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山石皴法16种、树在山水画中位置

【芥子园画谱】初集【山水谱】,教画水的图谱并没几页,大部分在教如何画树和画山石。由此可见,山水画中水的画法相对简单,重点是要学习树木和山石画法。所以我们周课活动,山水部分的选临,就是着力于树和山石的练习:第1-4周,学习怎么画树,从树干、点叶画到松树柳树;第5-8周,就都在练习如何画山石,从石头的画法、披麻皴、小斧劈皴,到黄公望的峦头画法,另加第9周画细泉法里的山体,共有5周在和山石打交道。

这里先来看看这5周,小伙伴们芥子园山石临摹的练习,每周选出一张,作为临摹示范,供大家参考。

▲ 左图:@泉港匠人 的石头画法;右图:@七叶 的披麻皴

▲ @南歌子 的小斧劈皴法

▲ @qqq 黄公望峦头画法

▲ @泉港匠人 的画细泉法

之前小节过一篇画树的文章【如何临摹芥子园中的树】(点击查看),这次画完山石,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山石画法,尤其是皴[cūn]法。

▲ 【梦幻居画学简明】「山水论笔」清代 郑绩 撰于1866年

写好书法的基础,就是弄明白笔法,画山水也需要研究用笔,即画画的时候如何使用毛笔。前人清代郑绩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总结,他在【梦幻居画学简明】的「山水论笔」中这样说:

用笔贵不动指,以运腕引气。盖指一动则腕松,而弗能引丹田之气矣。是以有轻跳浮躁之弊,可知有力由于有气,有气由于能运腕。欲能运腕,则不动指是为秘诀。作书固然,作画亦然也。

用笔以中锋沉著为贵,中锋取其圆也,沉著取其定也。定则不轻浮,圆则无圭角。所谓活泼者,乃静中发动,意到神行之谓耳。岂轻滑浮躁,笔不入纸者哉!若体认不真,则趋向大错,学者当细参穷究,以归正学。

...

山水笔法其变体不一,而约言之止有二:曰勾勒、曰皴擦。勾勒用笔腕力提起(从正锋笔嘴跳力),笔笔见骨,其性主刚,故笔多折断,归北派。皴擦用笔腕力沉坠(用惹侧笔身拖力),笔笔有筋,其性主柔,故笔多长韧,归南派。论骨其力大,论筋其气长,十六家之中,有筋有骨;而十六家于每一家中,亦有筋有骨也。 如披麻、云头多主筋,马牙、乳柴多主骨,而披麻、云头亦有主骨者,马牙、乱柴亦有主筋者,余可类推,皆不能固执一定,总由用笔刚柔,随意生变,欲筋则筋,爱骨则骨耳。

总结一下就是,山水笔法体现在两处:勾勒和皴擦,勾勒用正锋,皴擦用惹侧笔,惹即轻的意思,惹侧笔就是轻侧毛笔。郑绩在前文里提到用笔贵在中锋,所以惹侧笔只是轻侧,画时依然要力求用笔的力度和圆转。

郑绩在笔法后,立即提到了「十六家」,这「十六家」指的是山水画中山石的16种皴法。皴法,简单来讲,就是用毛笔画出山石的凹凸纹理、质感和明暗。不同地域的山石纹理质感不同,所对应的皴法也不一样。比如北方的山,石质外露,适合大斧劈皴;南方的山,披着厚厚的土层,草木丰茂,多用披麻皴。所以一种皴法,是对应着一种山石的。

郑绩总结的「十六家」和【芥子园画谱】「计皴」里提到的皴法数量和种类是完全一致的,想必清代以前皴法的总结在16种也是公认的。皴法作为一种技法也是在不断演化丰富的,如近代傅抱石在「乱柴皴」基础上发展出「抱石皴」。然而我们的目标是深度学习芥子园,我们又是初学,当师古,还得取法乎上,所以今天就暂把讨论范围限定在这16种。

