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的白术知识点详解

中医药大数据平台是最权威最全面的中医药知识平台,不仅可以用于教育教学,也可用于兴趣爱好钻研,更可以用于科学研究,SCI发文、科普、文化传播、写作、宝藏挖掘、临床前研究、临床后验证等均可参考和借鉴,本次介绍白术的有趣知识,可以收藏,以备不时之需,也可以访问华柄数据,查看更多知识。

金兀术、用作姓氏念zhú ,白术、苍术也做此音。

本文仅作知识普及用,如需服药请遵循医生,私自服药与本文无关!

白术异名

山连,山精,种术,天蓟,浙术,冬术,山芥,山姜,乞力伽,山蓟,于术,於术,冬白术,杨袍蓟

异名出处:中华本草,中国中药资源志要,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名释义

白术,原作术,《纲目》云:“按六书本义,术字篆文,象其根干枝叶之形。”则“术”似为象形字。

《尔雅》郭璞注:“术似蓟而生山中。”故一名山蓟。根味似姜、芥。故又有山姜、山芥诸名。“天”上古音透纽真韵,“山”上古音山纽元韵,透、山邻纽,真、元旁转,故天蓟为山蓟之音转。“术”又为古人服饵之品,隐名山精。

《广雅疏证》:“《神农药经》云:‘必欲长生,常服山精。’此方术家语耳。”

杨袍蓟,“袍”亦作“桴”,《纲目》:“扬州之域多种白术,其状如桴,故有杨桴及桴蓟之名,今人谓之吴术是也。桴乃鼓槌之名。”郝懿行认为:“陶(弘景)言白术即山蓟,赤术即杨袍蓟。《尔雅》下文赤袍蓟,即上抱蓟,此陶所本。”然则杨袍蓟应指苍术。

本品早期与苍术不分,陶弘景始分为二,与苍术相比,本品色略淡白,故名之为白术。乞力伽为希腊语Teyaka或拉丁语Theriaca的音译,本为古代西方的一种复方丸药,谓能治百病,可致长生。《南方草木状》不识,以为乞力伽即术,遂使唐宋以后本草方书有以乞力伽为白术之异名者。

出处:中华本草

品种考证

白术,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原无苍术、白术之分,后来才逐渐分开。《本草经集注》曰:“术乃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

《本草图经》曰:“今白术生杭、越、舒、宣州高山岗上……凡古方云术者,乃白术也。”《本草崇原》载:“赤白二种,《本经》未分,而汉时仲祖汤方,始有赤术、白术之分。”

《纲目》曰:“白术,桴蓟也,吴越有之。人多取其根栽莳,一年即稠。嫩苗可茹,叶稍大而有毛。根如指大,状如鼓槌,亦有大如拳者。”所述均与今用之白术相符。

明万历《杭州府志》载:“白术以产于谮(今浙江省临安境内)者佳,称于术。”可见浙江产于术,自明朝才开始有记载,并认为于术与白术为同一种植物。

出处:中华本草

物种介绍

白术又名:于术《杭州府志》,浙术、种术、冬术《中药志》。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块状。

原野生于山区、丘陵地带,野生种在原产地已绝迹。现各地多有栽培,以浙江栽培的数量最大。

出处:中国药典2015

产地及销量

白术野生产安徽、浙 江、江西、湖南、四川,现华北、西北、中南、西南有栽培。

产于浙江省於潜地区者,品质最优,为道地药材。

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材鉴定

本品呈拳状团块,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表面 灰黄色至棕黄色,有浅而细的纵皱纹。下部两侧膨大似如 意头,俗称“云头”。向上则渐细,或留有一段地上茎,俗称 “白术腿”。在瘤状突起的顶端,常有茎基残迹或芽痕,须根痕也较明显。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生晒术的断 面皮部类白色,木质部淡黄色至黄色,有油点。

气香,味甜 微辛,略带黏液性。

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性归经

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
    1.《本经》:“味苦,温。”
    2.《别录》:“甘。无毒。”
    3.《药性论》:“味甘、辛。”
    4.《汤液本草》:“味厚气薄,阴中阳也。入手太阳、少阴经,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四经。”
    5.《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味甘,性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也。”
    6.《本草蒙筌》:“入心、脾、胃、三焦四经。”
    7.《医学入门·本草》:“味甘而辛苦不烈。”
    8.《药性微蕴》:“性温,质厚,味甘平,气微香。”

