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45首诗,让你掌握格律,领略诗词的美好


内容来源:庚子岁首,徐晋如老师携手秦汉胡同国学书院共同推出的《中小学古诗文同步精讲》在线课程第 54 讲。

主讲嘉宾:徐晋如,著名诗人、词人、古文家,《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度青年领袖。著有《大学诗词写作教程》《长相思——与唐宋词人的十三场约会》等。

注:国学正典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和主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责任编辑 | 正典君
第  1097  篇深度好文:2030字 | 6分钟阅读

近体诗格律

本文优质度:★★  

正典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 这首诗写出大自然的一种什么现象?

  •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阐述了怎样的哲理?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音频

音频概要

要点一

王维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我们分别看一看他的四句每一个字的平仄。

“远看山有色”它是仄平平仄仄,“近听水无声”是仄仄仄平平,“春去花还在”它是平仄平平仄,“人来鸟不惊”它是平平仄仄平

我们说过,对于近体诗的五言的句子来说,它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的。

所以第一句“远看山有色”仄平平仄仄就是平平平仄仄,第三句“春去花还在”就是仄仄平平仄。

因此这一首诗它的标准的平仄,标准的格律,就应该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也因为我们刚才对它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这首诗是一首非常严格的,符合我们的第一种顺序的,标准句式的近体诗

所以我们第一句只能念远看(kān)山有色,第二句只能念近听(tìng)水无声,我们不能念成远看(kàn)山有色,静听(tīng)水无声,那就完全错了,因为它就不符合近体诗的格律的要求了。

看(kān)和看(kàn),读音不同,意思完全一样。听(tīng)和听(tìng)读音不同意思也完全一样。

什么时候念看(kān),什么时候念听(tìng)就要看它在诗里面所处在的位置。

我们要通过近体诗的格律来确定它的读音。我们从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知道学好近体诗的格律有多么地重要。

要点二

李白的《静夜思》,这个迷惑性比较大,我们来看它的每一句的平仄。

“床前明月光”,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就是平平仄仄平,它是符合近体诗的律句的。

第二句“疑是地上霜”,平仄仄仄平,这就不符合近体诗的律句了。

我们刚才背熟了的四个基本律句里面,没有这样的句子。

第三句“举头望明月”,仄平平平仄,我们的律句里面也没有这样的句子。

第四句“低头思故乡”,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就是平平仄仄平,这一句是符合律句的。

但是问题是,我们讲近体诗要求它每一句都必须符合我们的四个基本律句,而且它的排列顺序一般是不能变的。

所以这首诗也是一首古体诗,而不是一首近体诗。

要点三

“离离原上草”,平平平仄仄。“一岁一枯荣”,仄仄仄平平。“野火烧不尽”,仄仄平仄仄

这一句它不符合我们近体诗的四种基本句式,这一句它不符合,为什么它还出现在了律诗当中呢?

我们把不符合近体诗的基本句式的句子叫拗句,也就是吟诵起来不稳当,不顺畅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叫拗句,拗口的句子。

当遇到这样一句拗句的时候怎么办呢?

古人想出来的办法是把下一句也给变一下。

这样的一种做法是古人想出来的补救措施,这是非常难的。

同学们听不懂不要紧,这个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难点,大家目前只要知道,尽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它并不符合我们的近体诗的基本的句式,但是由于这两句经过了技术处理,经过了补救,所以它也是可以使用的,大家不要认为是白居易写出了出格的律诗,就是不合格的律诗,不要这样想。

要点四

王昌龄的《采莲曲》,我们还是看它的后五个字:“罗裙一色裁”,平平仄仄平,它的下一句应该是仄仄仄平平,“向脸两边开”,没有问题。
仄仄仄平平的下一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我们看它的第三句“池中看不见”,它第三句变成了平平平仄仄,而不是仄仄平平仄。
第四句按照顺序应该是什么啊?平平仄仄平,可是它的第四句是什么呢?是“始觉有人来”。仄仄仄平平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啊,这是七言绝句当中一种特殊的格式,非常少见,但是它有时候也会出现,叫做折腰体

就好像一个人他弯下腰来了,他不像是正常的人一样,站的很笔直的,肩膀、后背,然后到腰,这样一直很直的。

他的腰弯下来了,所以就显得第一联和第二联,就是前两句和后两句,它们不符合我们讲的近体诗的顺序,这个是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