▲ 【芥子园画谱】初集【青在堂画学浅说】「计皴」

仔细查看芥子园山水谱目录,及其对应的画谱内容,会发现芥子园并没有具体罗列这16种皴法。可能芥子园提倡「先攻某一家」,所以在介绍皴法时会混入名家的介绍,某些皴法直接以名家命名,比如「马远皴」,其实就是斧劈皴,又如「石法」中说的「北苑巨然法」也是在讲披麻皴,还有「云林法」是指折带皴。另一方面,个别皴法缺失介绍,比如马牙皴、芝麻皴、骷髅皴、鬼皮皴... 尤其是这鬼皮皴,没有图片示范,实在无法想象是什么样的鬼皮😂。

好在细翻【梦幻居画学简明】原文,发现原来这套书和芥子园非常相似,题材也涉及山水、人物、花鸟,不仅有画论,也有对应的图谱辅助。【梦幻居画学简明】的出版晚于芥子园初集将近200年,毕竟是青出于蓝,16家的皴法,都一一做了文字介绍和图谱,图谱更是很周到的提供了画石、画山两种示例。原书把画论和图谱独立为前后两部分,这里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把画论和图谱一一对应起来,力求让大家对于皴法有个直观而详细的了解。

古人写山水,皴分十六家:曰披麻、曰云头、曰芝麻、曰乱麻、曰折带、曰马牙、曰斧劈、曰雨点、曰弹涡、曰骷髅、曰矾头、日荷叶、曰牛毛、曰解索、曰鬼皮、曰乱柴。此十六家皴法,即十六样山石名目,并非杜撰。

1.披麻皴

1.披麻皴

披麻皴,如麻披散也。有大披麻、小披麻。大披麻笔大而长,写法连廓兼皴,浓淡墨一气浑成,淋漓活泼,无一笔滞气。此法始自董北苑,用笔稍纵,笔从左起,转过右收,起笔重著,行笔稍轻。悠扬辗转,收笔复重,笔笔圆运,无扁无方,石形多如象鼻。后清湘、八大山人、徐文长喜为之。至巨然、米元章、吴仲圭、董玄宰、王石谷辈俱是小披麻耳。小披麻笔小而短,写法先起轮廓,然后加皴。由淡至浓,层层皴出,阴阳向背,或焦或湿,随意加擦,较大披麻为稍易。北苑亦多作此,后辈皆宗之,近世更喜学之。

2.云头皴

云头皴,如云旋头髻也。用笔宜干,运腕宜圆,力贯笔尖,松秀长韧,笔笔有筋,细而有力,如鹤嘴画沙,团旋中又须背面分明。写云头皴每多开面而少转背,若不转背,则此山此石,与香蜡饼无异矣。转背之法,如运线球,由后搭前,从左搭右。能会转背之意,方是云头正法。

3.芝麻皴

芝麻皴,如芝麻小粒,聚点成皴也。其用意与雨点大同小异,先起轮廓,从轮廓中阴处,细细点出阴阳向背,正是天地间沙泥结成大石,光中有粒,凹中有凸之状。故用湿笔干笔俱宜染淡墨,青绿亦可,惟点须参差变动,最忌呆点,呆点则笔滞,笔滞则板,板则匠而不化矣。

4.乱麻皴

乱麻皴,如小姑滚乱麻篮,麻乱成团也。麻丝即乱何以成为画法耶?不知山石形像无所不有,天生纹理逼肖自然,盖乱麻石法是石中裂纹,古人因其裂纹幼细如麻丝,其丝纹紊乱无头绪可寻,故名曰乱麻也。作此法不能依样葫芦,拘泥成法,必须多游名山,留心生石,胸中先有会趣,庶免临池窒笔。

5.折带皴

折带皴,如腰带折转也。用笔要侧,结形要方,层层连叠,左闪右按,用笔起伏,或重或轻,与大披麻同。但披麻石形尖耸,折带石形方平。即写崇山峻岭,其结顶处亦方平折转,直落山脚。故转折处多起圭棱,乃合斯法。倪云林最爱画之,此由北苑大披麻之变法也。

