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说隋-隋炀帝杨广:杨素之死
杨素之死
在隋朝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他曾帮助隋炀帝杨广夺得太子之位,又帮助他平陈平叛,可以豪不夸张地说,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隋炀帝。此人就是隋朝大名鼎鼎的宰相杨素。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在隋炀帝心里,杨素是他最为戒备和猜忌的大臣。这一对君臣关系最为扑朔迷离,那么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杨素是隋炀帝上台后帮助他最多的功臣,功劳在哪里?没有杨素,就没有隋炀帝。他有三大功劳:一是帮助隋炀帝当上太子。他是利用杨素与皇后,才会换太子,自己当上太子。杨素是帮上了大忙的。二是帮助隋炀帝当上皇帝,隋文帝病重时,杨广与杨素相互通信,甚至出现误传密信的时候。隋文帝因此大怒,甚至要重新选太子,这时是杨素控制了隋文帝,派杨约回京城,勒死废太子,才保证杨广登基。三是帮助隋炀帝坐稳皇位。
当时朝野议论,质疑隋炀帝的合法性,甚至杨谅谋反,情况危急,又是杨素出兵,消灭杨谅,才让杨广坐稳皇位。这三条加起来,这是经典的扶上马,再送一程,是劳苦功高,恩重如山。隋炀帝表面上也不错,给高官,精神上也隆重表扬。最高的高官是尚书令,是宰相,但是,不是一般的宰相,因为隋的宰相是三省长官共同组成。尚书门下与内史省的三长官加起来构成宰相群体。而门下与风史是三品官,而尚书令是二品官,这是官员系统中的最高官。
尚书令一般不轻易授予一个人的。领厚赏,平叛乱,赏布匹马万段,女妓二十人。赐洛阳甲第一套。首都住房一套。这是隆重的赏赐。这样的赏赐是不可胜数。再看精神表彰,看看信就知道了:“公乃建累世之元勋,执一心之克志,古人有言曰,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公得之矣。乃铭之常鼎,岂止书勋竹帛哉?功绩克谐,哽叹无已。稍冷,公如宜。军旅务殷殊当劳虑,故遣公弟。指宣往怀。”说您最优秀的地方是不仅仅建立这样的大功,还有不二的心。我心中,你是劲草,是忠臣。要把你的名字刻在鼎上,您要注意身份,派你弟弟去,让你们一起为国效力。这是亲切的关怀,还有高的评价。这让臣子心满意足。这是君臣关系的典范。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杨广对他戒备与猜忌。
从表面上看,隋炀帝给了杨素至高无上的地位,让他位权人臣,百僚之首。杨素为隋炀帝南征北战,劳苦功高。无论是君还是臣都堪称典范。我们讲两个表现。一是让杨素当尚书令,理论上大事都会跟他商量一下。但史载,没有他参与的大事。这只是虚名,被挂了起来,不跟他商量政事。第二个表现是,大业二年,太史上奏,说隋分野有大丧。有重要人物得死,这是古代占星术的说法。分成十二星次,分星后,再与地位的州国位置对应,就叫分野。占卜地面的吉凶,占卜的结果是隋这儿有重要人物要死。
隋炀帝听说后,立刻把杨素从越国公改封为楚国公。表面封了更多,实际在搞压制,古代人认为隋与楚是一个分野上,说隋有重要人物要死,说明楚也有。封杨素为楚国公,就是要咒他死。为什么这样?因为杨素功高震主了。赏到顶了,无以为报了。如果到了这个地步,巴望你死,杨素当然明白。他出了怪招,拼命求田间舍,聚集财富,打扮成爱财的形象,人们鄙视他,他的身份下降了,这是韬光养晦,有用吗?用处小。杨素不傻,隋炀帝也聪明呀。他知道杨素的想法,他越不放心。杨素死了,怎么死的?
