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书画家综述(一)
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简称“兰”或“皋”,古称金城,为古丝绸之路的重镇,素有“黄河之都”、“西部夏宫”、“瓜果名城”的称誉。
早在五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自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设置陇西榆中县,将之纳入中原版图之后,经历两千多年,设置过县、郡、府、市多级政区。
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在今西固城附近设金城县,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
至昭帝始元六年(前81)置金城郡。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在皋兰山下设兰州,置总管府,领金城郡,兰州之名开始沿用至今。
1644年,蛮夷攻陷北京,替代李自成仅几十天的明王朝入主中原,建立大清帝国。满清定鼎北京后,严酷统治。
顺治二年(1645)设陕西督署,总管陕西、甘肃和伊利三省。
至康熙五年(1666)改陕甘分治,设甘肃省,首府兰州,将甘肃巡署凉州(今甘肃武威市)和甘肃布政司由巩昌府(今甘肃陇西县)迁至兰州。
乾隆二十五年(1760),陕、甘再次合并,更名陕甘总督。二十九年,陕甘总督衙门移驻兰州,直到满清灭亡。从此,兰州成为甘肃省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兰州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个区和永登、榆中、皋兰三个县。
周俊杰题辞
下面要叙述的书画家,余在《凡例》中有云:
系为籍兰州已故书画家,以及历代寓居兰州属客籍者,还有曾在兰州为官、教学、行医、工作或其他书画活动的,方可收入。
本文以书画家生活之朝代先后写起。
北魏(386-534)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公元398年6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七月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河南洛阳。
北魏有两位著名的书法家出生在金城(今兰州市),曰李瑾和赵柔。
李瑾字道瑜,后魏韶子。一作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池)人。魏清河王元峄(487-520)辟瑾为参军,后与给事黄门侍郎王遵业、尚书郎卢观典领仪注。复官著作佐郎,协助著作郎修撰国史及起居注,迁通直散骑侍郎。才识之美,见称当代。有六个儿子,彦之、倩之、寿之、礼之、行之、凝之,并有器重。瑾风素夷简,为士林所称。范阳卢思道是其外兄,尝赠诗云:“水衡称逸人,潘杨有世亲。形骸预冠盖,心思出风尘。”时人以为实录。能书法,蹊径别开。只是政声噪,书法被人重视不够。孝庄帝(528-530)初于河阴(今河南孟津东北)遇害。著有《肃宗上谥策文》。
赵柔字元顺。金城(今兰州市人)。少以德行才学知名河右。太武帝拓跋焘(408-452)平凉州,内徙京师。文成帝拓跋濬(440-465)立,拜著作郎。后以历效有绩,出官河内郡(今河南焦作)太守,甚著信惠。博学强记,工书翰,亦著声名。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段大分裂时期,称为十六国(304-439)。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在汉地巴蜀成立建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宋钦(?--450)字景若。十六国北凉金城(今兰州人)。历官北凉中书郎,编修国史。迁太子洗马,上《东宫侍臣箴》,劝谏太子修德进学。入魏,赐爵位“卧树男”,加鹰扬将军,拜著作郎。杰出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崔浩(381-450)因国书事被诛,钦受牵连,被赐死。少而好学,有儒者之风。工诗文,书法亦入古能化,但书名被政名有所掩映,故名不是太彰,著《沮渠蒙逊记》十卷。
南北朝(420-589)指宋、齐、梁、陈四代的南朝和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五代的北朝而言,及北魏太武帝统一华北诸国后,至隋统一南北时的150馀年期间。南北朝是中国佛教的全面持续高涨时期,唐朝诗人杜牧有诗描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时期有载的兰州书画家仅有一位,还是位出家的僧人,这也可证当时佛教的兴盛。
南朝齐(479-502)、梁(479-589)时期僧人释宝志(418-514),一作保志,世称宝志公,亦称志公。俗姓朱。金城(今兰州市人)。少出家,居京师道林寺,师事僧俭,修习禅业。刘宋泰始(465-472)初,忽失常态,居止无定,饮食无时,发长数寸,语默不伦,一若谶记,远近奔赴,世称“志公符”。常跣行街巷,执一锡杖,杖头挂剪刀及镜,或挂一两匹帛。齐武帝(483-494)忿其惑众,执取付狱,且见游行市里。后梁武帝(502-550)解其禁,虔事敬之。天监十三年(514)圆寂,寂后塔于江苏南京灵谷寺。梁武帝为志公兴建开善寺,并在钟山立塔纪念。满清时,在南京大报恩寺塔中发现一只铁匣子,匣内藏有《宝志说戒图》,宝志踞上座,这比唐高宗麟德二年(665)终南山道宣大和尚开设戒坛早了130多年。后人为纪念宝志,将华山改为宝华山。《释教会考》载宝志:心志通达,以佛教宗旨,诱导梁武帝静心修习,皈依佛门,向善归仁,普渡众生,被尊为“帝师”。《宝华山志》记述宝志有胆有识,“所谓格君之非者,虽古之大臣莫之过也”。诗人李白誉称宝志“独行绝侣”。《唐书·艺文志》称宝志“工篆书”。南唐保大(943-957)中伏龟山圮,得石函中有铭云:“天监十四年(515)秋八月,葬宝公于是。”铭有引曰:“宝公常为偈大字书于版,用帛幂之。其字皆为小篆,体势完具。”著《文字释训》,留下了许多赞颂诗偈,有偈句“报尔众生直道,非有即是非无。非有非无不二,何须对有论虚”流布,直指人心。
隋朝奓短,于公元581年开国,到619年被大唐所灭,仅有三十八年时间。 隋朝佛教大兴,自然佛教僧才也多,在短短的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仅佛门书画家竟有十几位之多,而这十几位书家中,就有一位是兰州籍的。
元畅一作玄畅,金城(今兰州市人)。住锡四川成都大石寺(初唐改名福感寺),寺中常有僧驻留,唐代高僧道宣所著《集神州三宝感通录》有云:“(益州)旱涝年,官人祈雨必于此塔,祈而有应,特有感征,故又名福感。”《中国佛门书画家图典》称其“颇善画,尝手绘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极其传神。”
笔者著作中的“元畅”辞条
宋、辽、金、元这三四百年间,有载的兰州享书画家名者若凤毛麟角,只有金代的杜锜,可谓鲁殿灵光者也。
杜锜【金】佚其字号,金州(今兰州榆中)人。为宣政祥稳官(祥稳辽、金用语,非专指某一职官,为将军、长官的一种通称)。清代王毓贤所著《绘事备考》称杜锜“善画马”。其它典籍再无所论。“大典”《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亦如是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