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先后造了十八个字,她为什么那么喜欢造字?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式称帝的女性,其还有一个名字曰“武曌”,其中“曌”字便是武则天时期新造的字,又被称为“则天文字”。那么,武则天为何要自己造字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自己登上帝位造势。
《资治通鉴》有载,“永昌元年(689年)十一月,凤阁侍郎河东宗秦客,改天、地等十二字以献,丁亥,行之。太后自名“曌”,改诏曰制”。而此时,距离武则天正式称帝,已经不足一年,朝野内外正在为武则天正式称帝而大造声势,宗秦客此时献上“则天文字”,显然有“拍马屁”之嫌。
不过,拍马屁也是有技术含量的,在献上这些文字的同时,宗秦客还给武则天讲了一个故事。他表示,自己梦见了一位女神,女神问他,“你是否愿意做我的臣子,为我辅佐人间的帝王,管理人间事务?”宗秦客当即点头答应,并问女神姓名,女神只说了一个字“空”。宗秦客抬头看天,思索“空”的解释,突然见便顿悟了,“日月当空,普照天下”可不就是对女神身份的完美解读吗?
好吧,虽然这种事情有些虚无缥缈,可在当时又有谁去追究其真实性呢?对于这种明目张胆,讨好当权者的方式,恐怕大家佩服还来不及呢,而武则天则当即取“曌”字作为了自己的名字。
关于武则天时期到底创造了多少个新字,史书记载不一,有十八字之说,也有二十一字之说,甚至《唐书·艺文志》还记载了,曾有一本《武氏字诲》存在。不过,如今可以确定为当时新造字的,共有十八个,除了宗秦客创造的“照、天、地、日、月、星、君、臣、载、初、年、正”十二个字之外,还有“国、月、人、圣、证、授”六个字,其中“月”字曾被改了两次。
从这些新造的字形来看,宗秦客完全就是为了拍马屁,例如“臣”字改为“一、忠”,意思就是说臣子要一生忠于皇帝;再如“天”字,则直接改为了皇帝冠冕的形状等等。而武则天创造的字,则带有明显的哲理性,例如“人”改为“一生”。
不知道是不是受宗秦客的启发,武则天此后对改字似乎情有独钟,从载初元年(689年)至长安四年(704年),武则天曾先后五次下诏改字。而武则天之所以选择改字,恐怕是为了自己的帝位稳固而在做努力。
其中比较特殊的是“月”字,其先后被改了两次,尤其是第一次“外圆内卐”带有明显的佛教印记。这恐怕源于武则天与佛教的渊源,武则天不仅曾利用《大云经》为自己登基造势,且在登上帝位后大肆宣扬佛教,因此第一次改“月”字,显然是武则天崇佛的一种表现。
不过,佛教的大肆兴起,显然使得当时国内的宗教矛盾迅速激化,以至于武则天不得不于天授二年(691年)下令颁布《释教在道教之上制》,从而明确了佛教的地位,一定程度化解了民间宗教矛盾。也正是在此时,“月”字第二次被修改。
此外,根据明朝《正字通》的记载,“国”字的改造同样富有戏剧性。当时,有人拍马屁式的提议,可将“國”字中的“或”改为“武”,用以表明此时国家已是武周天下,但这个马屁立即就遭到了他人的反对,说你将“武”放进“口”中,不就表明“武”被困住了吗,并提议将“或”改为“八、方”,以示陛下统御八方。与此类似的,还有将“年”改为“千千万万”,以示江山传承千万年。
而除了以上意义之外,为了打破女子称帝的限制,武则天造字还有迎合儒家思想的意味。彼时,儒家思想强调的便是“天然感应”、“君权神授”和“君君臣臣”那一套观念,而武则天对“天、地、人、日、月、星、辰、君、臣”等字的改造,显然有迎合这一思想的意思。
如上,武则天作为历史上第一位正式称帝的女性,其在登上帝位的道路上,可谓阻碍重重,其所创造的“则天文字”,其实便是其打破阻碍,赢得人心的一种手段罢了。不过,“则天文字”也仅仅在武周时期得以流传,李唐恢复统治后,这些文字便逐渐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