够产生奇迹”,给孩子更多的关注、期待及赞美,孩子就能慢慢变优秀。

家长们可以利用这个效应的原理,平时多鼓励孩子,给孩子更多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给孩子“相信你能做到”的信任,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比如说,家长可以多给孩子一些心理暗示:“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够考95分”、“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比这一次更好”,对孩子的心理暗示能够让孩子对自己充满期待,只有在充满期待的心理之下,孩子才会愿意主动努力,并且坚持努力。

2.提高孩子主动性:正性强化效应

原理: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大量实验提出了“强化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受后效强化所支配的,强化其实就是寻找一个刺激物,刺激人发生行为。

比如人类工作,是因为被刺激和强化了,这个强化物就是生存,因为人要满足生存条件,就必须去工作。斯金纳认为,人类在学习上也需要得到不断强化,可以采取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方式。

正强化简单的说就是加强孩子的喜欢的刺激物,比如赞许、认可等,比如孩子表现好能得到奖励。

负强化指去掉厌恶的刺激物,也就是撤销惩罚,比如孩子因为没完成作业而被禁止吃零食,此时家长给孩子承诺“若作业能拿一百分就能恢复零食”,孩子就能得到强化,更加愿意去做原本不愿意做的事情。

实践: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同样可以用在家庭教育上,其中正强化带来的效应要比负强化的要好很多,正性强化效应要求家长多鼓励、奖励孩子。

比如设置盖印章的奖励,根据孩子的表现给孩子加盖印章,到了一定的数量就能换取奖励,刺激孩子积极采取措施完成目标。

家长要学会给孩子一定的心理期望,让孩子知道做一件事情之后,会有相应的好处,孩子才会很乐意去做。

3.专治拖延:普雷马克原理

原理:

家长想治孩子的拖延症,懂得运用普雷马克原理可以提高成功率。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普雷马克在1959年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在孩子面前提出了吃糖和玩弹球的两个活动选项供孩子们选择,两种选项都有孩子选。

他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假设,对于爱吃糖的孩子来说,糖就是他们的强化物,此时以糖果为奖励,可以让他们更愿意玩弹球游戏。

同样的,玩弹球游戏就是那些喜欢弹球游戏孩子的强化物,若以此为奖励,就可以让爱玩弹球的孩子更愿意吃糖。

普雷马克原理可以用“想要实现B,除非完成A”,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懒惰和一些缺点。

实践:

家长利用普雷马克原理,即是选择最有效的强化物,即用孩子喜欢的行为作为不喜欢行为的强化物,但这个强化物的前提是家长了解孩子,懂得如何“刺激”孩子。

强强爸就能很好地利用这个原理,他发现儿子非常喜欢玩模型,但做作业却不怎么积极,因此他给强强提出了条件“只有认真完成作业,才可以玩模型,如果作业做得特别好,可以额外奖励玩模型的时间。”这样一来强强就有动力去完成原本不喜欢做的作业。

其实孩子做事拖沓、不积极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够自信,或是能力不足,要么就是故意以此反抗家长。家长教育孩子,还是要以鼓励为主,强化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孩子会更快乐,家长也少了很多烦恼!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