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三个地方凉了,就去补阳气!三十年临证经验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医方临证指南》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我这篇文说,给你聊聊补阳气。
什么样的人需要补阳气?这是一个急需要澄清的事实。
曾经,我有过一些类似的患者。他们的集中表现,往往就是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容易感冒等等。他们看到我,总会问一句:“我这样是不是肾虚了?是不是阳气不够用了 ”?
每当这个时候,我觉得没法回答。什么叫阳气不足啊?阳气不足,可不是随便往一个人身上安的。在我们生活的范围内,说实在的,没几个真正属于阳气亏虚。一个普通人,在他还算基本健康的日子里,几乎都触及不到肾阳不足这件事儿。于我们生活范围内,我敢说,你还真就没见过几个真正失于肾阳不足的人。
在我看来,抛开舌淡苔白、脉象虚弱而尺部沉细等诊断标准外,真正属于肾阳不足、阳气亏虚的人,身上往往有三个地方是凉的,甚至是嗖嗖冒凉风。
第一个,后背腰脊部位发凉。我们的督脉、膀胱经都循行于腰背,是阳气较为充盛的地方。真正阳气不足的人,腰背处会感觉阵阵发凉,嗖嗖冒凉风。这样的人我见过不少。
第二个,双下肢发凉。有的人单纯是双下肢发凉,有的人还配上双手发凉。肾主下焦,主骨,故而当肾阳不足的时候,温煦不了下肢,于是下半身就会发凉。
第三个,阴头发凉。什么是阴头?顾名思义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古人讲,人有内肾,也有外肾。内肾阳气不足,则外肾必然失于温煦,就会失常感觉发凉。
当然,其他的症状也会有,比如说排尿,尿频或者排尿不畅,比如说身体局部的水肿、素有痿泄之疾等。总之,我认为,从患者自身的感受来讲,后背腰脊发凉、双下肢发凉、阴头发凉,甚至是感觉嗖嗖冒凉风,这是比较典型的症候。
所以说,你看看,你有这些表现吗?正常人,不会有。所以,不要随便给自己扣帽子,更不要随便轻信广告。
但是,一旦自己真的出现肾阳不足的问题了。我们该如何应对呢?这里面有好多道理可讲。但是我想来想去,还是应该拿出一个样板,或者例子来,仔细给你讲。这样你就清楚了。来看这个方子——
干地黄24克、薯蓣、山茱萸各12克,泽泻、茯苓、丹皮各9克,桂枝、炮附子各3克。现代用法可以做汤剂,水煎服。更多的是做成蜜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它是出自《金匮要略》里面的肾气丸,也叫金贵肾气丸。好。拿它做样板,告诉你补阳的真正办法。
第一个,我们很多人会想。既然是身体缺阳气,那我就狠狠地补阳呗!什么热,我用什么。什么劲儿大,我用什么。事实是这样吗?
我们可以观察油灯。油灯快灭了,我们要把这点光亮留住,怎么办?光点火不行,你必须得加油。如果光点火,不加油,不一会儿,油没了,反倒加速了黑暗的到来。这是基本的常识。同样道理,人的阳气,就好像火苗,它的生生不息,靠的是“油”,也就是我们的阴精。阴气充足,才是阳气旺盛的表现。“善补阳者,于阴中求阳”,就是这个道理。故而,我讲,真正会补阳的,一定是一边补阴,一边补阳。正因如此,上方里才有干地黄、山药、山茱萸这些补阴的药材,量都不小,然后稍微加一点热性的桂枝和附子。这就相当于给你加满油,然后微微点一把火,你就燃烧了,而且烧得稳定、持久。
这是第一条经验。
第二条,我要想给邮箱加满油,我一个劲儿往里灌,行不行?跟你说,不行。这个油箱,容积是一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里面可能有一些淤堵、污垢等垃圾成分。它们在那里,占地方,使得本来能装很多的油箱,容积缩小了。这就耽误我们了呀。怎么办?我先通一通,把一些不好的东西通泄出来,然后在往里灌,这就能灌满了。所以说,要想补,必须先要泄。古人讲“用补药必先泄邪,邪去则补药得力”,就是这意思。
故而,上方中我们看到丹皮、泽泻、茯苓这些清热、利湿、泄浊之品。目的就是,把身体通一通、泄一泄,做好补的准备。
这是第二条。接下来看第三条。
比如说一支篮球队,缺少一个内线大个子。好,我援助你一个内线大个子,两米一零以上的。这样就行了吗?未必。如果这新队员,不能很好地和队友配合,融为一体,产生化学反应,那么他的作用就被大大降低了。这就是说,我补给你的,必须得让它动起来,融进去,行散开来。补阳气也一样啊。补进去阳气,如果不行散开来,不和身体容为一体,那就会生邪火了。
正是病程这个道理,上方中在加入炮附子的同时,用了一个桂枝,用来行散和推动阳气在体内的分布。这就是妙趣所在。
你看,这样的一套补阳方案,是不是一件艺术品啊?它很精妙,很科学,富含哲理。要知道,这些是两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创制的,由张仲景收录的。那个时候的人,有这样的智慧,多让人敬佩啊。
从这里,我们也能悟出一些生活上的保健养生常识。比如说,体内有痰湿的人,总是有食积的人,你补阳的效果不好。除非你把体内的垃圾通一通。再比如说,你如果常常口干咽燥,两眼干涩,请少用大辛大热之品。闹不好,它们会进一步灼伤你的阴津,有灯里的油被很快用光,反倒加速了你的衰老。
这么一看,补阳还真是一件技术活,你说是不是?上方,普通人必须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