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湖夜话]叶旭初的随笔《家访访出的“秘密” 》

家访访出的“秘密” 

家访即家庭访问。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访问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的行为表现,与家长交流教育学生的意见和方法。
家访不仅能达到班主任预期的教育目的,有时候还超越想像,出乎意外地访出学生中的“秘密”——鲜为人知的故事。
家访访出了“双面”学生。有些学生,在学校,遵守校规校纪,尊崇老师的教导,勤奋学习,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乐观向上,全然是个好学生;而在家里,则不太听从父母、长辈的教导,有时和父母、长辈对着干,特别任性,不是家长眼中的“孝顺儿”和“乖乖女”,简直是个叛逆的孩子。这种在学校和在家庭人格分裂、性格迥异的学生,称之为“双面”学生。这种“双面”学生,如果不是通过家访得知,是很难发现的。这种“双面学生”,如不即时教育引导,任其发展,对其成长是不利的。而对这种“双面”学生的教育,也不能轻而易举的简单了事,也要讲方法、讲策略。既要让他们在学校继续保持做个好学生,也要教育他们在家庭做个好孩子,还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于是,我采用了个别谈话、同伴互助、集体教育等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的办法,广泛开展“双面”学生的教育活动。
这里,主要谈谈通过集体教育“双面”学生的方法。针对“双面”学生的教育,我主要通过开展争创“新三好”活动来实施。“新三好”即“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一周时间内,在三个时间段,通过召开“主题晨会”、“午间会”、“班会”等班务会议,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怎样才能做到“新三好”。在学生广泛发言、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最后达成共识——在校做个好学生:好好学习,不违反校纪,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全面发展;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听父母的话,尊敬长辈,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社会做个好公民:遵法守纪,循规蹈矩,诚实守信。既然达成共识,就按共同的要求去做,期末按“新三好”的标准,评选“三好学生”。后来的事实证明,后来跟踪家访的情况证明,通过开展“新三好”的创建活动,对教育“双面”学生,卓有成效。
家访访出了“军事迷”。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有个学生酷爱军事。在他的作文中,无论是什么体裁的习作——记人、记事、写景、状物、读后感、书信等,都围绕军事题材来写。就连写日记、办手抄报、绘画等也离不开军事题材。他的作文、日记都写得很精彩,手抄报办得精致,绘画也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可感觉题材“千篇一律”,有些单调,不免觉得有些奇怪。我也曾问过他,可每次问他时,他只是淡淡一笑说“我喜欢军事”。为了弄清其中的原由,决定去家访,去探个究竟。
当我到他家家访时,真是不访不知道,一访吃一惊。在他家里,目之所及,哪里都有与军事相关的物品。各种书刊:文字书、故事书、图画书、小人书、少年画报等,大多与军事有关;各种玩具,琳琅满目:飞机、坦克、大炮、枪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无论是书籍或是玩具,都摆放整齐,错落有致,各就各位。
看到这些情境,我不觉好奇的问其家长:“家里的书籍、玩具,怎么大多与军事有关呢?”
家长告诉我:“这孩子从小就对军事方面的东西特别感兴趣,而且一直很喜爱!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其余的时间,大部分是用来看军事方面的书籍和玩军事方面的玩具,甚至达到了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的程度。”家长还笑着说:“因为孩子喜爱,所以我们没干涉。况且,这也不是坏事。家里的这些书籍和玩具,有些是他要我们给他买的,有些是他在家表现好、在校考试成绩好,我们给他买的奖品。”通过这次家访,让我明白,这个学生之所以这么痴迷军事方面的东西,是因为感兴趣,原来——是感兴趣才获得军事方面的书籍和玩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既然学生对军事感兴趣,而且是健康有益的兴趣,我就顺其自然,让他“术业有专攻”,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个性,还促进了学生差异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家访访出了“神射手”。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有个叫甄准(化名)的孩子。他双眼高度近视,近视度数都达600以上。看书学习或写作业时,戴着近视眼镜,有时手上还要拿一个放大镜,以便看清文字或数字。他不管写什么作业,字迹都很大,不是“出格”,就是字叠字,有时基本看不清楚。针对这种情况,他自己也很着急,想写好,可总也写不好,常常急得满头大汗。老师既同情他,也很头疼——他写的作业难批改。老师很想帮他,但找不到好办法,不知怎么帮,觉得无奈。