两人间充满猜忌。杨素到底是怎么死的?大业二年7月23日,杨素去世,享年六十二岁,怎么死的?有两种说法,一是被隋炀帝毒死的,这是《大业杂记》的记载。一天陪宴,调了药酒,让宫女送给杨素喝,结果宫女交给了太子,三天后,太子吐了血。杨素什么事也没有。宫女知道自己送错了。太子知道,长叹,我替杨素死,命呀。隋炀帝再送,终于毒死了杨素。这是第一种说法。
另一种说是病死的,这是隋书的记载。生病了,杨素是首席大臣,隋炀帝天天派御医来看,甚至赏药,杨素被关怀得过头了。隋炀帝每次必间,杨素还能活几天呀?这是真正的用心。杨素对皇帝的想法心知肚明。自己要是不死,恐怕不得好死了,怎么办呢?把心腹叫来,说我岂须更活邪?从此停药,故意加重了病情,终于一命呜呼了。两种记载哪个是真的?虽然隋炀帝巴不得他死,有机会促成,但我觉得还是第二种更可靠。
三个理由:一是大业杂记是小说,隋书是正史,当然后者更可信;二是正史隋书记述更合情理,大业杂记不合理,要毒死他,肯定要精心安排,规划得清楚,哪是临时起意,宫女更不可能不知道,而隋书是入情入理,杨素肯定是郁郁成疾,也看到隋炀帝的过度关心,而心灰意懒,可信度高;三是,大业杂记这样记载是编的,太子杨昭与杨素之死确实只差一天,有人就编了这出。这三个原因,让我觉得杨素是病死的,不过前后都有杨素的巨大精神压力,说是隋炀帝逼死的,有理由。总之,隋炀帝可以睡个安稳觉了。隋炀帝追赠为光禄大夫,管十个郡。这是政治待遇,赐最高规格的丧礼仪仗。赐给家人布帛五千,下令立传,表彰丰功伟绩。这算生荣死哀了。
表面文章做好后,不小心说了一句:“使素不死,终当夷族。”撕开了温情的面纱。有人报告他的坟头上有白气,术士说他家有灭门之相,隋炀帝一听,不踏实了。杨约撞上了枪口。一天路过坟,想起哥哥说的话,忍不住趴着哭,有人报告给隋炀帝,隋炀帝紧张了。如果他觉得哥哥死得冤,也麻烦呀。贬他出了中央了。
杨素在大隋历史上颇为独特的,杨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两个方面特征:一是文韬武略,识人成人,这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武略是隋四大将才之首,韩擒虎与贺若是通过平陈战争成名,史万岁是通过打突厥,他们都有局限性。杨素是各种战争都参加,都是台柱子。还有优点是他参加了这些战役从来没失败过。看文韬,他们自称是弘农杨氏后裔。他是正统的出身,工于诗文,留下来的诗有十九首,《出塞》: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这首诗咏的是卫青与霍去病,其实说的是自己,使隋安宁。
这诗有风骨有气度,与隋炀帝的气度也像。这样的文韬武略,相当难得,他还有优点,知人识人,有成人之美。李靖本是小伙子一个,杨素说,卿当坐此,后来成了有名的李卫公,这是唐的一号军事家。还有封德,封郎必当据吾座。后为唐初宰相。为唐指出了一将一相。这是识人呀。乐昌公主本来当了小妾,后来,知道自己丈夫的下落,杨素知道后,把乐昌公主慨然交给原来的丈夫。李百药是唐有名的史学家,这时年轻,比较轻浮,居然与杨素的小妾私通,杨素知道后也火冒三丈,刀都抬起来了,李百药一抬头,他放下了刀,发现他年未二十,仪神隽秀,要他写诗,写得好就放了你。杨素不仅不杀,把爱妾送给他了,还陪嫁了,甚至推荐了他当官,成人之美有这样的吗?
那么杨素是完人吗?他还热衷功名,不择手段。看他的三大忙都可以看清楚。成就了杨广,但从传统政治伦理与原则来说是对隋文帝不忠对大隋不义,对政治稳定有害呀。杨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隋书评价是:“考其夷凶静乱,功臣莫居其右,览其奇策高文,足为一时之杰。然专以智诈自立,不由仁义之道。”意思是考察功劳,没人更强,考察文才,没人更强,但他只懂得诈术,不懂得仁义之道。才胜于德,或者是有才无德。这样的人最危险。
一旦个人私利与国家利益冲突,危害就会比任何人都大。这是功臣型人,这样的人能共患难,不能更荣华。要老实的建设者,就得出局。这是显得合理的一面,但是要知道,隋炀帝的做法还是太过凉薄了,特别是那句话不得体,让人产生悲凉感。不利于团结大臣。更重要的是隋炀帝对大臣们的清洗没结束,几个老大臣也被清除,这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