出处:中华本草

药性论

1.论白术化湿利水

①缪希雍:“术,其气芳烈,其味甘浓,其性纯阳,为除风痹之上药,安脾胃之神品。《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者,正以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者,拘挛而痛者是也。《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死肌者,湿毒侵肌肉也。痉者,风寒乘虚客于肝、脾、肾所致也。疸者,脾胃虚而湿热瘀滞也。如上诸病,莫不由风寒湿而成,术有除此三邪之功,故能祛其所致之疾也。

止汗、除热、消食者,湿热盛则自汗,湿邪寒则发热,湿去而脾胃燥,燥则食自消,汗自止,热自除也。

又主大风在身面者,术气芳烈而悍,纯阳之物也,风为阳邪,发于阳部,故主之也。风眩头痛目泪出者,阳虚则风客之而眩,痰厥则头痛,风热壅则目泪出也。

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痛,及霍乱吐下不止者,湿客于胃则滞而生痰,客于脾则生水,脾虚湿胜,则为水肿,湿客中焦则心下急满,脾胃俱虚,则中焦不治,而湿邪客之,则为霍乱吐下不止也。利腰脐间血者,血属阴,湿为阴邪,下流客之,使腰脐血滞而不得通利,湿去则诸证无不愈矣。

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者,湿去则胃强,而津津自生,寒湿散则胃自暖,邪去而脾胃健,则消谷而嗜食矣。”(《本草经疏》)

②邹澍:“风寒湿痹、死肌、痉、疸,不得尽谓脾病,而以术为主剂者,则以湿为脾所主,湿能为患,固属脾气不治,一也;脾主肌肉,介在皮毛筋骨中,痹与痉,病在肌肉内,死肌及疸,病在肌肉外,旁病则当取中,二也;筋骨皮毛,均非驻湿之所,惟肌肉间为可驻湿,三也。知此,则凡痹、死肌、痉、疸之系乎风寒湿者,皆术主之矣。”(《本经疏证》)

③陈士铎:“如腰痛也,用白术二三两,水煎服,一剂而痛减半,再剂如失矣。夫腰痛乃肾经之症,人未有不信,肾属水,用熟地、山萸以补水,未效也;用杜仲、破故纸以补火,未效也,何以用白术一味,而反能取效哉?

不知白术最利腰脐,腰痛乃水湿之气侵入肾宫,故用补剂,转足以助其邪气之盛,不若止用白术一味,无拘无束,有利腰脐之为得。夫二者之气原通于命门,脐之气通,而腰之气亦利,腰脐之气更利,而肾中之湿气何能久留?

自然湿去而痛亦止。因之而酒湿作泻,经年累月而不愈者,亦只用此一味,一连数服,未有不效者。而且湿去而泻止,泻止而脾健,脾健而胃亦健,精神奋发,颜色光彩,受益正无穷也。

是白术之功,何亚于人参乎?不特此也,如人患疟病,用白术二两、半夏一两、米饭为丸,一日服尽而愈。

夫疟病至难愈之症也,用柴胡、青皮散邪不愈,用鳖甲、首乌逐邪不效,用常山伐邪不效,何以用白术二两为君,半夏一两为臣,即收全功?

不知白术健脾开胃,神而甚妙,尤能去湿,半夏祛痰;夫无痰不成疟,而无湿亦不成痰,利湿则痰自清其源,消痰则疟自失其党。况脾胃健望,而阳气则升腾,疟邪又有何地存身哉?此效之所以甚捷也。”(《本草新编》)

2.论白术扶植脾胃

①倪朱谟:“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是故劳力内伤。四肢困倦,饮食不纳,此中气不足之证也;痼冷虚寒,泄泻下痢,滑脱不禁,此脾阳乘陷之证也;或久疟经年不愈,或久痢累月不除,此胃虚失治,脾虚下脱之证也;或痰涎呕吐,眩晕昏痫,或腹满肢肿,面色萎黄,此胃虚不运,脾虚蕴湿之证也。以上诸疾,用白术总能治之。”(《本草汇言》)

