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4361 阅读时长:9'20“
/
常有人问我,“哎,古典,你最近在读什么书?你能不能给我列个书单?”尤其是前两天发完「读经典」那篇文章之后,留言都是书单书单。我有个观点:女人的衣柜,男人的书柜,没必要打听。书不是用来刷的,而是用来解决问题。每个人当下遇到的问题不同,想看的书自然不同。——小明吃了8个包子饱了,小强非要掰开看第八个包子的馅,并准备就靠这个吃饱,这怎么可能呢?别人的书单,往往会把你误导到与自己不相干的信息上去。但书单的好处也很明显,好书都是专业人士在好几千本书里挑出来的捷径。比如我自己研究一个主题,基本会把这个主题的所有书都买来过一遍,挑出几本精读,你如果能先从这里出发,会省很多时间。什么样的书能最大程度适合更多人?应该就是你关心的领域经典。为了验证这个想法,这几个月我都在跟小伙伴们一起测试一个叫做「个人发展共读会」的新项目——我们想试试用'慢读经典、写知识卡片(这个以后再讲)、联机学习 '的方式,在一两年之内,通过阅读个人发展的经典书目,帮助每个人勾勒个人发展的全景图,搭建出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
想提前了解共读会最新进展
👇扫码加入交流群👇
'个人发展' 这个词,一直被引用,从未被精确定义。普林斯顿词网 Princeton's wordnet,把'发展' 定义为:通过延展、放大或优化的方式,改善某物。个人发展,则可以定义为,从个体角度出发提升、扩大、整合自己,让自己得以改善的过程。之所以要重点强调'个人'发展,主要想和你区别于另外几个概念。把帮助人发展的领域做一个区分,你会发现里面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从组织视角出发,一个从个人自己的角度出发;一个更加聚焦与发展优化视角,一个是帮助和疗愈视角。我们看左上角区域,这个格子是:从组织立场出发去谈个人如何更好的获得名、权、利。
典型的工作者是管理者和人力资源和猎头。
比如,好的管理者会陪你制订一个个人发展的三年计划,帮你更好的在组织内晋升;猎头会和你探讨如何通过跳槽提高身价。
但如果你问他们,如何从个人成长、探索人生的可能性,实现自己某种生活方式的角度,更好的设计自己的生活?管理者和HR会告诉你,你的岗位很有发展,不要乱想好好干,猎头则会劝你不要转行,因为你过去的行业积累最值钱。
在左下角格子里,典型代表比如EAP,是组织给员工关心、福利和疗愈。
在右下角格子里,心理咨询师更多专注于如何把你从不好的情绪里、内在分裂感中拆离出去。个人发展则更多聚焦在,个体如何更好的积极发展自己。下面是常见的一些个人发展的议题,大家可以看看感受下不同。
提高自我意识、增加自我理解
发展天赋和优势
挖掘潜能
增加财富
提高职业竞争力
创造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
完成梦想
开启个人事业
设定个人发展计划
提高社会能力
获得助人能力
个人发展是个全新的,越来越重要的领域。
为什么个人发展现在变得很重要,而且越来越重要?
首先因为,「企业」作为过去的发展主力,本身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以前企业是稳定的。单位不仅负责你的工作,还负责你的方方面面。但今天,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只有三年左右。行业周期只有7年。
而一个人至少能工作40年。此时,个体必须得接下来给自己设计发展路径的任务。
怎么在不同的公司间、行业间,在人生不同的阶段,越来越好?你可以自己为自己负责。
第二是科技的发展,为这种负责提供了手段。
我这篇文章就是在草原上,用一个语音转化软件翻译,用手机改出来,放到石墨上搞出来的。
不仅我,今天任何一个工作者,只要带着电脑、手机,再来一杯咖啡,几乎能在任何地方完成工作。尤其是知识工作者,因为他凭知识而工作,他们不再依赖于大量的机器和或者是生产资料,所有生产资源都在他的脑子里。
第三是社会思潮下,个体意识的觉醒。
随着经济走入小康,个体意识越来越觉醒。有64%千禧一代工作者,希望自己有兼职机会,不排除自由职业。
而在美国,超过半数的人选择了不结婚,这个比例在欧洲会更高。连婚姻都在变成非主流,甚至家庭这个最小单位也在逐渐解离成个体。
这是个人主义的天堂吗?并不是!
