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模式的秘解三

二、论证步骤1.等效坐标系及函数关系的建立
假设我们在通过瞬间观测星系点与地球的连线上建立一个只有X轴的坐标系,坐标系上的地球与参考星系(或瞬间观测星系)相对于坐标系作相互分离(退行)运动,坐标系相对于宇宙空间的运动状态与坐标系上质点的运动状态无关。这样一个瞬时等效坐标系我们还是称为S坐标系,如图(2)所示,它的说明如下:

X轴
X轴是过地球A点和参考星系(或瞬间观测星系)B1点的连线或延长线上所设立的一条S系坐标轴。AB1直联线是人类观测星系B1的视向线,沿着这条视向线我们始终都能观测到a年前的星系B1,并且始终都能观测到星系退行速度V(或叫分离速度)在这条线上的变化,所以把S系的X轴设在AB1直线或延长线上是恰当的。由于我们只考虑三个参数(星系视向分离速度V和分离总时间K以及光传时间a)在S系X轴上发生的变化量,所以Y轴无需设立,S系实际也只是有X轴的坐标系,这对我们建立函数关系更为有利。B1点
宇宙大爆炸后,由于宇宙膨胀星系B与地球的分离以及光信号传播时间的滞后,这使得我们在地球A上观测参考星系B时,总是只能看到它在a年前所发出的光信号,以及它以视向退行速度V远离地球,所以我们把B1点称为a年前参考星系B的所在位置点,又称为星系B的曾在坐标点,同时B1点又是我们观测星系B时的相对瞬时静止点,作为X轴的坐标原点。
A点
A点为地球观测位置点,(一般称为观测位置点),我们正是在这点上观测到星系B沿着X轴方向以视向退行速度V(或叫分离速度)远离而去,以及根据星系B在X轴方向上的速度、距离和时间的相应变化,虚拟地球A和参考星系各个时期所在X轴上的等效坐标位置点。A点和B1点的观测距离为AB1=a.C(a为星系B在B1点时的光信号到达观测者位置的时间,C为光速)。aC也为视向距离。由于S系X轴始终设在AB1连线上,所以这一距离既是观测距离又是这一距离在X轴上的等效距离。
A1点
当星系B在a年前的B1点发出被观测光信号时,如果我们假定地球A在X轴上相对于B1点的分离速度为VA(视向退行速度V=VA+VB)时,那么a年前地球在X轴上的等效位置A1点与现地球A点的等效距离应为:AA1=VA.a,即A1点为a年前地球A在X轴上的假想等效点。
B点
当我们在地球A上观测星系B的时候,却无法知道星系B在宇宙空间的真实方位以及它与地球A的实际距离,但我们可以假想它沿着X轴方向(即视线方向)以视向退行速度V与地球A相分离,现位于X轴上B点,它在X轴上与地球A的等效距离为AB=K.V(K为大爆炸宇宙从始至今的分离时间,K也等于大爆炸宇宙年龄T),B与B1点的等效距离应为B1B=a.VB。式中VB为星系B相对于B1点在X轴方向上的分离速度,它与VA和V之间的关系是:V=VA+VB。请读者特别注意AB=K.V为星系B与地球A在宇宙分离时间K内相互分离所产生的X轴等效距离,这一假想的等效距离理论上不等于地球A与星系B的实际距离。而B1B=a.VB为星系B于a年前与B1点相互分离所产生的X轴方向上的等效距离,与实际距离不可等同。
当我们完成对图(2)S系上各坐标点的描述和分析后,X轴上地球与星系之间的相应坐标点以及线段关系和函数关系已经非常明朗,结果如下:
AA1=a.VA;AB=K.V; AB1=a.C;BB1=a.VB
线段关系有:AB=AB1+BB1; 即:   K.V=a.C+a.VB   (1)
即得:     K =(a.C+a.VB)/V (2)式或:   a=K.V/(C+VB)(3) 式
因为V1=VA+VB
(2式)和(3式)也可写为: K =(a.C+a.VB)/(VA+VB)(4)式
a=K.(VA+VB)/(C+VB)(5)式
式中(V1)为视向速度,VA为地球相对B1点速度,为星系B相对B1点速度。
