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又是价格“明降暗升”的老套路!

这段时间,每天手机上都会收到无数条关于双十一的促销短信,打开网页,尽是大红大红的猫咪头,双十一来了。

如果是在前几年,不少人早就从各种论坛中搜刮到了一张张excel表格,那是一大摞一大摞的购物清单,哪件商品在哪家淘宝店卖多少钱,几百行的表格虽然能看到眼花缭乱,但还是有不少人为此付出满腔热血。

今年照例,我也收到了几张清单,但却没有了打开研究的欲望。不仅是因为类似双十一的shopping节越来越多,京东618、海淘黑色星期五等,更重要的是感觉优惠中存在的水分正在年年上升。

尽管缺乏研究的欲望,但我还是不甘就这样和双十一擦肩而过。从10月中下旬开始,双十一的气味已经越来越浓,而我正在策划着12月初的一场旅行,心里还是寄希望于能在双十一找到足够打动人的酒店优惠。

看中了一家酒店,更让我欣喜的是,在这家酒店的天猫旗舰店上,也已经打出了双十一的各类优惠,最大的优惠就是付4000元可以购买8000元的抵用券。很好,相当于打对折,这也是双十一的“宗旨”。于是,我向客服详细地了解这个活动,但了解越深入,我越发现这根本就是个“坑”。

比如,抵用券是在原价的基础上用的,而所谓原价,则是一个贵得离谱的数字,即使用了这张打了对折的抵用券,最后的实际支出也只等于打了八折左右,这个折扣天天都有。更要命的是,原价还会浮动,好心的客服告诉我,由于抵用券要到11月13日才能使用,因此最终支付的价格要到11月13日才能确定,那时的原价不一定还是现在看到的原价,很有可能上涨。带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最终还是没敢购买这张曾让我心动的抵用券,因为怕跳进了一个无底洞或是连环套。

去年,双十一结束之后,中消协曾做过一次调查,中消协工作人员以消费者身份,在12家电商平台购买了双十一当天标示折扣力度相对大(5折以下)、网上标示销量相对多的12大品类94款商品。调查以双十一当天价格和折扣为基准,追踪了11月18日和12月5日两个时间节点的商品价格。结果发现,部分双十一商品的价格虚高打折,有的商品价格在双十一限时促销后仍在下降。

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双十一成了一年当中最重要的出货时机。不管各商家优惠的水分有多大,但可以预见的是,微信之父张小龙口中向来看中数据的阿里巴巴一定会把今年的双十一办成大红大紫的电商盛世,不管怎么样,也不能比去年差。

正当阿里巴巴在大力吆喝双十一的时候,不和谐的声音也同期而至。据《纽约邮报》报道,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例行调查阿里巴巴的会计操作之际,至少有一名阿里巴巴的告密者向SEC提供了信息。这名告密者的身份已得到确认,是阿里巴巴的一位高管。早在今年5月,SEC就在这名人士的帮助下发起了调查。

一方面,就调查的天猫双十一数据来说,美国人可能理解不了2015年天猫双十一达到了900多亿的交易额。毕竟,在美国互联网电商行业,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高的单日成交额。另一方面,针对菜鸟网络数据的调查,可能和菜鸟网络与阿里巴巴的财报报表存在关系。如果举报属实,阿里要至少被罚款100万美元以上,而这位举报者可以最高获得30万美元的奖励。此次旧事重提,让移动互联网转型颇为成功、营收大涨55%的阿里巴巴集团的市值不升反降,阿里巴巴颇为不爽。

有人甚至说,这可能是最后一届双十一了。

阿里被罚多少或许和消费者的关系并不会很大,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是到底能从阿里身上薅多少羊毛。如果真的是最后一届,岂不是更要多薅一点?但是难点就在于,商品明码标价是市场行为,而且是相对自由,买卖双方的关系是“一个愿宰,一个愿挨”,明降价暗涨价的行为不太可能从源头上杜绝。商家是精明的,可能提前一两个月就悄然涨价了,暗流涌动,为了迎接更猛烈的双十一流量。实际上,巨大的流量带来的是快递慢、商品以次充好、用户体验不佳等各种负面效应,也意味着和双十一的初衷渐行渐远。

的确,一旦这样的现象过于普遍,谁还能相信双十一?谁还会憋屈地等到双十一再剁手?没有了这群剁手族,双十一还能再办下去吗?而且,电商已经如此普及,“节日”营销愈演愈烈,对于行业的价值已经不像前几年那么重要了。想剁手,天天可以。

今天就是双十一,你这次打算为阿里捐助多少业绩呢?我就看看双十一晚会吧,聊以慰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