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如何才能做到棉里裹铁?

推荐阅读 经典原创文章:没睡饱,莫说修行,莫说百日筑基

治三高,太极拳这个动作最管用,单独练就是桩功

在太极拳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都讲放松,不讲发劲。这样会误导很多人的,把杨式太极拳变成杨式太极操。其实,杨氏太极讲的是棉里裹铁,许多人只注意了棉,没有注意到铁。要把手练棉软其实很容易,但要练出裹铁的感觉就难了,里面要注意方法。下面我们讲解做到棉里裹铁的方法。

做到棉里裹铁的方法

一是沉转走化

这里的沉,指的是三重意思。

1.是沉肩坠肘。要两手成为弯曲的两张弓,在自身使用力量最小的情况,利用生理曲形成最大的张力,格挡敌人的攻击。人有担心如此手上无力,还能挡住敌人,不过不要怕。当你的手沉肩坠肘,呈自然弯曲的情况下,对方想抬起你的手,或把你的手按向你自已的胸前是非常困难的,就算你一点劲都没用,对手都感觉到你的手非常重,非常有力。不信你可以和别人试试。

2.是身体重心下沉。重心下沉可以使对手的劲放空,引导对手拨根,同时让自已站的更稳。

3.是肩珠和肘珠(可参考九曲珠理论)向外、向下运动,以开劲的方式引长对手的劲路。对手的劲一旦被引长,就容易重心失衡,或亮出空档。注意,我现在说的全部是沉,但只是沉,还是不够,如果只是沉着保持不动的话,就会和对手形成抗劲,那就不是打太极了。因此,第二个字的“转”的作用就出来了,在沉的基础上转身、转手、转脚,把敌人的力量全部转到地下,化解身上的压力。用张老头同志的话来说,就是“逢力必沉,逢沉必转”。一沉一转加起来的效果,就称为“走”,意思就是让对手的力量在自已身上走掉,是为沉转走化。在走化的过程中,两脚要随身体重心的变化虚实过渡。否则,手上手劲走化到腰以后,两脚不能虚实过渡,也无法达到走化的目的。

二是回身引带

杨式太极以走化为开,既然走化为开劲,身形上也必须张开。在手上通过棚、捋二劲走化对手劲力的同时,脚也必须悄悄伸出。伸到什么位置?必须伸到对手的重心之下。这样一来,不只是劲路上为开,身形同样是张开的。为什么要悄悄的出脚,一是为隐藏自已的劲路,不让对手发现我方即将发击。二是保持自已运劲的稳定,协助手、肩、腰等部位以抽丝劲引化对手的力量。有些朋友也许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悄悄出脚也许很难。其实,你只要体会到杨式书谱上说所的迈步如猫行,要做到这一点面非常容易。

安神助眠,首选这款香!

小程序,

物境生活 , 交易担保 , 点击图片了解睡眠香可直接购买 小程序

刚才说的全是脚上的动作,那么手上呢?手上就是两个字,引带。在引带的过程中,八种太极劲法都可以用到。我的老师张老头喜欢用棚、捋两劲。他先用棚向上引偏对手的劲力(他把这称为挑动四两拨千斤。注意 , 这里用的是“拨”字。只要能够做到沉转走化,就可以轻易拨偏对方的力量。)然后,他变棚为捋,将对方的力量引带的向他身后进发,使对手使去重心或处于背势。想想看,两手(也可以是一手)向上,向后引化对方的劲路,一脚却悄然伸到对方重心之下,会形成什么样的身形。对了,多数情况下是侧身。看起来就象回转身体一下,故名回身引带。

不要小看这个要素,这可是杨式太极以开式引劲的关键,没有这一步,以合势发劲的效果就不太好,要么发不出劲,要么发出劲后,被敌方成功走化。因此,手和脚的动作,必须在腰的协调下,配合转动,手要以肘为圆心转动,腿要以膝为圆心运动,才能时时刻刻保持两身两腿的四张弓,以抽丝劲的方式运化劲力。

三是凌空壁立

凌空壁立是发劲的前奏,也是能否顺利发出猛烈太极整劲的关键,不能做到凌空壁立,就无法发出太极整劲。

凌空壁立要从对敌和对已两个层面理解。对敌方面:在通过回身引带,使对手失去重心或处于背势后,开势(或开劲)也就走到了尽头,现在需要的就是合劲出击(或合势打劲)。

具体说来,就是裆劲前追,快速向敌方运动,使身形向敌方快速逼近。要逼近到什么程度呢,一般来说,自已靠敌人方近的一侧,肩部离敌人的肩敌不到 30CM (如果要使用靠劲,侧肩部离敌身体必须逼近到不足 10CM 的地方),手掌或拳头离敌身体不到 10CM ,如同自已的身体是块墙壁,挡在敌方身前,使敌方失所有的着力点,如同靠在绝壁上一般。同时,快速近逼的身形可以产生很强的气势,使敌方不由自主产生后退的想法,也可以速度加剧对方的背势。也许有人要问:要快到什么程度才行?我的回答是,你能有多快,就要有多快,越快越好!但整个过程必须是以手领劲(两种领劲方式,一是中指根领劲,二是用掌凹陷外领劲。两种方式都可以,看你个人的习惯),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以腰腿运化,带动身体极速前逼,尽量做到用意不用力,否则到最后关头就会出现发劲不畅的问题。