6.马牙皴

马牙皴,如拔马之牙,筋脚俱露也。马牙之皴侧笔重按,横踢而成,落笔按驻,秃平处像牙头。行笔踢破,崩断处如牙脚。轮廓与皴交搭浑化,随廓随皴,方得其妙。若先廓后皴,必成死板矣。此法马远、黄子久多作之。

7.斧劈皴

斧劈皴,如铁斧劈木,劈出斧痕也。斧劈亦是侧笔,亦有大、小之分。大斧劈类似马牙。侧按踢跳,头重尾轻。轮廓随皴交搭,一气呵成,此与马牙同;惟马牙笔短,一起即收,斧劈笔长,踢拖直消,此与马牙异耳。山脊无皴以光顶之字接连气脉,俗人呼为烂头山者,即所谓斧劈山矣。罗浮有之,澳门、香港,咸海、砂龙,更多此体。小斧劈皴用笔尖勾跳,可以先起轮廓而后加皴,与小披麻仿佛同意。李成、范宽、郭忠恕多画之,至小李将军则变小斧劈而为大斧劈也。大斧劈用笔身力,小斧劈用笔嘴力,当分别之。

8.雨点皴

雨点皴,全用点法,宜於雨景也。雨景之法始於米元章,故人皆称为米点。元章天性活泼,不入纤小,随意点缀,便成树林、山石,或浓或淡,乍密乍疏,模糊处笔墨之迹交融,明净处点渲之形俱化。一幅淋漓,不必楼台殿阁。若有若无,自有「雨中春树万人家」景象也。米家发源北苑,写山亦有轮廓,写树亦有夹叶,盖变化苑之披麻,专取北苑之雨点,自成一家。今人不味米中奥旨,辄曰米画易学,特为可惜。友仁画仍用雨点,但用笔稍细致,变大米而成小米。所谓雨点法,即米家父子法也,高房山善学之。

9.弹涡皴

弹涡皴,如流涡滚也。长江水底巨石阻流,撞激水势,从下滚上,水面回澜旋转中,如浪如泡,或高或低,其山石之形状似之,故名弹涡石,即今之咸海之滨所结水泡石是也。用笔微侧旋转运动,不泥皴廓,多作石眼,如水泡然。石眼之旁随气接衬几笔。笔宜简不宜繁,一气写成,然后用墨染出,背面兼衬贴余气,斯为得法。

10.骷髅皴

骷髅皴,如头颅尸骨也。人头枯骨,画法何必以此立名?不知山石形象多似佛头,若名佛头,只见光秃,未得眶齿玲珑、枯瘦嶙峋之状。古人盖有深间其间,李思训每画之。纯用钩勒,精细谨严,丝毫不苟,细中有力,密处有疏,或像龙头,或如佛首,正侧左右,眼鼻毕呈,长短参差,形影俱在。宜作小幅,当用白描,更须以细树夹叶曲槛回廊衬之。

11.矾头皴

矾头皴,如矾石之头也。矾头石多棱角,形多结方,每开一面,周围逼凸,直廓横皴。每起工字细纹,高峙倒插,如叠矾堆。用笔中锋,用墨可焦可湿,焦可加擦,湿则加染,刘松年多作此。

12.荷叶皴

荷叶皴,如摘荷覆叶,叶筋下垂也。用笔悠扬长秀筋韧。山顶尖处如叶茎蒂,筋由此起,自上而下,从重而轻,笔笔分歧,四面散放,至山脚开处,如叶边唇,轻淡接气,以取微茫,此荷叶之法尽矣。当用蟹爪枯树配之,秋柳亦可。

13.牛毛皴

牛毛皴,如牛之毛也。牛毛法与小披麻无异,惟小披麻用笔稍纵,牛毛必用正锋,小披麻粗幼兼用,牛毛有幼无粗,如发如毛,故写牛毛法,墨不宜浓,笔不宜湿,笔湿墨浓,则融成一片,毛不成毛矣。必要渴笔淡墨,细细密皴,再加焦墨疏疏醒之,浓里有淡,淡上见浓,毫丝显然,层次不混,乃是牛毛嫡派。

