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 一 百)

真正搞书法的人,没有不重视笔法的,古人有“笔法为不传之秘”、“用笔千古不易”等说法。历代书论中对笔法的论述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不胜枚举,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笔阵图》、《笔论》、《用笔赋》等。据说三国魏钟繇为了得到别人的笔法秘诀,在多次苦求无果后,竟然在那人死后盗掘其墓而搜寻。古代书论虽有很多,词句也很优美,但大多华而不实,多是形容和想象,也充满了夸张,这给我们实际应用带来了一些理解上的不便。怎样能够很容易地将有关用笔的一些技术技巧进行有效的说明和解释呢?这是我非常重视并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书法中的用笔包含的范围很广,很难一一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我主要选择行笔方面简单地谈一下我的感受。一幅书法作品在写完之后,便归于静止状态,作品本身虽然也能透露出一些行笔的信息,但毕竟不能得见作者的行笔过程。学习书法的主要途径就是临摹古帖,我们面对已经逝去的古人和已成为过去的书写过程,只有从古人留下的完全静止的作品去追寻、去感悟、去实践。面对一幅书法作品,其结体、章法、用墨等皆一目了然,唯有行笔时迅速消失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锻炼揣摩。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挖掘古人的用笔方式、体味古人的行笔过程和行笔特点对于学习书法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是力度准备

我们在写字之前就要对行笔的力度有所准备和设计,要针对不同的字体、不同的章法、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工具载体、不同的尺幅字的大小等方面进行预设。可以说,下笔力度的准备就是这幅书法作品的面貌,作品的苍茫、润泽、老辣、俊秀和用笔的力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自己的一些创作习惯,提前对下笔的力度做预设,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是入纸方式

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这“出手”的第一步便是起笔入纸,形成一个起始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起笔入纸的方式能够看出一个书写者的水平和功夫。真正的大书法家在起笔入纸的一刹那的动作是极备法度的。这一刹那包含了很多笔法和笔势,直、平、藏、裹等笔法的制动化模式会跟随书写者在这一刻体现。唐代孙过庭《书谱》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遗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有的人一笔下去,就暴露出其整体的书法水平了。遗憾的是,起笔入纸的重要性好像没有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这种谋始 点而布全篇的做法我是非常强调的。

再次是速度与节奏

行笔的速度没有固定的要求,要因人、因体、因风格、因工具而变化。根据个人经验,速度的快慢与笔画的要求有很大的关系,转折处要慢,行笔处要快;实处要慢,虚处要快。能够做到行笔快速而不失法度是不容易的,其技巧和水平要求要更高一筹。所谓的快慢,并不能直接地去理解,我认为速度快慢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行笔的过程中形成完美的节奏。只有完美的节奏才能形成完美的点画以及结体和章法,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行笔的轻重、缓急必须融于一定的节奏之中,所以节奏是把握速度的最好体现。所谓节奏,即在书写过程中速度快慢的调节、笔画粗细的调节、字大小的调节。

元代大书法家赵子昂在《定武兰亭跋》中说到:“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几句话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那么,什么是用笔?自古以来,多有论述,而且还颇有争论,但为了容易理解,笔者理解的用笔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使用毛笔的方法。把赵子昂说的最后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用笔书写的方法是永远不变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用笔和笔法是两回事。用笔的方法是永远不变的,但笔法却是可以改变的。笔法是在书写中通过多变的手法,产生出不同的气韵和气象,反映了书写者的艺术修养。用笔则是在书写中永远不变的方法,“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合理的用笔,会产生出合理的效果,“笔力”、“骨力”甚至“趣味”、“风度”等都是由用笔所产生的效果。

既然书法讲究用笔,那么又是由谁来促使笔力的实现呢?或者说用笔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运笔”。运笔,其实就是毛笔运行的过程,我们每写一笔,都是毛笔在纸面上运行的一种姿态的表现,例如,写楷书的撇划,就要用毛笔从右上角起笔,完成了起笔的动作后,毛笔不离开纸面,逐渐向左下方缓缓前进,毛笔也要慢慢抬起,直到撇划尖头时离开纸面,这一个过程就是运笔的过程

运笔是书写过程的记录,如果正确地对待这个过程,那么用笔的方法也就对路了。在书写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有正确的执笔方法。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每个人提笔写字的自然问题,其实则不然,执笔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书写的线条质量,有的人执笔时总是斜执,就像拿硬笔的样,书法线条讲究中锋用笔,这样的动作一定不会做到,那么线条质量自然也就高不到哪里去了。

二是合理把握点画的书写要领。点画是字的组成部分,这个基本的要求做不到,其它的也就无从谈起。而点画更要注重运笔过程,保持好书写过程的关照,控制好节奏、速度、提按、使转等要素。

最后还要把运笔“送到位”。所谓送到位,就是使毛笔的笔尖走到点画的最后部分,而不能走到半途就收笔,要让笔尖沿着笔划的轨迹走到“尽头”,这样产生的效果就会有骨力,笔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用笔是不能离开运笔的,用笔也是靠运笔来实现的,好的用笔(笔力、骨力)都要通过运来完成。因此,认真体会和加强运笔的学习锻炼,对于提高线条质量和书写效果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

