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间小故事,连环骗局
话说清末时期,曹州城内的一家银号来了位老头,他要用银子换些零钱。老头一个劲儿地夸耀自己的银子成色好,想多换些钱。但是当日的兑换价是一两银子1000钱,店家规定概不还价。
正当老头跟店家争论时,一位年轻人从门外走了进来。年轻人见了老头惊讶地说道:哎呀,徐老伯,怎么那么巧呢!我刚从徐州回来,正好,您儿子托我给您带来一份家书和一些银子。我本来是要到你家去的,没想到在这里碰见了。
说话间。年轻人便将银子和信递给了老头,然后作揖告辞了。老头拿了信将其拆开,然后跟店家说,他老眼昏花看不清楚,能不能让店家给他念一念。店家于是就接了过来,信中内容多是家庭琐事,末尾写道:特托人带去纹银十两,给父亲补贴家用。
老头听后甚是高兴,于是就跟店家说,他也不计较什么银子的成色了,就用儿子给的十两换吧。说着就把银子递了过去,然后把先前的要了回来。店家接过银子一称,竟然是十一两三钱。店家心想,可能是老头的儿子弄错了。老头应该也不知道多了一两三钱,所幸就按照十两给他换。
于是店家便给了老头一万钱,然后高兴地把老头送走了。而就在这时,店里的另一个顾客跟店家讲,说那个老头是个老骗子。他们是邻居,所以对他特别了解,经常拿假银子坑人。店家一听赶紧拿来刚才的银子,然后用剪刀剪开一看里面全是铅。
店家脑门直冒虚汗,于是就问那位顾客,老头住在何处。顾客说,老头年纪大了跑不远,劝店家赶紧去追为好。但是店家一再请求顾客告诉他地址,不得已顾客就如了店家的意,但是店家对那地方也不熟悉,就想让顾客带他去。可是顾客不愿意,他说他们是邻居,如果带店家过去势必要结仇的。
店家说,让顾客把他带到地方立马就走,老头应该不会发现的。可是顾客还是极不情愿,最后没办法,店家只好给了顾客二两银子。这样那位顾客才极不情愿地带着店家去了,但是刚走到东关厢的大乙桥时,就看到老头在桥边的酒馆和几个人喝酒。顾客于是赶忙指给了店家,让店家赶紧过去。
话音未落,顾客就着急忙慌地离开了。店家于是就急匆匆跑了过去,一把将老头揪起来,上去就是一拳头。然后骂骂咧咧地说,你个老东西,敢拿铅印骗人。众人见状赶紧去拉,愤怒的店家于是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围观的人就说,银子在哪儿呢?
于是店家就把银子取来,结果老头说,我的银子只有十两,我儿子在信中说了。我看你这银子不止十两吧?围观的人就建议称一称,结果一称是十一两三钱。众人这时怒了,都认为店家要讹诈老头。于是纷纷声讨,说着说着就动起手来。最后店家被打了一顿,老头也跑得无影无踪。
不仅如此,店家还额外又多赔了二两银子。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骗子的伎俩固然很高,但是如果店家当初不贪心诚实守信,或许也就不会上后来的当了。
天上不会掉馅饼,每个人都懂这个道理。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因贪欲而丧失理智,以至于偷鸡不成蚀把米。故事中的店家就是这样的,本来是想多赚一两三钱银子,怎奈最后赔了十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