鉴于甄准同学的这种状况,我决定家访,试图通过了解其家庭情况,帮他解决学习中因视力不好引发的困难。
一天下午下班后,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到甄准家家访。当我骑自行车到他家时,他不在家,他奶奶和他妈妈在家。她们看到我到他家家访,很是高兴,并热情地接待。
我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问他妈妈:“甄准同学在家表现怎样?”
他妈妈告诉我:“甄准在家表现很好!很听话!也喜欢看书、学习。只是写字怎么也写不好,写得像‘牛眼’那么大,总是出格子,我们教也教不到,他也改不了。”
我告诉她:“我今天就是为了帮他而来的,就是为了怎么帮他尽量把字写清楚而来的。”
我问她:“甄准到哪儿去了呢?”
她告诉我:“他和几个小伙伴到附近的某学校玩去了。我这就带您去找他。”
我说:“谢谢!某校我知道,我自己去找他就行了。”
当我骑着自行车到某校时,看到甄准同学正和几个小伙伴蹲在地上玩“打珠子(玻璃球)”的游戏。我放好自行车,没有打扰他们,就站在旁边看,主要是看看甄准能不能打中珠子。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迹!——距离他大约2米远的一颗珠子,他居然能打中。神了!真是太神了!一个高度近视的孩子,在傍晚时分,在光线昏暗的情况下,居然能把2米以外的珠子打中。此时,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下意识地揉揉眼睛,定了定神,再看看他下一轮打珠子的情况。只见他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夹着一颗珠子,眯缝的双眼紧盯着距离他接近2米远的珠子,用右手大拇指奋力一弹,竟然又打中了。奇迹!真是奇迹!此时,我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喜出望外!看到他又打中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声:“好!”
甄准听到有人给他喝彩叫好,便抬头向我看过来,发现是我在给他叫好,急忙站起身,向我跑过来,并喊了声:“老师好!”
“好!”,我回答道,并且告诉他:“我是专门来找你的,看你干什么。现在知道了,你们在玩有益的游戏,我就放心了。”
其他几位小朋友听到甄准叫我老师,也都围了过来,一位小朋友还抢着说:“老师,你别看甄准眼神不好,可他打珠子才准咧,我们都打不嬴他!”
听到同伴夸他,甄准有些不好意思,“嘿嘿”地笑了。
我看到小伙伴们玩得很开心,也没多说什么。我告诉甄准:“天快黑了,你们都早点儿回家吧!”
甄准回答道:“好!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再见!”我答道。
告诉了甄准他们,我就骑着自行车回家了。
第二天上午大课间时间,我把甄准同学叫到办公室,询问他打珠子的有关情况。甄准到我办公室时,有点忐忑不安,手足无措,很紧张,大概是怕我批评他。我告诉他:“甄准,不要紧张,老师叫你来,不是批评你,而是向你了解情况,看看能不能帮助你。”
接着问他:“甄准,昨天看你打珠子,打得很准!你怎么打得那么准呢?”
他告诉我:“老师,我看到珠子后,就凭感觉打。”
我接着问他;“仅仅是凭感觉吗?”
他抬起右手扶了扶眼镜,沉思了一下,说:“还有……”他欲言又止。
我鼓励他道:“不要怕,你就实话实说吧!”
他鼓起勇气说:“还有就是——多打多练。”
我立刻话锋一转,问道:“你对写字有什么感觉吗?”
他抬起左手挠了一下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就是老爱写大、写出格……”
我真诚地告诉他:“其实,写字也和打珠子一样,也要凭感觉,凭灵感和手感,更要多写多练。现在,你也感觉自己写字写大了,能不能凭感觉写小一点呢?”
他略加思索后说:“我试试看。”
我激励道:“好!你试试看,不断地找感觉。只要你坚定信心,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写字一定会有所进步,作业也会慢慢写好!”
从此以后,老师不断鼓励他,家长不停督导他,同学们热情帮助他,他自己也非常努力地练习凭感觉书写。另外,他还买了一本字帖,坚持天天练习书写。经过一段时间刻苦训练,他的字渐渐写得小了些,基本不出格,写的作业也看得清楚了,他自己也越来越自信,人缘关系也越来越好,他在不断地进步……
家访访出了学生的秘密,但家访并不是为了访出学生的秘密。通过家访,老师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生活。“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只有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才能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多维性,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家访,老师可更好地与家长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增进了解,互通信息,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合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2020.11.1.

