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王自亮《和父亲聊天》(外一章)
文/王自亮
【作者简介】王自亮,河南省长垣县委宣传部。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晚饭时,和父亲聊天。
好久不和父亲这样谈话了。这几年,他一直忙,没有个空闲。而我的境遇也一直不如意,父子俩为生活奔波,像两个傀儡,亲情也日渐麻木了。
这次,在我们劝说下,他终于舍得辞了一份工,可以三两天回家歇一晌了。
父子俩闷头吃饭,他咳嗽着,却又怕我烦,故意忍着;想说话,却又不敢说。不知什么时候,他在我面前说话变得这么小心翼翼。我终于不忍,向父亲说起了担任了一个虚职,权作一种安慰吧。父亲是这样欣喜,说干的不错,这么多年,你独自生闯,委屈你了。
这些年,境遇不顺,压力日大,终日为了生活奔波,我待他也冷淡多了,几乎没有了笑脸,说话也冷言冷语,甚至还会讥讽。有时,连我自己都觉得过份了。可是,父亲却从来不在意。“在外面不容易,笑脸都给人家了,在家里怎么还能笑呢?”一次我听见他对母亲说。
我生性木讷,性格孤独,动作迟缓,便常有人说我笨,我自己也觉得笨。“我三个孩子脑子都中,都不笨!”从来顺着别人说话的父亲毫不客气的反驳。在他眼中,他的儿子都是宝,是容不得别人说一句不行的。
这些年,岁月蹉跎,一事无成,而转眼已近不惑。在职场浮浮沉沉,谋求一官半职终不可得;弄笔文坛吧,却又是默默无闻,不值一提。这些想一想,都令人愧疚啊。
但不管儿女多么冷漠,多么自私,多么平凡,在父母的眼中,却永远是那样好。
《匡城记》
匡城是哪里?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那么,恼里呢,一定会有很多人说:那里,怎么不知道!是的,现在恼里顺风顺水,大名鼎鼎,中国特色小镇、全国文明乡镇等等一系列桂冠的添加,让恼里也越来越具有了光环和神彩。
恼里,是一片不简单的土地,遍布全国的起重机械门市和工厂,把恼里的名气带向全国,而近年的黄河滩拉力赛,机械巨兽的轰鸣和飞扬的黄沙更为恼里镀上一层狂野迷人的神彩。而它的大,似乎今天才发现。一座座院落,一栋栋瓦房,杂乱而又不失规则的摆放着,像是一叠高高低低的积木。路就像乱绳,把这些院落胡乱捆在一起。就像我,虽然说不上走南闯北,可全国各地,多多少少也去过一些地方了。我曾经在郑州街头漫步,在北京夜晚徘徊,还在武汉长江边上感叹,看着那芦花飞絮,那么大的芦花,富态雍容,剪了斜阳,金光灿灿。而在这里,竟然令我感到晕眩了,像喝了一杯乡村醇酒。作为土生土长的黄河滩的儿女,这可是我熟悉的黄土地上的小村呀!
其实也难怪,上万的人口,千余户人家,这黄河边的小村,真可以称上阔大了。
黄土地静静的,暖暖的阳光照着,远处鞭炮声声,炮声隆隆,是哪家在办丧事。一群人远远近了,裹挟着粉尘,素衣的孝子前面,却是一群红衣绿带的人在吹吹打打。抬着一顶花轿。白事喜办,这就是这片土地的刚毅与坚韧吧。而在旁边的街上,几个老人就在街边倚着,沐着乡村暖阳,旁边一个孩子摇摇晃晃走过,大家都在瞅了孩子笑。
这是一片厚重的土地。匡人围孔,就是这里吧。孔子走过这里,被一群人围住了,闹嚷嚷的要杀死他。孔子绝粮几天,最后才知道这竟然是一场误会。匡人恼的是恶人阳虎,而孔子刚好与阳虎很像。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误会了。因为这个误会,中国历史的坐标永远地嵌下了这巴掌大的小地方。这还是一片有硬骨的土地,这里土地富含钙质。关龙逄,为劝谏夏桀,拼死献黄图,宁折不弯,撑起了中华民族最瘦最硬的一块傲骨。
走在小村街上,虽然它有着其他发展中村庄的毛病,杂乱、破旧,但它在发展着,它在努力前进。杂乱的老村旁边,新的住宅小区已经一排排拔地而起。街上虽然尘土满面,垃圾遍地,但大街在改造,在粉刷,在铺砌管道,美好的未来正在一点点实现。老年活动中心,大家晒着太阳,聊天,下棋,打牌。而街边空房,不时传来戏曲声,二胡声,在沉静的小村回响,带着这片土地最原色的本音。这里的人民质朴憨厚。村民不排外,不欺小,和谐共生,村庄才繁衍得这么大,而且有六十多姓吧。他们辛勤劳作,发展着自己的智力,又懂得生活,享受着生活的快乐。
天色渐渐晚了,走出小村,蓝的天,绿的地,衰草摇落,瑟瑟作响,回首旁边的小村,屋舍俨然,在蓝天下剪出一道道温柔的曲线,这是恼里最生动的轮廓。而这些沉默的屋舍,包裹着千家悲喜,万家冷暖。大部分村民都富裕起来了,而有的人家还很苦,还在受着穷困、灾害、病痛的折磨。扶贫队员走千家,访万户,就是为他们送去生活的希望,党的温暖。
我相信,在爱的暖流下,这片土地一定会越来越美好,这里的群众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