②李中梓:“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土旺则能健运,故不能食者,食停滞者,有痞积者,皆用之也。土旺则清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浊气善降,而糟粕下输,故吐泻者,不可阙也。

《别录》以为利腰脐间血者,因脾胃统摄一身之血,而腰脐乃其分野,借其养正之功,而瘀血不敢稽留矣。张元素谓其生津止渴者,湿去而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矣。谓其消痰者,脾无湿则痰自不生也。安胎者,除胃中热也。”(《本草通玄》)

3.论白术生津

①汪机:“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津何由生?故曰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矣。”(《本草会编》)

②陈士铎:“白术生津,但能生水火既济之津,不能生水火未济之津,如湿病宜降其湿,而燥病宜解其燥也明矣。若不解其燥,反而用燥以治之,即能生津,亦为火所烁也。况白术去湿,则内无津液而外无水血,又何至而生津乎?此白术止可治湿,而不可治燥也。虽然白术性燥,终是健脾之物,脾健而津液自生,用滋润药以佐其燥,则白术自失其燥矣,又何能助燥哉?”(《本革新编》)

4.论白术与苍术的区别应用

①张隐庵:“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本草崇原》)

②张山雷:“白术、苍术在古不分,而今已各别,则凡古人所称燥湿逐水之用,今必以茅山苍术当之;其补益脾胃,则宜用白术。白术补中,虽以气胜,不可谓其发汗;惟苍术则辛烈开腠,能发湿家之汗耳。”(《本草正义》)

5.论白术既善健脾胃,又调补肺、肝、心、肾四脏

张锡纯:“白术,善健脾胃,消痰水,止泄泻。治脾虚作胀,脾湿作渴,脾弱四肢运动无力,甚或作疼。与凉润药同用,又善补肺;与升散药同用,又善调肝;与镇安药同用,又善养心;与滋阴药同用,又善补肾。为后天滋生之要药,故能于肺、肝、肾、心四脏皆能有所补益也。”(《衷中参西录》)

6.论白术治大便难之机理

张志聪:“太阴湿土而属脾,为阴中之至阴,喜燥恶湿,喜温恶寒,然土有湿气,始能灌溉四旁,如地得雨露能发生万物,若过于炎燥,则止而不行,为便难脾约之证。白术作煎饵。则燥而能润,湿而能和。”(《本草崇原》)

7.论白术治湿,宜中病即止

王剑宾:“白术性味中和,燥而不烈,为用极广,效力显著,故为治湿所必用,但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以湿混杂气血之中,与生俱来,至死乃已。苟不过甚,尚无大害,迨其势既张,病象已显,然后治之,并不为迟,病去而止,即可相安。如欲断绝根枝,用为常服,则气血俱燥,必生他变,欲求却病而反以促寿者,殊不乏人,皆由不明药效之故也。”(《国药诠证》)

8.论白术有燥湿之性,非纯为补脾开胃之品

严洁:“脾本阴脏,固恶湿,又恶燥。太润未免泥泞,太燥反成顽土。如不审其燥湿,动以白术为补脾开胃之品而妄用之,脾阴虚乏,津液益耗,且令中气愈滞,胃口愈闭,肺金绝其元,肾水增其燥,阴受其害,不可胜数。若脾气虚乏,或阴虚不能制湿者,用之乃为得当。(《得配本草》)

出处:中华本草

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对实验性胃溃疡的预防作用

白术丙酮提取物300mg/kg十二指肠给药对幽门结扎大鼠胃液分泌量有抑制作用,升高胃液pH,降低胃液酸度,减少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排出量,对胃蛋白酶活性有抑制倾向。
(2)对肠管运动的影响

白术煎剂能使兔离体肠管自发活动紧张性升高,收缩幅度加大(生白术较炒白术作用强),能明显拮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所致肠管痉挛。

(3)保肝作用

白术煎剂口服对小鼠因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可减少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促进肝的增长,使升高的ALT(丙氨酸转氨酶)下降,防止肝糖原的减少,促进脱氧核糖核酸的恢复。
(4)利胆作用