式中K为大爆炸至今地球与任何星系相互分离的总时间,K其实也等于大爆炸宇宙年龄T,a为被观测星系的光信号到达地球的时间,或为观测光信号传递时间。
2、等效坐标系及数理分析
(一)哈勃常数只是笼统模糊地把星系的视向分离速度归结为单纯的星系远离地球运动,即认为星系的视向速度是星系远离地球的速度造成的,而地球相对星系是静止的。我们从以上的函数关式中可以戏剧性地看到,如果这个结论成立的话,那么哈勃常数不成立!但如果这一结论不成立的话,反而哈勃常数成立!因为:
如果成立就会有VA=0和VB=V,即地球在等效坐标上的速度VA为0,星系B在等效坐标上的分离速VB等于星系的视向退行速度V。(4)式和(5)式就变为:
K =a.(C+V)/V(6)式
a=K.V/(C+V)(7)式
显然,在(6)式和(7)式中,人们越是认为大爆炸宇宙遥远的星系视向退行速度V越大(或VB很大,甚至接近或超越光速),在(6)式和(7)式中的VB就越是不能被忽略,这就使得(6)式和(7)式越不可能有哈勃常数K =a.C/V或a=K.V/C的线性关系!而且宇宙时间K比星系观测年龄a大得多!例如当星系分离速度VB趋向或等于光速C时,就有:
K =a(C+VB)/VB=2a,(8)式
或a=K.VB/(C+VB)=K/2(9)式
可见以数理函数关系得出的大爆炸的极限宇宙年龄与极限星系年龄不相等,而是相差几乎2倍!这是个违反事物逻辑的矛盾结果!除非星系系退行速度VB为无穷大,在(6)式(7)中才可能有K =a.,但这又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这就肯定地说,在星系主动退行远离地球的大爆炸宇宙中,哈勃常数不成立。
(二)以上所说的是指纯粹星系主动退行远离地球的情形,但如果假设星系不动,而作为观测者所在的地球在主动相对星系退行远离的话,那么情况正好相反,即无论地球的退行速度为多少(小于光速C),地球观测者所观测到的星系视向年龄a始终都与所谓的大爆炸宇宙时间K(或T)成正比关系,即哈勃常数K =a.C/V或a=K.V/C的线性关系!这时的哈勃常数是对的。因为当星系退行速度VB=0和地球退行速VA=V时,(4)式和(5)式就会变为:
K =(a.C+a.VB)/(VA+VB)=a.C/VA=aC/V(10)式
a=K(VA+VB)/(C+VB)=KVA/C=KV/C(11)式
当观测者所在的地球远离星系的速度VA趋向或等于光速C时,就会有:
K =a,即大爆炸宇宙时间等于被观测星系年龄!从两者的时间与年龄上看是吻合的!这即是说大爆炸宇宙的哈勃常数理论是在地球主动远离宇宙星系时才可能得到的结果!
然而这又是矛盾的,因为在大爆炸宇宙中,不可能都是地球(银河系)主动远离星系,也不可能都是星系主动远离地球,而应该是两种可能都存在!既然两种可能都存在,那么地球观测者对星系的观测结果(主要是光波波长)就应该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即使观测者所观测的两个星系距离相同(一般指方向不同的星系),退行速度也相同,但由于两个被观测星系的退行主动性不一样,因此所观测的其它参数(如光波波长和相对的时间)是不可能对应的。
以相对论的观点看,哈勃常数存在两大失误问题:一是在理论上是把大爆炸宇宙所有星系的退行分离归结为星系主动的退行分离,而并没有考虑地球相对星系的主动退行分离,但哈勃常数所给出的函数关系却是地球主动远离星系的线性关系,而不是星系远离地球的函数关系;二是在大爆炸宇宙中,没有主动分离和被动分离的坐标函数差异,只是一种简单的数理算式,没有相对性的差异,这不仅与大爆炸宇宙本身的抽象理论相悖,而且与相对性原理相矛盾,因为相对性原理对于主动分离与被动分离的观测效果是不能一致的,所以无论是从传统宏观物理学还是从现代抽象物理学的角度理解,哈勃常数都不能成为大爆炸宇宙的解!

