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三个地方凉了,就去补阳气!三十年临证经验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医方临证指南》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我这篇文说,给你聊聊补阳气。

什么样的人需要补阳气?这是一个急需要澄清的事实。

曾经,我有过一些类似的患者。他们的集中表现,往往就是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容易感冒等等。他们看到我,总会问一句:“我这样是不是肾虚了?是不是阳气不够用了 ”?

每当这个时候,我觉得没法回答。什么叫阳气不足啊?阳气不足,可不是随便往一个人身上安的。在我们生活的范围内,说实在的,没几个真正属于阳气亏虚。一个普通人,在他还算基本健康的日子里,几乎都触及不到肾阳不足这件事儿。于我们生活范围内,我敢说,你还真就没见过几个真正失于肾阳不足的人。

在我看来,抛开舌淡苔白、脉象虚弱而尺部沉细等诊断标准外,真正属于肾阳不足、阳气亏虚的人,身上往往有三个地方是凉的,甚至是嗖嗖冒凉风。

第一个,后背腰脊部位发凉。我们的督脉、膀胱经都循行于腰背,是阳气较为充盛的地方。真正阳气不足的人,腰背处会感觉阵阵发凉,嗖嗖冒凉风。这样的人我见过不少。

第二个,双下肢发凉。有的人单纯是双下肢发凉,有的人还配上双手发凉。肾主下焦,主骨,故而当肾阳不足的时候,温煦不了下肢,于是下半身就会发凉。

第三个,阴头发凉。什么是阴头?顾名思义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古人讲,人有内肾,也有外肾。内肾阳气不足,则外肾必然失于温煦,就会失常感觉发凉。

当然,其他的症状也会有,比如说排尿,尿频或者排尿不畅,比如说身体局部的水肿、素有痿泄之疾等。总之,我认为,从患者自身的感受来讲,后背腰脊发凉、双下肢发凉、阴头发凉,甚至是感觉嗖嗖冒凉风,这是比较典型的症候。

所以说,你看看,你有这些表现吗?正常人,不会有。所以,不要随便给自己扣帽子,更不要随便轻信广告。

但是,一旦自己真的出现肾阳不足的问题了。我们该如何应对呢?这里面有好多道理可讲。但是我想来想去,还是应该拿出一个样板,或者例子来,仔细给你讲。这样你就清楚了。来看这个方子——

干地黄24克、薯蓣、山茱萸各12克,泽泻、茯苓、丹皮各9克,桂枝、炮附子各3克。现代用法可以做汤剂,水煎服。更多的是做成蜜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它是出自《金匮要略》里面的肾气丸,也叫金贵肾气丸。好。拿它做样板,告诉你补阳的真正办法。

第一个,我们很多人会想。既然是身体缺阳气,那我就狠狠地补阳呗!什么热,我用什么。什么劲儿大,我用什么。事实是这样吗?

我们可以观察油灯。油灯快灭了,我们要把这点光亮留住,怎么办?光点火不行,你必须得加油。如果光点火,不加油,不一会儿,油没了,反倒加速了黑暗的到来。这是基本的常识。同样道理,人的阳气,就好像火苗,它的生生不息,靠的是“油”,也就是我们的阴精。阴气充足,才是阳气旺盛的表现。“善补阳者,于阴中求阳”,就是这个道理。故而,我讲,真正会补阳的,一定是一边补阴,一边补阳。正因如此,上方里才有干地黄、山药、山茱萸这些补阴的药材,量都不小,然后稍微加一点热性的桂枝和附子。这就相当于给你加满油,然后微微点一把火,你就燃烧了,而且烧得稳定、持久。

这是第一条经验。

第二条,我要想给邮箱加满油,我一个劲儿往里灌,行不行?跟你说,不行。这个油箱,容积是一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里面可能有一些淤堵、污垢等垃圾成分。它们在那里,占地方,使得本来能装很多的油箱,容积缩小了。这就耽误我们了呀。怎么办?我先通一通,把一些不好的东西通泄出来,然后在往里灌,这就能灌满了。所以说,要想补,必须先要泄。古人讲“用补药必先泄邪,邪去则补药得力”,就是这意思。

故而,上方中我们看到丹皮、泽泻、茯苓这些清热、利湿、泄浊之品。目的就是,把身体通一通、泄一泄,做好补的准备。

这是第二条。接下来看第三条。

比如说一支篮球队,缺少一个内线大个子。好,我援助你一个内线大个子,两米一零以上的。这样就行了吗?未必。如果这新队员,不能很好地和队友配合,融为一体,产生化学反应,那么他的作用就被大大降低了。这就是说,我补给你的,必须得让它动起来,融进去,行散开来。补阳气也一样啊。补进去阳气,如果不行散开来,不和身体容为一体,那就会生邪火了。

