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酥油花,藏传佛教宗喀巴
夜里睡了不到5个小时,多梦,都有情节,但都是片断,跳跃得很。再一次领悟到董桥的“得梦,不可说”之妙。房间临街,虽是9楼,仍抵挡不住噪音,居然比订的闹铃还提前几分钟醒来。
早餐后乘车赴塔尔寺游览。从市区到塔尔寺大约一个小时,沿途多山,山多荒秃,少见树木。塔尔寺建于明朝,具体年代说法不一。昨晚翻阅宾馆提供的资料,一说是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一说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60年)。上网查询,多依前者说,即建于公元1379年。不知是印刷错误还是史实不清。
塔尔寺依山而建,建筑错落有致,布局紧凑,金碧辉煌,很有气势。
塔尔寺能够成为西宁首屈一指、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主要原因有:(1)它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开创者宗喀巴的诞生地。藏传佛教是指佛教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列为佛教三大体系。而藏传佛教又分为五大支派,格鲁派是其中的一支。(2)它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塔尔寺的堆绣、壁画和酥油花,被称为艺术三绝。令人遗憾的是,堆绣已经失传,塔尔寺所存的18幅堆绣作品成为这一艺术的最后见证。更令我惊叹的是酥油花的制作:因酥油花极易溶化,制作酥油花的僧人们要于严寒的冬季在室外进行。僧人们要先将手在冷水里浸泡,确保手的温度在零度以下,这样才能保证制作出来的酥油花不会很快溶化。我们在寺庙里看到了僧人们制作的大型酥油花作品,色彩鲜艳,有花卉、有人物、有故事背景,非常生动。由于季节的原因,这幅作品已经开始溶化。据说,每年冬季都要重新制作一幅新的作品,僧人们的辛苦可想而知。
关于宗喀巴的传说很多,有些传奇色彩。比较一致的说法是:他七岁受戒,16岁赴藏学佛,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母香萨阿十分想念他,托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和一封信,希望他回来见上一面,宗喀巴托人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在信中写到: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10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见面一样。
狮子吼佛像有两种含义:一是释迦摩尼的佛像之一种。有经书记载,太子(指释迦摩尼)生时,一手指天,一手之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二是高僧说法,有时也被誉为狮子吼。刘禹锡有诗句云:“与师相见便谈空,想得高斋师子吼。”(狮子吼,古称师子吼)
宗喀巴的母亲与众信徒按宗喀巴的意愿,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后来在塔的旁边才建起了寺院,而且规模越来越大。由于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当地老百姓就称之为塔尔寺。
在塔尔寺,我第一次目睹了藏传佛教的五体投地跪拜礼。信男善女们行跪拜礼时,全身向前趴倒,额头点地,然后起身,双手合十过顶,反复如是。这样的跪拜礼,可以面向佛像就地施行,也可以用这样的跪拜礼,跋涉千山万水,向着自己心中的圣地等身匍匐前行。试想,这样的教徒需要怎样的虔诚和执著?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对此,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我心怀敬畏。
正值旅游旺季,塔尔寺游客众多,络绎不绝,拥挤不堪。绝大多数人并不懂得佛教文化,但这并不影响佛教文化的存在与传播。在没有战争、暴乱的情况下,像塔尔寺这样的能反映人类历史遗迹的文化得以留存,这本身就是一种文明、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