(0)

相关推荐

  • 宇宙大撕裂,科学家认为宇宙最终的结局是终极的孤独

    现有的科研结果表明,宇宙空间是正处于加速膨胀中.其具体表现为在宇宙中的任何位置,都可以观测到与四周的物体距离正在加大.简单的举个例子,现在的宇宙就像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在气球的表面上的任意两点,它们之 ...

  • 宇宙到底有多大?巨大的恒星或能解开这个未解之谜

    膨胀的宇宙 1929年,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根据他对宇宙中星系的远离现象,提出了著名的哈勃定律.他告诉我们:宇宙中的星系不仅在远离我们,而且退行速度与它们和我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从那个时候开 ...

  • 科学家是凭借什么计算出宇宙的年龄的?有科学依据吗?

    计算宇宙的年龄,那这里肯定要提到一个人,名叫爱德文·鲍威尔·哈勃,简称哈勃 哈勃对许许多多遥远星系进行了测量,正如图展示,对于越遥远的星系,它的谱线往红端的移动就越明显. 所以如果认为它是来自于多普勒 ...

  • 宇宙质量为10^53千克,到底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太阳质量|宇宙|质量

    2019年11月07日 10:50新浪网作者 异宝文化 对于可观测宇宙的总质量,大概的数量级是10^53千克,这只包含普通物质,在我们宇宙中,暗能量占了68.3%,暗物质占了26.8%,普通物质只有4 ...

  • 宇宙模式的秘解二

    第一篇 哈勃常数与宇宙膨胀无关 沈乘宇 自从1929年哈勃发现天体间星系恒相远离的现象后,对于宇宙在膨胀且源于一点中心始于一次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学说得以形成,又由于宇宙物质存在年龄以及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 ...

  • 宇宙模式的秘解五

    第二篇 论大爆炸宇宙学说及 天文观测的重大计算方式 沈乘宇 (2005年6月) 上篇文章我们对哈勃常数进行了多方面的研讨,以数理理论证明这个举世瞩目的宇宙常数存在严重的低级错误.我们从哈勃常数这一显而 ...

  • 宇宙模式的秘解六

    〈四〉.关于微波背景辐射 在所有的理由证据中,我们认为微波背景辐射作为宇宙大爆炸的遗迹证据是最不可信的,因为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与宇宙大爆炸的发生无论是时间上还是逻辑上都是矛盾的. 很多专家之所以相信微 ...

  • 宇宙模式的秘解七

    〈六〉.宇宙星系总数与宇宙模型的关系 观测宇宙星系物质的总量及密度的估算问题,也是一个与宇宙存在模式有关的问题.人们通过天文射电望远镜观测宣称,宇宙空间大约有1000亿个星系.如果这一观测结果属实的话 ...

  • 宇宙模式的秘解八

    二.关于重大的天文计算错误和宇宙学问题 〈一〉问题的起因 我们在证明奥伯斯佯谬问题和计算宇宙星系数量时,曾把仙女座星系的距离230万光年(后放大为300万)作为星系的最小间距,这一数值是依据多个天文手 ...

  • 宇宙模式的秘解九

    〈四〉现有天文观测和宇宙学理论的重大问题 以上我们计算出了恒星和星系的一些重要数据,这些数据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是经过严格的理论推导和实践证明的,而且在精确性方面也留了充分的空间余地,所以我们坚信这种原理 ...

  • 宇宙模式的秘解十

    第三篇论宇宙的共性与极埸旋转宇宙模型沈乘宇前两篇文章我们已经完成了对哈勃常数和大爆炸宇宙学说及模型的论证,有史以来第一个以完整系统的根本理论否定了这一模型的存在!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随着大爆炸宇宙模 ...

  • 宇宙模式的秘解十一

    一.宇宙事物的重大共性 1.宇宙的旋转性宇宙从微观的粒子到宏观的恒星.星系和星系团等等都具有旋转性,特别是宇宙超大星系团之间或者更大范围内的星系物质都存在相互绕转或公转的现象,而且旋转基本上是顺着一个 ...

  • 宇宙模式的秘解十二

    二.建立极场旋转宇宙模型的构思及依据 我们所建立的新宇宙模型叫"极场旋转宇宙模型".本模型基于几点原由:第一,宇宙星系能量的有限性,具体解释是:宇宙星系都普遍存在能量,而这些能量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