白术乙酸乙酯提取物,大鼠十二指肠给药,可明显增加胆汁分泌。

2.利尿作用

白术煎剂和流浸膏1.0g/kg给大鼠静注,兔1.0g/kg灌胃或腹腔注射,狗0.25g/kg静注及1.0g/kg~3.0g/kg灌胃,均能产生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且能促使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出;其利尿作用可能是由于抑制肾小管重吸收所致。

3.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100%白术煎剂能提高氢考模型小鼠脾细胞体外培养存活率,即能延长淋巴细胞寿命,能使辅助型T细胞(TH)细胞数明显增加,提高辅助型T细胞/抑制型T细胞(TH/TS)比值,纠正T细胞亚群分布紊乱状态,可使低下的白介素-2(IL-2)水平显著提高,并能增加T淋巴细胞表面IL-2受体的表达,表明这可能是白术免疫增强、免疫调节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4.抗氧化作用

白术煎剂0.5g(生药)/只小鼠灌胃,连续10d,实验结果表明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地减少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过氧化脂质(LPO)含量,能避免有害物质对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作用,另外也有提高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趋势,增强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

5.抗肿瘤作用

白术挥发油对小鼠肉瘤S180、艾氏腹水癌及淋巴肉瘤腹水型均有抑制作用。白术内酯B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大于30%,中性油对S180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6.降血糖作用

白术浸膏皮下注射于兔,在2~5h内获显著降血糖作用,可比给药前降低40%。白术煎剂和浸膏给大鼠灌胃,亦证明有降血糖作用。

7.抗凝血作用

大鼠每日灌服煎剂0.5g/kg,共1~4星期,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健康人服用5%根煎剂,每次一汤匙,每日3次,4d后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时间均显著延长,停药后10d上述指标恢复到给药前水平。

8.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白术有血管扩张作用。对心脏呈抑制作用,剂量过大时可致停搏。麻醉犬静注煎剂0.1g/kg,血压轻度下降,0.25g/kg,血压急剧下降,3~4h内未见恢复。

9.抗菌作用

水浸剂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有抑制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亦有抑制作用。

10.其他作用

白术挥发油小量有镇静作用。白术醇提取物与石油醚提取物对未孕小鼠离体子宫的自发性收缩及对催产素、益母草引起的子宫兴奋性收缩均呈显著抑制作用,并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存在量效关系。白术醇提取物还能完全拮抗催产素对豚鼠在体怀孕子宫的紧张性收缩。水提取物对离体子宫的抑制作用较弱,提示白术对子宫平滑肌具有直接作用。小鼠灌服白术内酯300mg/kg对乙酸产生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显著抑制作用。

11.毒性

白术煎剂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3.3g/kg,多数动物于给药后呈暂时兴奋,后遂安静,但对外界刺激仍然敏感,此作用持续数小时。煎剂0.5g/kg灌胃于大鼠,每日1次,给药14d后,发现白细胞中度减少,主要是淋巴细胞减少,这与临床观察颇不一致。给药2个月,出现轻度贫血,有些动物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但脑、心、肝组织无异常发现。

出处:中华本草

临床应用研究

1.治疗便秘

①生白术60g,生地30g,升麻3g,每日1剂,水煎服。治妇产科手术后便秘50例,一般服1~4剂。其中有36例于服药1~2剂后开始肠鸣矢气,随后排便。据临床观察,服药后开始排便的第1日,每日排便1次者34例;每日2次者6例;每天3次者3例,7例无效。随后多数患者保持每日或隔日排便1次。

②再用上法治疗13例成人便秘,其中男6例,女7例,每例服药1剂。结果:11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84.6%。有效的11例中,4例于服药4~5h后开始肠鸣矢气,随后排出稀便;7例于服药第2日排便,大便稀软通畅。腹泻次数分别为1~3次。

在上述白术配伍滋润通便获效的基础上,试用单味白术60g,每日1剂煎服。治疗21例便秘患者(成人20例,儿童l例),结果:16例于服药第2日排便,大便质软通畅,但无腹泻;5例无效,其中1例儿童系蛔虫肠梗阻改用灌肠治愈。