正是病程这个道理,上方中在加入炮附子的同时,用了一个桂枝,用来行散和推动阳气在体内的分布。这就是妙趣所在。

你看,这样的一套补阳方案,是不是一件艺术品啊?它很精妙,很科学,富含哲理。要知道,这些是两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创制的,由张仲景收录的。那个时候的人,有这样的智慧,多让人敬佩啊。

从这里,我们也能悟出一些生活上的保健养生常识。比如说,体内有痰湿的人,总是有食积的人,你补阳的效果不好。除非你把体内的垃圾通一通。再比如说,你如果常常口干咽燥,两眼干涩,请少用大辛大热之品。闹不好,它们会进一步灼伤你的阴津,有灯里的油被很快用光,反倒加速了你的衰老。

这么一看,补阳还真是一件技术活,你说是不是?上方,普通人必须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记切记。

(0)

相关推荐

  • 六经辨证中的合病

    原创 莫金乙 我在基层用经方 3天前 我在基层用经方2021-04-27 第136期 每日一写,每日更新 公众号:我在基层用经方 今日分享:佳明老师讲六经辨证中的合病 这个合病并病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 ...

  • 治疗一例双下肢浮肿案例

    治疗一例双下肢浮肿案例 一诊,2021-09-02,患者,男,78岁,因"下肢浮肿2个月"来诊,患者述1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夜尿频数,一晚要起数次到十次,无尿 ...

  • 《陈潮祖医案精解》——水肿(三)

    刘某,女,92岁,2003年2月10日初诊. 患者因双下肢水肿1个月余就诊.刻诊:双下肢轻度水肿,伴双下肢不温,头部发热,汗出,神疲乏力,大便稀溏,小便短少,舌尖红,舌体胖大,苔薄白,六脉沉细数. 陈 ...

  • 张仲景的“还阳方”!三味药,补阳气之根,逆转虚寒,请你品味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 ...

  • 人到中年,异性关系再好,这三个“地方”怎样都不能去

    人到中年, 大部分人已经有家庭,有自己的家庭,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能避免处理其他的异性,在这里,如果不是在处理,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但最怕的是家庭的误解,他妻子的误解,两个人沟通不及时,误解 ...

  • 除了图书馆,李玫瑾教授还推荐这三个地方,孩子经常去会变优秀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烦恼:同样的作业,别人家孩子一小时写完,自己家孩子却要写到十一二点:明明给孩子报了很多辅导班,可成绩却不见提升:提到学习,孩子愁眉苦脸,可提到玩,孩子就兴致高昂,完全像变了一个人. ...

  • 异性关系再好,这三个“地方”怎样都不能去,特别是人到中年

    到了中年,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法避免与其他异性恋者打交道.在这里,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别人之间的误解.最可怕的是对家庭.妻子和两个人的误解不及时.这种误解可能导 ...

  • 农民不要再去这三个地方打工了,去了都是白费,农民要了解

    匆匆过了一年,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大多数在外面工作的人都出去工作了.所以在外打工收入不多,但是在老家种地也好不到哪里去.然而,我们都知道,农村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对农村环境.道路和福利,还是 ...

  •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秋感温燥凉解宜

    <黄帝内经>为中医理论之最高经典,其论病机及四时外邪为病,却遗燥气燥邪一端.金代刘完素于<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后,增补"诺涩枯涸,干 ...

  •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痛泻要方治痛泻 例一 职员薛某,年近四旬.1972年3月间患泄泻.一日三.四次,便下稀溏,腹鸣之声隔衣可闻.且不可进食荤腥,稍涉油腻,则便泄次数立增.某医院断为慢性肠炎,服药未效.余见其面色苍白带青, ...

  •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瘀血头痛兼阴虚遗泄 青年徐某,英年十七.十三岁起颅额左侧一点疼痛,固定不移,痛剧时如刀割锥刺.每日或间日一发,持续数小时方能渐解.发作时间最长者达四小时之久,读书及生活深为所累,其母爱子心切,百计筹措 ...

  •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在线阅读

    孟城(着) 内容提要 序一 序二 自序 述作类 临证须辨疑似 无形主宰意念力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浅析 粥油益阴有殊功 虚劳初探 痨瘵试析 大小肠脉诊部位辨 脉学三题 黄褐厚腻苔 ...

  • 热门阅读:《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心房纤颤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内科类 心房纤颤 心房纤维性颤动为成人常见之心律失常病症,以惊悸.胸闷为患者主要自觉症状,房颤时心房发生每分钟350-600次不规则之冲动,引起不协调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