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年画艺术兮,归来!
中国年画的历史可谓久远。据一些史料记载,最早的年画作品是门神,而门神,在尧舜时代就已有之。年画的流派和制作工艺可谓繁多,不管是“南桃”还是“北柳”,也不管是“木板”还是“扑灰”,一一显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心灵手巧的文化传承。年画与旅游“结缘”,已有数十年。
早在20世纪中期,拥有“河北三绝”旅游商品的衡水市,就出现了中国第一家吸引中外游客造访的年画博物馆。与此同时,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产趣谈》一书,也把中国多种流派的年画收入“民间艺术画”栏目,供旅游爱好者赏读。令人欣然的是,在以冯骥才为首的文化界人士不断呼吁、多方奔走下,在多地、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这种古老的手工制作艺术得以延续,逐渐受到人们关注;令人担忧的是,老一辈年画艺术守望者在不断消失,所剩寥寥,年画艺术在继承方面后继乏人,特别是一些年画发源地,产销流程中依然固守传统观念,只在春节前后投放市场,主要用于渲染“年味儿”。
由此,物流渠道狭窄,价格低廉,导致资金链运转滞缓,生意惨淡,面对市场经济大潮,无奈处于“被冷落”状态。正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所说:“年画市场的发展态势与保护传承相关,如果不更新观念,前景堪忧。”记得那年,我曾在一家发行全国的报纸上撰文,希望年画艺术开发者、制售者应重点关注、专心研讨如下选题——怎样让静止的年画从‘’静止‘’状态中“动”起来?走出去。
令人欣喜的是——在“静”变“动”之中,河北武强年画开了个好头——2009年,在“石家庄国际动漫博览交易会”上,武强年画博物馆与河北玛雅影视艺术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合作开发“武强年画动漫项目”,签约资金达1500万元。此举标志着武强年画“动漫开发”进入实质性制作阶段。武强年画博物馆馆长王玉鹏感慨地表示“现代技术赋予了武强年画新的生命”。
当时,有专家就提出这样的憧憬——那些生动表现人物性格的“动漫年画”,有朝一日进入“动漫影视”,肯定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继而衍生出能动起来的“年画动漫卡通玩具”、“年画动漫游戏软件”等迎合青少年消费群体的时尚商品,人们对传统年画的感觉自然是“大不同”。遗憾的是,当时,一些地区的年画,只在春节期间摆在集市摊位上,悬挂在年画展馆内,有点儿“等米下锅”的意味。
假如在播扬传统年画艺术时,变被动为主动,让年画“飞入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这种古老艺术的兴趣自然会大增。不久,浙江金华呈现成功示例——2012年春节,金华市旅游局、金华晚报联合开展以“旅游年画进万家,传递浓浓金华情”为主题的旅游年画免费发放活动,6万张精心设计制作的旅游年画,在金华市各乡镇、街道、社区、民工子弟学校和高校免费发放。
年画上汇集了金华双龙风景区、东阳横店影视城、义乌国际商贸城、永康方岩、兰溪八卦村、武义郭洞、磐安百杖潭、婺城仙源湖等金华市知名景点的图片以及喜庆祥和的图案。不少市民拿着年画到旅行社询问出游方略。当年,介绍本地旅游资源的“年画系列”,通过广泛传播,在多座旅游城市“遍地开花”,洋溢民俗艺术魅力,大幅度增添佳节的喜兴气氛。
扼腕当下,这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也已淡出年货市场。年轻一族对此也不感兴趣。多年的守望者,面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也只得止步收手。思忆30年前,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家人冯骥才冒雨踏泥、在河北武强古村中走街串巷探寻‘’年画人家‘’的情景,思忆往昔,诸多年画艺人为传承祖辈留下艺术瑰宝,珍爱年画模版、研究镌刻技艺,让年画走出国门的辉煌一刻,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不知是否可大胆设想——倘若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走入中小学生课堂、倘若年画艺术以数字动漫、微信表情包、网络影视等时尚文化态势,在年轻群体中成为一道‘’雅趣‘,或许,这道文脉能够发扬光大。转念联想——在传统文化概念日渐淡泊、时尚与实用理念大规模覆盖的今天,纸质图书尚且被冷落,凸显苍古感的年画,又怎能让90后、00后接盘?
无论如何,每每在新春到来之际,每每在对联上门、鞭炮声声之时,老人们还会想起渐行渐远的木版年画。茫然之余,会从心底呼吁——年画艺术兮,归来!
展读
《禅艺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人人可以订阅,人人可以投稿,人人可有专栏。禅艺文化十八项,由雅道八项(茶道、花道、香道、琴道、书法、绘画、收藏、诗词)、生活六项(建筑、庭院、空间、家具、素食、服饰)和艺术六项(书法、绘画、雕塑、摄影、手艺、法物)组成。在这里,你将看到与众不同的图文资讯。原创无穷、图片无码、转载无限。邂逅之后,不再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