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6:走过花甲
2016,生活平淡但不平静。总有一些日子让人记住,总有一些世事让人奔波,总有一些事情让人感动。
一、收获
1.读书。计划读书60本,实际读书69本。教育、文学、其他各占三分之一。“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这十个字带给我莫大的享受。尤其是教育类书籍,一路陪伴,让我获益匪浅。过去读苏霍姆林斯基,我钦佩不已;今年读陶行知,我陶醉其中。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或许不是问题;抛弃陶行知,实乃历史大错。
2.写作。2016年,杂七杂八地敲了约33万字,大大小小、毫无章法地写了69篇文章,发表21篇。其中,《中国教育报》4篇、《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篇,《河南教育(职成教)》8篇、《山东教育报》3篇、《现代教学:思想理论教育》1篇、《招生考试报》1篇、《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1篇、《德育报》1篇。感谢所有编辑朋友,你们辛苦了!感谢所有愿意读我文章的朋友们,你们也同样辛苦了!
3.讲座。外出讲座,被朋友戏称为“走穴”。有人“走穴”是为了金钱,本人讲座纯粹是源于对职业教育的热爱。全年讲座16场,由于不肯重复自己,备课量之大,不足与外人道也。因讲座,首次去了新疆,再度去了烟台,结识了一批外省职教界的新朋友,乐在其中,美在心中。
感谢所有邀请我讲座的职教同仁,让我能够在多个场合发出自己的声音。在省内,凡是我到过的职业学校,几乎都有管理人员或老师对我说:刘校长,我听过你的讲座……(此处删去87个字,全是表扬的话)。经常有职教朋友说:“哪个学校都有老刘的粉丝啊!”他们还给我的“粉丝”起了名字:“榴莲”、“牛肉粉丝汤”(南方话刘、牛谐音)等等。恕我直率,我绝不认为我有什么“粉丝”,这是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我可以为一个素不相识的教师熬夜修改课题或论文,我看重的是一位普通教师对职业教育的那一份爱,那一颗心。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4.出书。出版了新作《切问而近思:近距离聆听职业教育真声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这本书是我近年来讲座的讲稿,个中辛苦,不说也罢。虽然不能像后人研究曹雪芹那样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来形容,但起码应该用“作者饱含对职业教育的深情,用心写下了……”这样的话语来评价。呵呵,自恋一回了。自恋的结果是连一本都没有卖出,对此,我欣欣然,陶陶然。就像自己生的孩子,别人以为丑陋,做母亲的依然疼爱有加。
二、感悟
甲子轮回,人生只得相遇一次。蓦然回首,百感交集。
1.都说年龄不是问题,其实年龄是个问题。周国平在他的《五十自嘲》中说道:“我还没有年轻够,怎么就老了?”我深有同感。几乎一夜之间,刘校长、景忠,就变成了“老刘”、“刘老”。一时不能接受,更是很难适应。依然故我,我行我素,常常受到批评。老成持重,内敛矜持,似乎与我无缘。年轻的心态和年老的身体集于一身,自觉心里美,也常遇尴尬事,是好事,还是坏事?未可知也,未可知也。
2.都说态度决定一切,我深以为是。总结职业生涯,感觉自己在不经意间形成了一些生活的信条。我对功名的态度:放弃放下;我对工作的态度:用心尽心;我对挫折的态度:淡然坦然;我对朋友的态度:重情重义;我对生命的态度:珍视珍爱。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还是孔子的话最贴心:“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都说人生难得一知己,其实不是这样。当有人拨动了你的心弦,当你用心去感受他人内心的苦乐,生命中自然会奏响美妙的旋律。一切都始于尊重,一切都发展于真诚,一切都不必刻意,一切都不可勉强。美好的东西,一定是自然的,一定是行云流水的。就我体会而言,这些“美妙的旋律”带给我的是温馨、是感动、是对生命更加深刻的体验。
三、反思
平日做不到“三省我身”,花甲之年不能不反思自己。
1.到目前为止,这辈子只干了职业教育这一件事,遗憾的是,这一件事也没干好。
2.过去忙于工作、事业,现在忙于读书、写作,亏欠了身体,对不住家人。
3.天性喜欢孩子。这份天性用在教育上,乃学生之幸事;用在家庭中,优势变为劣势。因此,我对两个女儿乃至外孙都有溺爱之嫌。看不得女儿受委屈,听不得外孙哭一声,偏偏自己还是搞教育的,羞死人也。
4.喜欢善解人意、温婉美丽的异性……,这个,今天天气不错,哈哈哈,就不说了吧。
四、家事
1.岳母卧床多年,于2016年8月23日去世。老人生前,我们床前照顾,尽到孝心,无怨无悔,没有遗憾。惟愿岳母在天国安息,一切都好。
2.小女儿大学毕业,北漂北京,虽然知道京城“居不易”,但她勤奋努力,日进有功,令我欣慰。
3.
3.外孙已经四岁多,每天环绕膝前,非常可爱。他的语言日益丰富,思维日益复杂,常常冒出一些令我啼笑皆非的话语。比如,他今天就突然对我说:“爷爷,你的朋友不好对付!”弄得我一头雾水,但不妨碍我哈哈大笑。后来我才想到了这句话的来源:他学英语的地方,老板是我朋友。这个朋友既有才,又强势,的确“不好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