有效率76.2%,说明白术通便效果是肯定的。
2.治疗慢性腰腿痛

白术30g,炙山甲6g同置容器内,加入20~30度白酒100ml(以浸没药材为度),加盖,加热使沸后,文火煎30min,将煎液倾出,药渣照上法重煎,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连服2~3d。治疗24例(其中姿势不良引起的腰肌劳损22例,腰椎间盘突出2例),均获良效。

一般服用2剂后,腰肌活动自如,疼痛缓解,甚至消失。

出处:中华本草

临床配伍研究

用于脾虚诸证。白术主入脾经,能和中益气,健运脾胃,为治脾虚证之要药。治脾气虚弱,形瘦面黄,神疲乏力,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常与人参、茯苓、炙甘草同用,以调补脾胃,而复健运之功,如《局方》四君子汤。

若脾虚不运,食积不消,气机不畅,脘腹胀满者,则须与行气化滞之枳实同用,以消补兼施,如枳术丸。

脾虚日久,阴寒内生,脘腹冷痛,四肢不温,呕吐便泄,常与干姜、人参、炙甘草同用,以温中散寒,补气健脾,如《伤寒论》理中汤。

脾虚气陷,久泻脱肛,以及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他内脏下垂者,常与益气升阳之黄芪、升麻、柴胡等同用,以升阳举陷,如《脾胃论》补中益气汤。

若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肠道失润,大便干结者,亦可重用白术一味“运化脾阳”以行津液而润肠道;或配以滋润之生地,升清泄浊之升麻,其效益佳。
    用于脾虚不运,水饮内停诸证。白术有健脾利水之功。治小便不利,水肿,常与桂枝、茯苓、泽泻同用,以通阳化气,利水消肿,如《伤寒论》五苓散。若妊娠脾虚,面目四肢浮肿,常与茯苓、橘皮、大腹皮、生姜同用,以健脾和中,行气利水,消肿安胎,如《全生指迷方》白术散。

治中阳不足,痰饮内停,胸胁支满,目眩心悸,咳而短气者,常与茯苓、桂枝、炙甘草同用,以健脾利水,温阳化饮,如《伤寒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若水饮内停,清阳不升,浊阴上犯,头昏目眩及治耳源性眩晕,常与泽泻同用,以泄浊升清,而止眩晕,如《金匮要略》泽泻汤。
    用于痹证。白术之性偏燥,能去诸经之湿。治湿痹,肢体酸痛重着,常与防己、薏苡仁、木瓜等同用,以化湿除痹。若痹证寒湿偏胜,可与附子同用,以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用于自汗、盗汗。白术健脾益气敛汗之功,多用于气虚自汗不止,可单味煎服或研末服。若卫气虚弱,腠理不固,或体虚易感风邪,自汗恶风者,临床常与黄芪、防风同用,以益气固表而止汗,如《丹溪心法》玉屏风散。

本品亦可用治阴虚盗汗,如《丹溪心法》治盗汗,用白术分别与黄芪、石斛、牡蛎、麦麸同炒后,将白术研末,粟米汤调服。
    用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白术健脾益气而安胎。治恶阻,呕吐清水,饮食不下,常与人参、甘草、丁香等同用,以益气和中,降逆止吐,而安胎气,如《妇人良方》白术散。

若妊娠血虚有热,胎动不安者,常与当归、白芍、黄芩等同用,以养血清热安胎,如《万病回春》安胎丸。若妊娠胎漏下血,常与桑寄生、茯苓、甘草同用,以益气养血安胎,如《外台》引文仲安胎寄生汤。

出处:中华本草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慎服。

1.《药性论》:“忌桃、李、雀肉、菘菜、青鱼。”
    2.《本草蒙筌》:“哮喘勿服,壅窒难当。”
    3.《本草经疏》:“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口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 鼻衄,齿衄,咽塞,便秘滞下者,法成忌之。术燥肾而闭气,肝肾有动气者勿服。刘涓 子痈疽论云:溃疡忌白术,以其燥肾而闭气,故反生脓作痛也。”
    4.《药品化义》:“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 实作胀,皆宜忌用。”

出处:中华本草

参考数据来源

本文全部数据均来自于华柄数据服务平台(www.huabeing.com)收集整理,所有数据均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