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李白会武功吗
一
李白明明是个以诗文闻名于世,“斗酒诗百篇”的大诗人,怎么又和武功高手扯上关系了?
话说李白自五岁开始就读书识字,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但他可不是一个只会埋头苦读的文弱书生,他擅骑射,更热爱武术,年轻时就渴望能以武功名震江湖。若放到现在,就是电影《古惑仔》系列看多了,自己也想当威风凛凛的“老大”的“中二”学生。想当“老大”,可不是光读书就能成的,当然得练就一身惊人武艺,方可服众。李白见韩朝宗时,在他的自荐书中写道:“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与韩荆州书》)李白为了能当上“老大”,自十五岁开始习武,到了三十岁才做文章,有所成。可见文章和武功在他心中孰轻孰重。
《新唐书·李白传》道:“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这里讲李白十岁即通讀诗书,他终生未参加科举考试,皆因他罪人之后、商人之子的身份。他当然不会提这件事,甚至从未在公开场合说过自己父亲姓甚名谁。他只对外宣称,自己才华盖世,根本不屑于参加考试,实则是他无考试资格。益州长史见到李白都觉得惊讶,这样一个天才青年,若再多学些知识,多做点学问,以后可了不得。然而李白心不在此,他喜纵横术,学习击剑,一心要当个游侠,不重财物,乐善好施。这可不就是想当个自由又阔绰的“老大”嘛!
当“老大”,李白不止说说而已,他二十多岁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游遍半个大唐。要知在古代一人出游,若无武艺傍身,所带银两财物,怕是早就被人抢了去。而李白游历数年,却无半点损伤,亦可知其武功绝不平庸。四处游览,自然可增长见识,但也花去不少钱财。李白为人仗义非常,单在扬州时,“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上安州裴长史书》)。行走江湖,讲的就是一个“义”字,李白深谙此道。是以但凡兄弟有难,他二话不说,就慷慨解囊,不到一年时间,就花掉了三十万,不过也没事儿,反正家里有钱。大概也只有李白才能讲出“千金散尽还复来”之句,寻常人哪有千金挥霍呀!
二
李白讲义气,除对友人花钱豪阔之外,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李白与好友吴指南结伴同游,行至湖南时,吴指南突患重病逝世。李白悲痛万分,伏其尸首前恸哭。恰逢猛虎来袭,倘若李白偷偷逃走,猛虎便会将吴指南的尸体撕碎食用。李白不忍好友死无全尸,于是硬着头皮与猛虎对峙,竟以手中之剑将猛虎逼退了。世人称赞武松打虎之勇,可武松到底还需十八碗酒壮胆,况其又是虚构之人。李白彼时清醒异常,却依旧不畏生死,为保全兄弟尸体,与猛虎搏斗,实乃勇气非凡。之后,李白也凭借这一事件,迅速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人皆赞其胆识气魄,都欲与其交好。
那么李白这剑术又是跟谁学的呢?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中,他写道:“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为了增强剑术,李白背井离乡,跟随裴旻学剑。这个裴旻来头可不小,他乃大唐第一剑客,人称“剑圣”,是个大将军,曾多次与番邦作战。《独异志》记载:“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如此厉害的师父,教出的徒弟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且李白若无习武的资质,裴旻又怎会收其为徒,毁了自己的名声呢?既收了李白这个徒弟,必定好生教导,使其将自己的剑术发扬光大。从此处亦可知,李白的剑术定有所成,是以李白剑客的身份确凿无疑,但他武功究竟如何,还要看他做过何事,方能定断。
三
李白这样一个有钱、有才又有勇的“风流浪子”,是极其吸引人的。尤其是年轻貌美、少不更事的少女,但凡见其诗作或为人的,没有不爱慕他的。即便是宰相之后,也逃不出李白的手掌心,李白的第一任与第三任妻子均是前宰相的孙女,可见其魅力之大。
你说武功高强之人,哪能不收徒弟呢?李白也有徒弟,名唤武谔。在《赠武十七谔》的序中,李白道:“门人武谔,深于义者也。质本沉悍,慕要离之风,潜钓川海,不数数于世间事。闻中原作难,西来访余。余爱子伯禽在鲁,许将冒胡兵以致之。酒酣感激,援笔而赠。”门人即徒弟,此亦可知,李白的剑术已绝妙高超至有人慕名前来求学了。李白的这个徒弟,武功也是高深莫测,他能将李白之子于乱军中救出,其勇其义,乃真英雄也。李白也赞武谔是个真正的仗义豪侠:“精诚合天道,不愧远游魂。”
许多文人都有侠客情结。其实莫说是文人,就是我这样的平凡之人,也有一颗向往酒剑江湖的心,奈何如今人间已变了模样,哪里还有侠客的存在?就是这轻财重施,寻常人也是办不到的。但李白是一个真正的侠客,他一生狂傲不羁,行走江湖,从未将谁放在眼里过。除了他,还有谁能狂妄到叫杨国忠磨墨、命高力士脱靴?除了他,还有谁能不图名利,即便是皇上圣旨传来,照样喝酒不误的?
十五岁开始习武,二十几岁只身一人闯荡江湖,师父是“剑圣”裴旻,徒弟能从乱军中救人。诸位看客看到这里,是否相信李白不仅会武功,且武功不弱了?若不信也不打紧,只当听人说了一回书,打发了一段无聊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