叶旭初,1958年8月出生,原广场路小学副校长,广场路英才学校校长。多篇文章、诗歌在《湖北教育》《学校党建思想教育》《黄石教育学院学报》《黄石日报》《东楚晚报》《黄石周刊》等报刊发表。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 、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0)

相关推荐

  • 思师德,倾师爱,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

    在<地球上的星星>这部感人的儿童教育影片中,我深深地被里面的主人翁--伊翔他的求学经历所震撼,所感动.他是一名患有"读写障碍"的小男孩,可惜有许多老师不知道他有这种病, ...

  • 家访现场不该变“秀潮

    樊树林 暑假已接近尾声.假期里,老师家访是一桩"大事".连日来,围绕"家访"这件事,一些老师坦言,要了解学生,上门家访无疑是"最佳观测点", ...

  • [磁湖夜话]叶旭初的随笔《淘气的外孙》

    淘气的外孙  说起外孙的淘气,真叫人无法想象,不可思议.他的淘气,主要指他做的淘气事.他做的淘气事,别具一格,绝无仅有.   外孙每天下午放学后,回家的第一件事,先洗手,接着就是喝水.吃坚果.吃水果- ...

  • [磁湖夜话]吴汉祥的随笔《初上鲇鱼墩》

    初上鲇鱼墩 仲春一日,晴天.应挚友之邀,我们三人到<醉得意>餐馆相聚小酌,怡情把盏间,一位友人提议想去磁湖岛礁鲇鱼墩瞧瞧!大家欣然应允. 午后,来到横跨磁湖的杭州西路,车辆来往穿梭,马路两 ...

  • [磁湖夜话]叶黎的随笔《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为期两周的广场路小学"广小杯"青年教师优质课术科课比赛,终于圆满结束.与其说这是一场比赛,倒不如说这是一个青年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 ...

  • [磁湖夜话]熊海玮的随笔《女人与穿衣》

    女人与穿衣 自古至今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就是生活之基本.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第三讲:"大家都能各尽各的义务,大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得四种需要."而如今,衣之于女人已不再 ...

  • [磁湖夜话] 黄建文的随笔《关于磁湖景点命名的美学思考》

    关于磁湖景点命名的美学思考 美国作家梭罗曾在其代表作<瓦尔登湖>中深情写道:"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   如果这样的"眼睛&q ...

  • [磁湖夜话]查生科的随笔《徐娘的"偷"道​》

    徐娘的"偷"道 徐娘虽半老,风韵仍犹存! 在为小家忙碌了大半生,终于能歇歇的时候,面对丈夫的平平淡淡,日子虽然轻松了,身心却显得有些空虚,时机一到,就容易把家花变成野花,伺机去&q ...

  • [磁湖夜话] 黄建文的随笔《找回迷失的端午节》

    找回迷失的端午节   初夏的江南,莺飞草长,子规声啼-   小时候在农村,每到初夏时节,总能听到一种鸟的啼叫声,声声叫呼,不绝于耳,听起来好似"阿公阿婆,割麦插禾",那时候我总把它 ...

  • [磁湖夜话]姜继强的随笔《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朋友,你见过喷薄欲出的朝阳吗?它,大气磅礴,气壮山河.回首新中国的诞生,不正是一轮初升的红日吗?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成为世界第 ...

  • [磁湖夜话]熊海玮的随笔《粽情时节》

    粽情时节 又到粽情飘香的季节.往年的端午我们总是回老家陪老人过节.如今老家成了故乡.今春孙子出生,一家人轮流带娃忙的不可开交,哪里也不去了.清晨,趁萌宝还在睡梦中,起来,慵整纤纤手,做完清洁,薄汗轻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