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卖玉米遇新“套路”,预估2800斤,称重后少300斤,发生了啥
农民朋友卖玉米时,可能遇到一些“套路”,本来能卖几千元,但是经过粮贩“操作”后,少了几百元,自己还不知道。比如电子遥控器控制称重时的重量。或者会消失的笔,看似写上了,但是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再或是在水箱里面注水等。这些“套路”随着农户们的传播,基本上都已了解,近几年来,已经越来越少,但个别地区也还存在。
老“套路”行不通,就会有新“套路”出现,在小帮手高产交流群,就有群友说了今年他卖玉米遇到的事情,预计被骗了300多斤的玉米,但当时没有证据,也就只能自认倒霉了。具体怎么回事?商贩用了怎么样的“套路”?小帮手详细问了这位群友后,下面和朋友们说说。
该群友的群名叫“薛”,就以老薛来称呼。老薛今年种了3亩地的玉米,9月底10月初,当地降雨多,导致田间土壤湿,轮式收割机进不去,采用的是履带式收割机,一亩地收费200元,虽然有点贵,但是周边邻居基本上都收了,自己也使用履带式收割机收了。
履带式收割机收出来的直接是玉米粒,收获完毕后,老薛把玉米粒拉回家,晾在了自家院子里。玉米收获后,含水量较大,摸起来感觉就很潮,晾了一夜之后,准备第二天继续晾晒,晒干后装袋卖。到了第二天,天气预报说有雨,眼看着天空黑了起来,担心院子里容易有积水,如果玉米被水泡了,就卖不上高价,吃过早饭,就赶紧装袋了。
吃过中午饭后,听见村里面来了下乡收购玉米的粮贩吆喝声,2个人,开着大篷车,后面进行了加装,方便多装粮食,下乡的粮贩基本上都会这样做,并且走到老薛门口时,三轮车后面已经装了一部分玉米粒。
老薛本来就想问问,湿玉米收不收,商贩停下车说,只要不是特别湿,都可以收,并且手里拿的有测量水分的仪器。接着老薛就让商贩去测量一下院子里晾晒的玉米粒,测出来含水量20%,可以收。不过价格没有干玉米粒高,给了1.10元/斤。
老薛仔细考虑了一下,如果一直没有晴天,玉米无法正常晾晒,虽然现在已经装袋,但是含水量还较大,担心会发霉。而粮贩给的价格还能接受,犹豫再三,就让商贩称重。
3亩地的玉米粒,一共装了28袋,袋子大小是一样的,只不过有些装的满一些,有些装的少一些。商贩把他的秤拿下来后,老薛先自己站上测量了体重,秤没问题,开始称重玉米。总共称重了8次,有一次称重4袋,有一次称5袋,还有称3袋的,每称一次,商贩都会在本子上计一次数,还让老薛看。并且每次称重完毕后,直接把装袋的玉米,倒入了大篷车内,这是重点,大家要注意。
8次称重完毕后,本子上记了8个数,相加之后,总重量为2530斤,老薛看了看,也没问题,按照1.10元/斤的价格,计算得出收益2783元,老薛说,也没还价,给个整数吧,最终给了2800元。
到了晚上,老薛想起了下午卖玉米的事情,感觉受骗了。原因是自己装了28袋玉米,每袋玉米基本上是100斤左右,有些少的,也有95斤,总重应该在2800斤左右才对,而他们称重后才2500多斤,大概少了300斤左右。
又想想卖玉米时发生的事,也有很多蹊跷,其一,粮贩称重时,每一次不是按照5袋5袋称重,而是没有规律,如果每次5袋称重,每次计数的重量相差不大,而他们没有规律,就不无法对比。其二,每次称重后,直接倒入车厢内,原本就有散玉米,再倒进去之后,农户想反悔都来不及,也就无法进行对质。
而自己大概少了300斤,可能就是在计数过程中,少写了,比如,称重5袋玉米的数字,应该是400多,或者是500多,但是计数的时候,趁自己不注意,写了300多,只能怪自己没仔细,也怨不得别人,自认倒霉吧。
事情说到这,这件事基本上就结束了,通过老薛的事,相信不少朋友都有感触,也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而小帮手给大家提两个建议,希望以后在卖粮过程中,能够特别注意:
1、卖粮时,粮贩计数,自己也计数,双方都计数,最后对照,数字完全吻合,计算总重量,数字不吻合,重新称重。一般情况下,粮贩看到卖家也计数,不再会动手脚。
2、卖粮时,遇到车上本来就有散粮的情况,也要多个心眼,称重后,不要让他们急于倒入车厢,可以等称重完毕,重量没问题后,再让他们倒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