当个体真的独立思考自己的发展,他们会发现,他们不再相信企业,但又缺乏一套自己的体系,去支撑自己的思考——他们所有的概念和工具都是组织化的。
比如,人力资源这个词,虽然HR也许是公司里最关注人的发展的人了。但你仔细品,这个词本身就是组织视角的。人力只是组织这台机器运作的一个零部件,一种资源。
但站在个体的角度,谁又会希望自己的人生只是一种资源呢?我们更希望,劳动的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而赚到的钱只是维持这种快乐,和更好地校准自己价值的一个手段罢了。
所以到今天,每一个知识工作者,每一个渴望更多自由的人,每一个渴望自己把控自己人生的人,都应该尽快地、系统的学习个人发展的知识。
拿着这套思想工具,去设计自己的人生、职业、关系、生活方式。
你也许会问我,我知道这个事很重要。但这方面书太多了,我到底该怎么开始?我参考了两个我比较喜欢的系统。第一个来源于《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红皮书》,哈佛大学希望自己培养出未来对世界有价值的精英,在大一、大二,要求自己的学生必修的通识教育课。他们的目标是培养“全人”(Whole Man),这意味着这群人同时是三种'人':Good Man,一个“好”人。“好”人的意思是内在的完整、泰然自若、坚定的人,拥有某种完满的人生哲学。包括了社会学,伦理,政治,宗教,心理;Good Citizen,一个“好”公民。每个人都应该为了共同的美好而友爱和合作。包括了社会学、历史、政治;Useful Man,一个“有用”的人。“有用”的原则是视野开阔,头脑清晰、兴趣丰富。包括了科技,生物,物理,经济,财商之类。另一个体系来源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我很喜欢这个体系。
罗杰斯说“学习即成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是唯一真正的学习。完善的人是“身体、心智、情感、心力融为一体的人”,是理性和情感合一的人。
在这个体系里,“自我”被放到了中心,分成了五对关系。
人与自我的关系,包括了心理学、人格、情绪、动机、能力等。人与他人的关系,中国人比较看重的,像原生家庭、亲子关系、亲密关系这些。人与社会的关系,比较务实的话题比如职业生涯规划、财富管理、社会学等。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了我们跟科技的关系,跟自己的身体的关系,比如健康管理,跟大自然的关系,比如自然教育。人跟宇宙的关系,这里涉及到一些灵性、宗教、使命、天命,一系列的东西。综合两套体系,我把「个人发展共读会」的知识,放到了这样一个系统里。并根据大家面临的真实困惑,把比较重要的人生议题提炼了出来,和大家一起读。所幸个人发展这个领域,也正在发展,我们有机会一起校准和共建这个体系。围绕这个体系,我找到每个领域里一些经典书,把它分成了四个大类:个人成长、心智成长、社会视角、文史传记。准备每个季度带大家读3本。还有一些话题我觉得很重要,但是大家都投票说没意思。我准备偷偷摸摸找空往里放。比如中国人时常不太关注,但随着老年化社会的来临越来越重要的“生死教育”。内测期间,共读会开始践行了第一本书——我自己写的「个人发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跃迁》。我们在这里面每天探讨了人该怎么去做职业的定位,该怎么样跟高手联机学习,人该怎么样借助系统的力量更好的发展。我先来解读,然后请到职业规划师、教练、超级IP来领读,最后大家每天通过写知识卡片相互交流,我来答疑。随着场景越来越丰富,个体的知识和感受越来越汇入,我们也就真真正正,一点一点的链接起来——从经典链接到自己身上。我想带大家一点一点的把这些地图铺开。这个过程非常有趣。一个说'看到跃迁这本书上画的线,我才知道自己以前读过'的人,不仅开始理解,甚至能够开始输出自己的心得;而一个被写作卡住的作者,在一个月后写出来自己的第一个2.2万字。我们每个人也都从别人那里,看到了他们是如何通过书上知识,给自己定位,和高手联机,看到很多个人发展的真实故事。上世纪美国的《读书杂志》主编杜兰特,曾经推荐了100本经典,当年那些二手书的市场价,大概需要300美元,相当于当时普通家庭一周的生活费。不过,他提醒说,这些书足够读4年的,相当于完成了一次自我的大学教育。他进一步说,不要把教育仅仅看成谋生手段,持续的教育,可以延长我们的青春期,是亲密接触我们时代的伟大思想,是换一个尺度理解和掌控自己的世界的潜在可能。我也相信当我们用两年时间把这些经典都读一遍。并不是仅仅遇到问题时,零敲碎打的学习点技巧,也不是跟着趋势去买一些永远不会读的大部头。而是在这个时代,活成一个整体、全面、清醒、深刻的人。每一个有志于在未来成长为自己的样子的人,都应该尝试一下,加入这个挑战。
9月23号下周四,我会在#视频号:古典古少侠 正式进行「个人发展共读会」的直播首秀,并为它找到首批1000位共建者——
👇扫描二维码,进群和我交流👇
我会在直播里展开聊聊:
1,如何真正理解一本书?
2,个人发展领域,具体有哪些经典书值得读?
3,如何实现“从阅读到输出”,创作自己的作品?
4,找到1000位首批共建者,一起成为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工作者」
关于「个人发展经典怎么读?」,我还做过一节课:《如何读透一本书?》分享给你,没看过的,加助理回复「读书」来领。
聊聊你自己的个人发展的重要议题是什么?或者你看过哪些这方面的好书?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我,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好书可读 : )
作者:古典,生涯规划师,「新精英生涯」创始人,500万册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作者,得到APP12万+专栏《超级个体》主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