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廖欢《阿公的篱笆墙》
文/廖欢
【作者简介】廖欢,笔名暗香,爱好写作,阅读,绘画,书法,旅游,摄影;喜听80年代老歌、民谣、轻音乐。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代表作《信仰之路》《“酒神”狂人记》。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老家的前院,过去是片小塘,周围长满了一人多高的旱甘蔗。每逢暑天,鸭鹅就会三五成群地下水,整个池塘便闹腾得不可开交。后来听阿公说,家里需要打一口井,再三思量后决定把井打在水塘边上,为了喝上干净的水,不得已只有把水塘给填了。阿公说填平了也好,还能弄个小院,免得遮光,鸭鹅也能少闹腾些。
村里街坊听说何公家里要填塘,纷纷前来想搭把手,一叔公的女婿老三虽没回来,可他倒是一刻不能闲着,想替何二公干点体力活儿;二嫂患有风湿,可接个厨子的活儿,凑巧,隔壁李阿婆也有同样的想法,俩人争了起来。阿公提着烟袋,给来访的人都递过去他自个儿采裹的土家叶子烟,客客气气地张罗:感谢大伙儿慷慨相助,这恩情我明了,咱家这小塘子毋需俩人就成,回头倒沙填石或许要点人力,到时闲着的就来搭把手,等这井一打通,大伙儿取水就容易些了。乡亲邻里敬重阿公,那是源于阿公年轻时候就是村里的顶梁柱,从前在生产队,揽活儿最多的是他,干得最精细的也是他,一个人能干泥匠、木匠的活,但凡谁家里有点麻烦喊他一声就来。
阿公干活向来讲究规矩,总是不慌不忙的。选土和抽水是第一道工序,等水一干,土也差不多定了。阿公向人借来一辆拉土机,从离家不远的方丘地运回黏土。这种土质感较好,吸水快。用它来种点果蔬太合适不过了。刚开始一些黏土堆在塘边的各个边角,三五天后已变成一层土胚子铺在塘底。阿公总是很早就起来备工,然后准点开始做工,每次收工都很晚。阿婆唤他进屋吃饭,总是得喊好久。有好几晚,阿公是打着手电筒的光,进行铺土、扎土。深褐色的泥巴干稀不均,粘在他袖口的周围,轻微一抖,从袖口上散落的土,仿佛就是一整个夏夜的星辰。
填土基本可以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剔石。阿公说,剔了土里的碎石块,是为了以后在上面中的蔬果方便吸收养分,也不容易招惹到公鸡。阿公熟稔了“左钻右锤”,土里一剔到石子,就把石子锤碎,混进土层,整套动作配合得行云流水,不负别人对他“老匠人”的称号。
过了一阵子,原本两米多高的水塘悄然填平,扎人的蒿草也斩了根,从此阳光能照到整片前院。于是阿公提着烟斗去山后的竹林,他想砍些竹子搭出个篱笆墙。
“前面的活儿都算不了什么,篱笆墙做好了,才像个正儿八经的果蔬院子,”阿公说。
大坝里分布着粗细不均的扁竹,用最原始的方式,横七竖八地生长着。阿公先是用篾刀剔去竹节上的枝叶,再对着竹子的顶部剖一刀,顺着竹茎往下剌,只听得一声清脆的声响,原本紧实的竹子便一分为二了。阿公手上的老茧已磨出了好几层,却丝毫不妨碍他灵活地剖竹子。没几天功夫,大坝上都是阿公剔划好的竹丝竹篾,再只需将剔好竹篾搁在水里浸泡,如此才使得竹子充分散热,具备良好的韧性。阿公还会时不时地哼起曲子,熟练地将竹篾回环打结、调纹路定型,最后就成了编织口袋上图形。
备好了中等粗的竹竿、十几块篱笆、长铁丝以及其他的必备工具,阿公就着手搭篱笆墙了。水塘原本呈正方形,每边安两块篱笆就刚好合适,剩下的篱笆正好做成一扇门。阿公将竹竿定在两尺深的土里,再用铁丝把篱笆墙固定好。这样一来,阿公的篱笆墙就大功告成,连他自己都得意地笑着出声来,还说道:“别瞧我已是一把老骨头,也还能折腾出个模样来。”
篱笆墙比人高出一头,家禽是没办法进去的。阿公埋了各种花果蔬菜的种子在里面,时不时地就去松土、施肥、浇水,活脱脱是一个“闲不得”。
瓜果蔬菜在经历了一个四季之后,纷纷长了出来。第一年冬天的菊和腊梅开得最惹人欢喜,阿公最痴迷于那种香味儿。豌豆荚和莴笋足够自个儿吃的以外,还能挑去镇上卖掉一些,阿公对生活并不抱太大的理想,正如他常说:“知足才常乐。”
后来,篱笆墙有了别样的景色,葡萄藤开始生长。这是阿公有意而为之,他说家里人都爱吃葡萄,这也不是啥难事就试着种两株,没想到葡萄藤越发茁壮,枝叶很快就蔓延到篱笆四周,等到六七月,葡萄成熟时,阿公就把成串的香甜与邻里乡亲们分享。
如今阿公走了已有八个年头了,篱笆墙没了打理自然不久就荒废了。有年大雪,大雪压塌了篱笆墙,于是索性就拆了。葡萄藤给了人家,一些花也陆续送掉了。没有了篱笆的前院空荡荡的,但我仿佛还看见阿公佝偻着背,哼着曲子在给篱笆加楔子……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