14.解索皴

解索皴,如解散绳索也。解索与长披麻之法同类,然麻经结为绳索,复将绳索解拆散开,则麻虽非绳索比,而绳索攀卷之性犹存也。故长披麻不过悠悠扬扬而已,解索竟自挛挛曲曲矣,王叔明喜画之。

15.鬼皮皴

鬼皮皴,如鬼之皮也。鬼皮之纹皴,山石之纹亦皴,故立此名。用笔写法略钩轮廓,皴要颤笔,笔笔叠连留眼,每皴一笔,如两点相连,连叠相交。最忌相撞,相撞则叠乱,乱则无眼,无眼则成板实光平,不见其为皴矣。鬼皮法颇与短披麻同,但披麻直皴,意在光滑;鬼皮颤皴,意在绉涩。此中用意不可不剖析也。

16.乱柴皴

乱柴皴,如柴枝乱叠也。乱柴法与乱麻、荷叶同为一类,但乱麻笔幼而软,有长丝团卷之意。乱柴笔壮而劲,有枯枝折断之意。荷叶笔气悠扬如荷翻夜雨,乱柴笔势率直如柴经秋霜。石之阴处皴密而粗,彷佛重堆柴头。石之阳处皴疏而细,俨然斜插柴枝。直笔中参以折笔,笔笔用力,即笔笔是骨。骨法用笔,此之谓也。乱柴石即今之寿山石,石多裂纹。有志画学者当会此意,勿因名离实也,树宜秋林用鹿角枝配之。

树在山水画中位置

山水画中的树木在一幅画中起着重要作用,秃山秃岭岂能入画。树木种类繁多,北方、南方树种大不相同。古人画家,多在中原,树种接近北方,为画好山水画,要很好学习画树,从枯树开始。柳树、松树,夹叶树,点叶树,都要画好。

古人说:“凡画山水,林木当先,锋峦居后。峰峦者山之骨,林木者山之眉目,未见骨骼,先有眉目,故林木须要精彩。譬如诸人形骨骼匀停,而眉目俗恶,乌得成佳士?譬诸军旅,。前锋不扬,何以张后队?故古人未练石先练树。"

树是山水画的眉目,林木须要精彩,未练石先练树,这个道理极对。

今人不愿意下画树的功夫,不画树;少画树,又不能画树,故变形为之,谓之创新,岂不自欺欺人?

我认为,画好树必须下一番苦功。临名家的树,最后到生活中写生,画自己的树。这是学画必经之路。

能够把古人的画树法弄懂了,古今画树法大同小异。写生的树是在古人方法中蜕变出来的,画山石也是如此。故此为了要学好树,画树的篇幅就多了些,以便读者学习之学画树,如同学写字一样,要讲笔顺,否则不能下笔画树。

画树方法:有从树干开始画的,有从主枝开始画的,然后生发小枝。无论怎样画,树身,树冠都要成为整体。

双勾树,其笔顺先从左边线开始,下笔从上往下画,次画右边线,边勾线随之边勾皴树皮,且不可单画线,而最后勾皴树皮,如是则不能贯气。树干要画出体感来:按着树阴阳明暗关系来勾皴之。

画树木、枝干、画竹……两株一个方向,形式平行,曰"成”这样易呆板,就要用斜树破坏它的平行,曰“破”。在树中常碰到这种情况这就是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太统一易呆板,太变化了易乱。学画应特别注意此理。

山水画中的树木画法,种类繁多,甚为丰富,有点叶、夹叶、各有数十种形象,这是古人根据对树木的观察总结出来的。

选枫叶、柞叶、槐叶、个字点、介字点、大混点几幅作品来说明。

枫叶:为五角,远处枫叶为三角形,多在秋天画枫树,填朱砂、朱膘或胭脂色。

柞树:也多半画在秋季,填赭石色。

槐树叶:对生的,夏季着绿色,秋季着黄色,用勾勒法勾叶。

个字点、介字点、大混点画阔叶树种用此法,个字和介字不可画的太板。

《示范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