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想活,有些人想死,谁都没有错
中秋假期的第二天,乔任梁过世了,先是网传玩SM过度死亡,在一个小时之后,相关人士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发言,新闻也都统一口径说是抑郁症自杀,头戴塑料袋闷死自己。
而消息传了这么久,还是有人在猜测事情的真相,或者是语带惋惜地感慨“年纪轻轻的干什么不好”“怎么这么想不开”之类的,事情还在推进,各种公关消息和谣言也加入其中,不断发酵,真相可能越来越不清楚,或者更大的可能是,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因为大家毕竟都是事不关己的吃瓜群众而已。
“年仅28岁的乔任梁过世了,死因非他杀。”这是我们所有需要知道的真相。至于确切死因,并没有那么重要,1000种死法有,3000种死法也有。
相貌还不错,曾经小红过,年纪轻轻的就走了,可惜是必然的,感慨却是不必了,因为第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件事没有什么值得不停追究的。BDSM爱好者也好,抑郁自杀也罢,都是求仁得仁罢了,他自己选择了,又没有危害其他人,挺好的。
BDSM是小众文化,但是也算是半暴露在公众视线中,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所了解。好奇是有的,觉得不堪心生优越感也是有的,但是说白了,BDSM不过和同性恋是一样的,只是一个不妨碍别人的个人偏好罢了,豆腐脑是吃甜的还是吃咸的有错吗?无肉不欢的就比喜欢吃素的卑贱吗?左撇子就要比右撇子高人一等吗?
并没有,也不会有,这仅仅是个无关紧要的个人选择。
1989年丹麦同性婚姻就合法了,现在还要讨论一些癖好是否会区分人的贵贱吗?
至于一些成瘾的事,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成瘾是很难戒掉的,有些人甚至是天生的或者是环境背景潜移默化影响的,他很难觉察,自然更难戒除。
了解过一些性瘾和吸血成瘾的人,还稍微看了一些秀色、冰恋和慕残的案例,深深觉得越是小众的成瘾行为,越是难以跨越障碍。
这些人,多数都会死在这上面,他们很清楚,但是别无选择。
对于这些天生运气就不怎么好的人,也没有什么可更多建议的。如果他们的行为在伦理上没有问题,那么跟圈里人玩(不强迫圈外人),跟专业的人玩(注意安全),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
而抑郁症,更是个越来越普遍的话题。
很多人都患有过或轻或重的抑郁症,有些人好转了,有些人则越走越远。
抑郁症患者并不一定会表现为“心情不好”,心情不好的人也未必是抑郁症。他可能在你面前很开朗,很开心,但是并不快乐。
快乐这个东西,是从心底产生,而后蔓延到嘴角眉梢的,但是表面的那些行为,普通人都可以伪装出来,更何况一个演员。
抑郁症到一定程度,人长期处于痛苦和绝望中,这些情绪渐渐影响人的感官和对周围的感知,慢慢的,他的世界会变得狰狞,所有熟悉的美好的东西都变得陌生和张牙舞爪,患者会一边觉得无力,一边不停思考生命和死亡,并且随时有冲动结束这一切。
据说,乔任梁是头套塑料袋生生憋死自己的,这是很少见的自杀方法。一般来说,想要自杀的人,首先会跟周围的人说,或者暗示预警,这是出自一个人本能的求生欲望,他可能已经想死了,但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希冀,希望有转机。
如果情况恶劣到自杀欲望已经压制了求生欲望,那么自杀者会直接行动,而行动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瞬间死亡的方式,例如跳楼和溺水,不容易有意外也不会那么痛苦,第二,缓慢但是难以终止的方式,例如烧炭或服毒,他想再看看这个世界,又不希望有人中断他的行为。
而选择漫长而又随时可以中断的方法的,少之又少,用了也很难成功。因为在过程中,他只要想到一点可以活下去的理由,就会立刻终止自杀,而这些理由包括自杀的过程太过痛苦。生活已经满目疮痍,很少有人会希望解脱的过程也一样痛苦无望。
但是他成功了,他到最后都没有一丝丝反悔的迹象,在自虐般等待生命流失的过程中,没有一点点生的理由进入他的脑海。
这该是有多绝望。
所以无论是哪一点,死亡也许算不得是个坏结果,死在窒息高潮里,最后一刻都是愉快的,或者死在期待已久的解脱中,终于告别了所有的痛苦。
而无论是哪一种,他都没有危害其他人,他所做的,不过是做了个选择,决定了自己的生与死而已。
出生的时候没有人跟我打招呼,死亡的时候终于可以我自己做主。也挺好的。
毕竟,有些人连生死都决定不了,死前最后一眼,看到的都是杀害他的人狰狞的样子,或是欺骗他的人伪善的嘴脸。
生命又苦又长,有些选择爬也要爬到终点,有人想要半路下车,谁都没有错。
PS:希望天堂有他爱的人,他喜欢的音乐,他想要的生活,他所在乎的一切。望来生,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