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时,打光子弹的弹夹为何不能随手丢掉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在战争重,士兵用到最普遍的武器就是枪支,有枪就子弹、子弹夹。而且每次打完子弹,士兵都需要手动换装子弹夹。这里有一个细节,就是每当士兵们换下子弹夹后,会把空弹夹保留,而不是随手丢掉,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
其中一个原因是,每次上战场战斗,士兵能带的子弹夹数量有限,所以对为数不多的子弹夹要再次使用,如果随手丢弃的话会给军方增加损耗。尤其是二战我国军方,各种军资紧缺,红军早起用的都是小米步枪,有的战士连枪都配不到,可想而知一个子弹夹的循环使用价值。
不仅是中国,其他国家的士兵也同样“珍惜”空子弹夹。在二战时,我们同样见到日军、美军、苏军等军队使用完子弹夹都不会随意丢弃。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所说的子弹夹和弹匣是两种不同作用的军备物品。弹匣主要作用是搭载提供子弹排列的性能,一般安插在枪械上,协助子弹从枪盒推向枪膛,因此它属于一种专为枪械提供子弹源头的重要射击。而子弹夹就是协助装子弹的军备配件,两者作用不一样。在真实的战场中,每当一个士兵把子弹打光,会惯性的随手把子弹夹回收到随身携带的大袋子中,而不是像影视剧一样,潇洒的丢掉。
另外当一场战役结束,后面赶来的士兵也会进行现场清扫,会专门把子弹夹、弹匣捡起循环再用。这主要是因战场上的士兵负重有限,需要带枪带子弹带手榴弹、水食物等,所以只能尽量少带点子弹夹给自己减低负重。一个普通士兵通常会配备6-8个弹夹,以此来提高填弹效率,美军步兵一般会带5 佛弹夹,每一个装载有50子弹,总数约为150发。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战场上也很讲究兵贵神速。所以尽量提高速度和效率是士兵的首先任务。把子弹夹带在身上胸膛前其实还能抵挡子弹。当年伊拉克VS美军引发的海湾战争中,美军为了减低战损和士兵伤亡数量,就投入了巨额军费,给予最强力的军备,把士兵武装起来。
当时一个美国大兵全身上下可谓是装备精良,头戴防弹钢盔,还有通话仪、夜视镜、步枪、弹匣、手榴弹、无线电台、GPS跟踪系统、护目镜等,一系列装备不仅看起来炫酷强悍,同时也很考验士兵的负重极限。然而在子弹夹方面,军方规定了每个士兵携带5个弹夹,而这些弹夹主要给M4A1自动步枪供应子弹,每个弹夹约为三十发子弹。那么就算装备奢侈的美国大兵,据说也会把子弹夹回收循环再用。
另一则数据显示,美国军方给予中东战区的军队派发了大批子弹,平均每25发子弹打死1个敌人。为此美军需要不断的增加弹药量,不然就杀不了对方,从而导致被对方反杀。那么一个美国大兵是生命是很值钱,足足高于25发子弹的价值。这时候,如果美军肆意丢掉用空的子弹夹的话,无疑是增加战损,浪费军资,再者会被当地人捡起来贩卖给敌人。
弹匣是枪械必不可缺的重要部分,所以把弹匣丢弃等于是从枪支上丢了子弹,故此弹匣不会随手就丢。而子弹夹是区分在枪械之外,用来填充子弹的。有的战争电视剧看到士兵不重视子弹夹可,子弹夹是快速装填子弹的工具,很便捷就给弹匣补充满子弹,故此也没有士兵随意丢掉。而子弹夹分多种类型,主要分为桥夹和漏夹两大类,漏夹是储备子弹供应子弹的弹匣,而桥夹就是快捷填充子弹的用具。战争初期,我国士兵使用的多数是非自动步枪,故此漏夹必不可少。
十九世纪晚期,单发的步枪慢慢被各国淘汰,之后专家们就发明了步枪弹仓,加速了上弹速度,随后又有弹夹工具诞生。记得最早时期的弹夹系列是国外的曼利夏M1886步枪,其拥有五发弹夹,枪械首次可以配同子弹装载入弹仓之中,后来人们便称此种弹夹叫漏夹。
通常情况下,采用漏夹填充子弹的步枪会导致子弹不能单独装载,需配以漏夹才能完成,比如最后一颗子弹打完后,枪下的漏夹就会自动弹出,其既能储备子弹又能供应子弹,故此漏夹占据着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了它,枪械就完全起不了作用,所以士兵不会随意丢掉弹夹。不过随着桥夹的出现后,一切又有了新的改变。桥夹形如槽型金属条状,但功能比漏夹多,慢慢的它就替代了漏夹,成为世界各国军方的使用军备。
近代战场中,军队多是使用预装桥夹来填充弹药,如俄罗斯的AK47就是用桥夹上弹,为15发。我国的九五式自动步枪也是使用桥夹,约为十发填充。那么这种子弹夹就成为了必要工具,每次士兵在装弹时都会先打开桥夹,再往弹匣填弹,最终才能使用弹匣。如此说来,就算是二战时,各国军队也不会随便丢掉自己的子弹夹(桥夹、漏夹),主要一点是世界军方的多数采用散装弹,那么想给枪械上子弹就必须用到子弹夹才能顺利填充,如果丢了子弹夹用手是根本填充不了子弹的,所以一把没有子弹夹的枪械,等打完子弹后就形同废铁一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