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卷一·孟春季·去私

【原文摘要】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 而万物得遂长焉。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日“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日:“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䵍,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子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庖人调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

【注释】

1. 去私:驱除私心,这是墨家的学说。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3. 遂:成

4. 公:公平,公正

5. 晋平公:晋悼公之子,名彪,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据《左转·襄公三年》记载,黄羊荐贤事发生在晋悼公时。

6. 解狐:晋大夫

7. 午:指祁午,祁黄羊之子。

8. 墨者:指战国时的墨家学派,创始人为墨翟。腹:即腹䵍。“腹”是姓,䵍是名。

9. 秦惠王:名驷,公元前337~公元前311年在位。

10.为之赐:赐给我恩惠,指秦惠文王赦免腹蒋之子的死罪。

11.忍所私:指忍痛杀所私。所私,这里指儿子。“忍”含残杀之意。

12.庖人:指厨师。

13.王伯之君:指成就王霸之业的君主。伯:同“霸”。

14.私:占为己有。

【译文】

天的覆盖没有偏私,地的承载没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们各自施行它们的恩德,所以万物才得以生长。黄帝说:“音乐禁止过分,色彩禁止过分,衣服禁止过分,香气禁止过分,饮食禁止过分,宫室禁止过分。”尧有十个儿子,但他没有把权位传给其子,而是禅让给舜;舜有九个儿子,他也没有把权位传给其子而是传给禹。这是最大的公啊!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没有县令,谁能够担任?”祁黄羊回复道“解狐能行。”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敌吗?”祁黄羊回复道:“君王只问谁能够当县令,不是问谁是臣下的仇敌。”平公说:“很好。”因此就用解狐为南阳县令。国内人民都称颂这件事。过了没多久,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缺乏个军尉,谁能够担任?”祁黄羊回复道:“祁午能行。”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复说:“君王问的是谁能够担任管军事的官,不是问我的儿子啊。”晋平公说:“好啊。”因此又任用祁午为国尉。国人对此又称颂不已。孔子听闻了这件事,说:“太好了,祁黄羊讲的这些话!推荐贤才,对外不避开仇人,对内不避开儿子,祁黄羊可称得上公正无私了。”

墨学大家腹䵍居住在秦国,有一次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就对腹䵍说:“您年龄已经很大了,又没有别的儿子,寡人已经命令官府的人赦免了你儿子的死刑,您这次就听取寡人的劝告吧。'腹䵍回复说:“墨家的法是这样规定的:“杀人者一定要偿命,伤人者一定要受到刑法的制裁。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残害他人的事情发生。杜绝残害他人的事情发生,这是天下都赞同的大义,因此即使是大王您对我进行恩赐,吩咐官府的人赦免我儿子的死罪,但是我腹䵍还是不能够违背墨家的法。”因此,他没有赞同秦惠王的安排,还是处死了自己的儿子。每个人都非常爱惜自己的儿子,能够抛弃一己之私而实行正义,腹䵍能够说是公正无私的人。

厨师调和五味而不敢偷吃,因此能够做厨师。假如厨师调和好五味佳肴而自己把它们吃掉,那么他就不能够做厨师了。成就王霸大业的君王也是如此。杀害暴君却不私占他国的土地,而是把它分封给有德的人,所以可以成就王霸的大业。假如他杀害暴君而把土地据为己有,那么他也就不可以成就霸王大业了。

【释义】

私字最古形体是《古玺》中的小篆,私字是形声会意字,左半部分形旁“禾”表示禾苗,私的本字写作“”,表示禾苗是自己的。

私是非公共的含义,后引申出秘密、暗中的意思,又引申出非法的意义。

去私就是要去掉一切的私心杂念,摒弃一切谋取私利、满足私欲的行为,而要求事事出以公心。尸子曰:“无私,百智之宗也。”尸佼又譬喻道:“夫私,井中也;公心,丘上也。”私心拘囿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障碍了人们对广博智慧的获致与高尚道德的体悟,辨明一切是非,才能对客观事物做出公正的判断。私与公是相互对立的。《韩非子·五蠹》说:“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然如果不通万物之理,虽欲无私,不可得也。“凡学之难者,难于无私。无私之难者,难于通万物之理,故不通万物之理,虽欲无私,不可得也。己好则好之,己恶则恶之,以是自信则惑也。”——宋代苏轼《上曾丞相书》。

无私是天道,本文开篇就讲:“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礼记·孔子闲居》也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其本意就是天无私,所以才能覆盖万物,地无私才能承载世间万物,日月无私才能普照世间,春夏秋冬四时无私,所以它们才能总是自在有序的运行。庄子说:“天地虽大,其代均也。”老子《道德经》中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底无私天地宽。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怎样才算是公心呢?尧有十子,他不传位其子而传舜;舜有九子,他不传位于子,却传于禹。这就是公心。尧、舜皆知道,天下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只能择贤而传,尧舜就是至公至正之人。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开悟的人有8种特征,看看你具备几种?

    庄子说:"夫列子御风而行--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在庄子的眼中,列子修得风仙之术,不用器械,乘风飞翔,翱翔于空中,自由自在.每次在空中飞行十五日而返回.即便如此,他还是有所 ...

  • 《孔子家语》卷27论礼诗解4为民父母五至三无五起三无私

    题文诗: 子夏侍坐,问孔子曰:敢问诗云:恺悌君子, 民之父母,何如可谓,民之父母?子曰民之, 父母必达,礼乐之源,以致五至,而行三无, 横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谓民父母. 子夏问曰:何谓五至?孔 ...

  • 《吕氏春秋》卷1孟春纪5去私诗解尧公腹义霸君不私

    <吕氏春秋>卷1孟春纪5去私诗解尧公腹义霸君不私 题文诗: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无私照,月无私烛, 春夏秋冬,时无私行,行其至德,万物遂长. 黄帝言曰:声色禁重,衣香禁重,味室禁重. 尧 ...

  • 《吕氏春秋·去私》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②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

  • 《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贵公

    [原文]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於公. [译文] 从前,先代圣主治理天下,一定把公正无私放在首位.做到公正无私,天下就安定了.天下获得安定是由于公正无私. [导读与分享] &l ...

  • 《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本生

    [原文] 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 ...

  • 《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孟春篇

    <吕氏春秋>十二纪,八览,六论,二十余万言,是先秦学术思想集大成.不别门户之总结. 十二纪便以阴阳五行为纲,推演"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的易理,凸显中国文化的& ...

  • 《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重己

    [原文] 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蹷,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味不众珍,衣不燀热.燀热则理塞,理塞则气不达;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中大鞔而气不达.以此长生可 ...

  • 古文阅读-去私(吕不韦)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 ...

  • 《吕氏春秋》孟冬纪第十全文,翻译赏析

    孟冬[原文]     一曰: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应钟.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 ...

  • 《吕氏春秋》孟秋纪第七全文,翻译赏析

    孟秋[原文]     一曰:孟秋之月,日在翼,魂斗中,旦毕忠.其日?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夷则,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始用行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