四是撞击吐劲。

杨式太极有拳打一寸之说 , 其实这话已经说明了杨式太极吐劲的距离 , 也就是 10CM 右左。也就是,在靠近对手身体的最后 10CM 吐劲 , 杨式太极吐劲时手伸出的距离也就是 10CM 左右。但这个劲如何吐法,许多人却还知道。

前面我们说了凌空壁立,实际上凌空壁立快速移动的过程,就是蓄劲的过程,当打击手移动到敌手身前 10CM 的距离时(也可以更近一些),就到了该吐劲的时候了。吐劲时,肩部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你可以象想你的手掌或拳是一根钉子,而你的肩部是一把锤子,把进步、裹裆的产生的力量通过松腰猛然转移到肩部,使肩部产发猛烈摆动 ( 也可以说成是抖动 ) ,在松沉的基础上瞬间猛然发出极强的撞击力。这个劲力就是靠劲。可以用这个劲力直接打人,也可以用这个劲力转化或增强其它劲力。

可以说,在吐明劲时 , 杨式太极的其他劲力都离不开肩部靠劲的支持 , 在肩冲不同方向冲击力的作用下 , 通过肘与手的作用 , 可以催生其他的七种太极劲路吐出明劲。棚劲是杨式太极运化所暗劲的根本,而靠劲则是杨式太极发放所有明劲的基础,只有将靠劲练好了,放到其他招式中,才能形成吐出各种太极整劲的明劲,必须练好靠劲才能练其他的劲力。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就算是撞击吐劲,也必须保持沉肩、坠肘、松腰、含胸拔背(注意,吐劲时是裹裆而不是开裆)的状态,否则肩、腰、腿产生的整劲就会运行还畅,无法较好的吐到手上。当整劲通过手部吐完了,立即松沉下来。你是否吐对了劲,有个办法可以检查,那就是如果你吐完劲后,如果身体某个部分已经用了僵劲,就说明你的那个部位没有轻沉。如果吐劲后全身仍然轻沉,那就说明你劲路吐对了。

杨式太极除了打击人的瞬间,一般不发明劲,基本上都把劲力隐藏在松沉的动作中,在不发明劲时,以松劲的各种太极劲走化,让对人感到你的手明明看似软弱无力,但接触起来却非常重。其实,在杨式太极看来,松沉走转也是发劲,只不过这个劲力不论快慢,都保持比平稳运行,象抽丝一样,所以称为抽丝劲。而发明劲打击对手,则是由抽丝劲自然过渡,所以称为棉里裹铁。而发明劲的过程,就是把本来隐藏着的东西吐出来一样,所以称为吐劲或者通劲。

正确的身体和四肢的运行方式,正确的运用身体各部份在松沉的基础上吐劲,就是所谓的内功,就是所谓的内劲。那些空谈内力的人是永远练不出太极整劲来的,如果离开松沉条件下身体力量的运用空练什么气功,空谈什么大软大松,最终都会害了杨式太极,使杨式太极成为太极操。

练杨式太极轻柔是必须的,不轻柔就无法顺利发出整劲,而做到杨式太极“十要”,基本上就做到了松柔。但是当前许多练杨式的,片面看中了轻柔,却忘记了杨式太极还有一个要求,就是积柔成刚。比如,上面说到的沉转走化、回身引带、凌空壁立、撞击吐劲等四个要素中,前三个都是要求松柔,也就是说前三个都在积柔,只有最后一个要素撞击吐劲才是成刚,但是成刚也是在松沉的条件下吐劲。其实,要体会到积柔成刚,只要专注练习“凌空壁立、撞击吐劲”两个要素就够了,凌空壁立就是以快速运转的抽丝劲积柔,也就是堆棉花。而撞击吐劲则是成刚,也就裹铁。把这两个要素加在一起,就是棉里裹铁,不知不觉中吐劲发人。

“沉转走化、回身引带”也体现了棉里裹铁,因为只要你的手、肘、肩、腰、腿、脚做到了松沉,那怕你在手上不加一点劲力,对手都会感到你的手非常重,如果你再抖过白腊杆,对方就会感到你的手更重,也就是那种看起来很软,摸起来很重的感觉,用老杨家的话来说,就是棉里裹铁。对于如何练发劲。其实杨式太极的每个动作可以发劲,所以张老头要求他的学生以练单式为主,推手为辅,套路次之。

