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对镜子微笑吧
一
读畅销书作家DTT的《愿所有相遇,都恰逢其时》,有些陌生感,也有些新鲜感,恰如鲁迅先生说的,在同一个国度里,也有语言不通的现象。DTT自称是“过期少女,间歇性中二病患者”,啥意思?中二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病?不懂。查了有关解释,还是似懂非懂。这大约就是代沟吧。
单看书名,温馨,励志,鸡汤的味道。翻阅内容,“中二”的影子无处不在。作者坦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辛酸和失意,不会真的像朋友圈里活得那么活色生香”。
读DTT,我更加理解了大女儿的抱怨和小女儿的迷茫。
我们这一代人,生存无忧,生活受限。而DTT和我女儿这一代人,生活获得了无限的自由,但她们首先要解决的却是如何生存。
我们这一代人,进入职场,便能看到自己几十年以后的样子。而她们这一代人却是“花自飘零水自流”,在流动性极强的职场中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这是个问题。要想做好自己,又谈何容易?
近日,小女儿的上司给她谈话时说,保持住你优秀的品质,不要为了任何事物而改变。肺腑之言,我极赞同。就连“中二病患者”的DTT也说过一番类似的、很不“中二”的话:尝试放下心中对所谓“幸福”“完美”的预设,不轻易为别人而改变,特别是初入社会,太多人会以“前辈”的姿态教你如何做人。“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鞭炮!”不要活成自己的反面。交想交的朋友,爱想爱的人。不要变得庸俗。
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景,绝无可攀比之处。如果只看到不利的一面,无论哪一代人,都有诸多的遗憾,谁比谁也好不到哪里去。
以我们这一代人为例。
我们这一代人可谓生不逢时:出生在大跃进时期,长在三年困难时期,上学读书又遇到了“十年动乱”;“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占便宜的是“老三届”的部分人;改革开放初期,任用干部实行“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我们够得上革命化、年轻化,但在知识化、专业化方面比“老三届”却差了许多;“四化”干部退出历史舞台后,我们这一代人却不再年轻,60后、70后的新生代顶了上来;我们这一代直到退休,似乎和好运还是无缘。
但如果从另一个侧面看,我们这一代人便会感慨:何其幸运?
我们出生在蒸蒸日上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十年,和平年代,无忧无虑;三年困难时期,虽然全民挨饿,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幼年,是每个家庭重点保护对象;“十年动乱”时,我们不是“红卫兵”,而是“红小兵”,因此,武斗、打砸抢都没有我们的份;“文革”后期,老三届下放,我们却可以进入中学学习;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二十多岁,风华正茂的年龄,既有资格参加高考,又没有遭受应试教育的摧残;接着我们就赶上了世纪之交;我们还没退休的时候,已经是全民奔小康了;我们退休以后,国家的各项福利保障措施已经基本到位;如今,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刚退休不久,欣逢盛世,步入了人生的第二春,看看到各处旅游的主流人群吧,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又能是谁呢?幸何如之?幸何如之?
鉴于此,我想对我的两个女儿这一代人说几句心里话:只要用心,便能看到自己这一代人的风景:你们在婴幼儿的时候,还是独生子女时代,一家老少都拿你们当宝贝;上幼儿园和小学期间,还没有今天的择校热;上初中、高中时固然竞争激烈,却又恰逢国家高等教育大扩招,职业教育大发展,无论学习成绩如何,总归是有学上的。高校毕业了,虽然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但与此同时,你们的就业选择也成倍的增加。待到结婚生孩子,父母尚未年老力衰,自然成为你们的坚强后盾。你们有时间旅游时,把孩子交给父母便可以云游四方了。到了父母需要人照顾的时候,社会养老机构、保障措施定会已经日趋完善,不像我们这一代人,花上十几年乃至二十几年的时间,把双方的老人照顾到最后一刻,自己方得解脱。
三
我给女儿这一代人的忠告是:
第一,不要舍弃自己的生活。如果把一切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种做法不仅让自己不幸福,也给孩子增加了很大的心理负担。一个人带着如此的重负,走得好、走得远吗?每个人都只能活一次,好好生活,这是你的特权,没有人可以剥夺。
老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做父母的能给予孩子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样东西:一是爱,发自内心的父爱或母爱,这是人的天性,绝大多数人不学就会,无师自通。二是责任,在孩子还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时候,做父母的必须尽到责任,给孩子施加良好的影响。三是尊重,除去原则问题之外,其他方面务须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不等于迁就,你可以不赞同,甚至可以强迫孩子按你的意愿行动,但对孩子的想法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四是陪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做父母的不能缺位。需要说明的是,陪伴不是简单地陪在孩子身边,黏在孩子的生活里,我所理解的陪伴,是陪同孩子一起成长的伙伴。父母和孩子一方停止了生长,陪伴的意义和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第二,不要放弃自己的追求,哪怕纯粹是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是好的。须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在一个人的品性、三观方面,你自身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多半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需要把功夫下在自己身上。注意,我说的是品性,是三观,而不是特长,不是技艺。
第三,不要抱怨自己的人生。人与人之间在许多方面根本就不具有可比性。清华北大教授的孩子、政府要员的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在“出厂设置”方面有可比性吗?孩子如此,父母如此,每一代人皆是如此,这是人生悲情的一面,无须抱怨。上天给每个人作了不同的安排,接受这个安排,然后让自己做到最好,所有的机缘、幸福乃至教育,就都在其中了。
在网上走红的复旦大学陈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说过一句话:“当你面对镜子微笑的时候,你便是对全世界微笑。”
试着对镜子微笑吧!微笑过后,你就会看到你身边这个世界的所有的美丽的风景。
2018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