元代大书法家赵子昂在《定武兰亭跋》中说到:“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几句话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那么,什么是用笔?自古以来,多有论述,而且还颇有争论,但为了容易理解,笔者理解的用笔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使用毛笔的方法。把赵子昂说的最后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用笔书写的方法是永远不变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用笔和笔法是两回事。用笔的方法是永远不变的,但笔法却是可以改变的。笔法是在书写中通过多变的手法,产生出不同的气韵和气象,反映了书写者的艺术修养。用笔则是在书写中永远不变的方法,“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合理的用笔,会产生出合理的效果,“笔力”、“骨力”甚至“趣味”、“风度”等都是由用笔所产生的效果。

既然书法讲究用笔,那么又是由谁来促使笔力的实现呢?或者说用笔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运笔”。运笔,其实就是毛笔运行的过程,我们每写一笔,都是毛笔在纸面上运行的一种姿态的表现,例如,写楷书的撇划,就要用毛笔从右上角起笔,完成了起笔的动作后,毛笔不离开纸面,逐渐向左下方缓缓前进,毛笔也要慢慢抬起,直到撇划尖头时离开纸面,这一个过程就是运笔的过程

运笔是书写过程的记录,如果正确地对待这个过程,那么用笔的方法也就对路了。在书写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有正确的执笔方法。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每个人提笔写字的自然问题,其实则不然,执笔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书写的线条质量,有的人执笔时总是斜执,就像拿硬笔的样,书法线条讲究中锋用笔,这样的动作一定不会做到,那么线条质量自然也就高不到哪里去了。

二是合理把握点画的书写要领。点画是字的组成部分,这个基本的要求做不到,其它的也就无从谈起。而点画更要注重运笔过程,保持好书写过程的关照,控制好节奏、速度、提按、使转等要素。

最后还要把运笔“送到位”。所谓送到位,就是使毛笔的笔尖走到点画的最后部分,而不能走到半途就收笔,要让笔尖沿着笔划的轨迹走到“尽头”,这样产生的效果就会有骨力,笔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用笔是不能离开运笔的,用笔也是靠运笔来实现的,好的用笔(笔力、骨力)都要通过运来完成。因此,认真体会和加强运笔的学习锻炼,对于提高线条质量和书写效果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

扫码学习郭继承教授公益课

(0)

相关推荐

  • 十 《九势》分论之三:'八法'初阶 三十 汉世碑简 十一《九势》分论之四:笔心

    十    <九势>分论之三:'八法'初阶 ∆ '藏锋,点画出入之际,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这一条讲毛笔书写单一点画的法度,就是后世所说的'笔法'.这一句,是以竖画为例,讲明笔锋在点画中的 ...

  • 书法常识 之“笔力”

    书法中有许多玄妙的术语,这些术语在从古至今的书法理论文献中反复出现,深入正确地理解这些术语对于提高书法水平有重要意义.但是,书法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技术,不同水平.门派的书法爱好者和专家对于同一术语的 ...

  • '遵法登堂“——梁光书法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1年8月20号--2021年9月2号 展览地址:江西省美术馆一楼南厅 主办/承办:江西省美术馆          遵法登堂 --遵不易之法,登元妙之门 书法玄妙,难以品绘,非言辞可以尽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 一 百一十八)

    我们创作书法的时候,对用笔的起头.收尾很重视,相比较对转折就没那么精心了,而转折对于书法最为事关重大!不管方折还是圆转,上翻还是下折,左了还是右了,总之说白了就是拐了弯,姑且把他们称为折笔比较统一些(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 一 百一十六)

    米芾行书其所以形成自己的特点,主要是在点画和结构上不同于他人的处理方法.而其变化之丰富,变化之奇特,非他人可比.他灵活多变地正确地运用和处理粗细.间背.疏密.开合.偏侧.白布.收放.参差.大小,接应等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 一 百一十三)

    用笔技法除普遍规律外,为强调节奏感加剧变化,解决奇体字的特殊需要,靠传统用笔方法显然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下面14种特技用笔,但不可滥用,初学者更不宜用. 摆笔 在特大字的较长笔画中,为强调金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 一 百一十二)

    说到书法家需要多方面的修养,需要"字外功",我们经常会引用晚清大书法家杨守敬在<书学迩言>绪论中说的一段话: 梁山舟答张芑堂书,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 一 百一十一)

    章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幅格式,同时也形成了一些作书规则,这些作书规则发展成为创作书幅的准则.现把章法八大通则概述如下. 1.意前笔后 章法的谋篇布白是创作书幅的总体设计,必须首先立意,然后起笔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 一 百一十)

          从心理学方面来理解艺术大体上可以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从创作方面来看,另一个方面是从欣赏者方面看,而这两个方面在通常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在主动性和被动性的程度上有所不同.从艺术家来说,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 一 百零九)

    入帖.出帖是学习书法的两个专用词.入帖主要指通过对某一家.某一帖的临摹学习,对其用笔的规律和结体的法则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对其形质和神韵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可以说是已经学得很像了.出帖则是在入帖基础上,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 一 百零七)

    米芾书<三吴诗帖> 临帖之所以会边临边忘,原因也正在于读帖不深.我们很多人,临帖前几乎都不读帖,依葫芦画瓢,敷衍了事.临帖之事,开卷释然.闭卷茫然,想必是多数人都曾有过的体会. 所以,拿到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 一 百零五)

    在书法作品的章法中,除了黑白的字的平面排序构成外,还包含着非常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章法的节奏韵律.节奏和韵律是书法赏评中必然要谈到的问题,因为,它既是书法的技巧问题,也是艺术问题. ▲王羲之的<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 一 百零四)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 一 百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