沉肩坠肘只要练架子标准基本都能做到,但是那是自已一个人练的时候,一旦有外力相加,许多人就会不由自主的架肩,这是错误架子造成的错误习惯。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办法。一是在走化对手劲力时,肘和肩尽量不要动,尽量让肩沉肘坠的情况下,让小臂以肘为圆心进行运作,千万不要抬大臂来化劲。这种运动方式在杨式太极里面有两种叫法,一种叫肘定位,另一种叫肘坠腰圈。有人认为大臂的力量比小臂大,而且运化大臂看起来更优美,其实运用大臂来化劲比运用小臂吃力得多,而且极容易架肩,你可以找个朋友来试验一下,看看肘定位(注意,不是说肘完全不动,而是肘只在腰圈附近小辐度运动),小臂以肘为圆心运动化劲省力,还是以大臂为圆心化劲省力。以肘为圆心的小臂转动,因为物理学中的力距效应,就算你用的力较少,转到手掌上也后会成倍放大,对方自然感到你的手重。而且这样运动用个好处,那就是上身和裆部可以保持圆活,应变能力增强。

学习杨式太极 , 要用正确的方法看待和认识内劲 , 千万不要把内劲与气功联系在一起 , 那样有害无益。实际上杨式太极训练得法 , 三年时间就可以出功夫了。以前有太极十年不门的说法,都是因为训练方法不当,学生常常不得要领,以致长功较慢造成的。站桩可以练一下,但没有说的那么重要,练太极的,更不能站死桩,要站也应站活桩,否则你永远体会还到松活弹抖是怎么回事。许多人练杨式,往往扔掉劲的本质,一味追求什么空啊、玄啊、气啊,这样练一辈子都出不了功夫。

好了,以上只是我对杨式太极练习棉里裹铁的一些拙见,希望对广大拳师和拳友有些许帮助。当然,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理解对照练习。毕竟,练习太极拳不是一触而就的事情,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的,只有用心练的久了,太极拳的精髓就自然的悟出来了,在这里我就不再絮叨了。记住“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跟练太极拳是一个道理。

(0)

相关推荐

  • 习练太极拳技击实战体悟

    习练太极拳技击实战体悟 拳术本无内外家之分的都是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个别拳法有所偏重而区分.尤其太极拳体用的要求是'性命双修,内外双修,软件与硬件'双修,达到上下相随的内外相合.其发放功夫有三层九 ...

  • 杨式太极如何做到棉里裹铁

    太极拳的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特点,看似派别不同,动作特点不同,但是太极拳的精髓却是相通的,当然各家的教学特点和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 杨氏太极讲的是棉里裹铁,许多人只注意了棉,没有注意到铁.要把手练棉软其 ...

  • 杨氏太极如何做到棉里裹铁?

    牛春明先生拳照 众观陈氏.杨氏.吴氏.武氏.孙氏各个流派的太极拳都有自己的特点,看似派别不同,动作特点不同,但是太极拳的精髓却是相通的,当然各家的教学特点和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 最近我观察了一个教杨氏 ...

  • 杨氏太极拳“棉里裹铁”怎么练出“裹铁”感

    太极那些事关注2021-03-19 22:40大图模式太极拳的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特点,看似派别不同,动作特点不同,但是太极拳的精髓却是相通的,当然各家的教学特点和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杨氏太极讲的是棉里 ...

  • 当代著名老艺术家吴湖帆,传世精品行书欣赏,圆直劲挺,棉里裹铁

    前言: 声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 谢! 决定一幅书法作品是否美观,除了书者单字的功力外,其章法布局也是至关重要的.章法在书法创作中是把书者的心境 ...

  • 太极拳【棉里裹铁】的功夫如何练就?

    本期核心导读: 八卦掌中的"趟泥步",心意拳中的"遛鸡腿",太极拳中的"摩擦步",如果谈其实质,都是在寻找"阻力"!上肢 ...

  • 棉里裹铁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1),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2).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著(3 ...

  • 太极拳的"松"这样找,一招助你"棉里裹铁"

    "松"是杨澄甫的教学纲领,一天不知要讲多少遍!何谓"松"?千人一说,未必一样的状态和感觉.我想说得是:"松"是概念,"松"是结果,而非方法也.求"松"的方法才重要. 身体只要运动,肌肉就会正常参与,就 ...

  • 这样练太极,才能到“松腰”的最佳状态!

    太极拳十要之松腰 范德治,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师承杨振铎,中国武术六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一级社会体育辅导员,中残联轮椅太极拳系列创编者,太极网首席武术导师,<大拳师·百家讲堂>主讲人 ...

  • 练太极如何才能做到周身俱轻灵?

    首先,四肢要完全纳入被动的状态     人的四肢,在习惯上是自动.直动的.太极拳用的是"意",不在外面. 这里的"意",非意念之谓,乃专指太极的一种特殊打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