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19【治理黄河】特种邮票
1957.12.30发行 全套4枚 发行量800万套
(4-1) (119)4分 远景示意图(800万枚)
(4-2) (120)4分电力 (800万枚)
(4-3) (121)8分航运 (1000万枚)
(4-4) (122)8分灌溉 (1000万枚)
邮票规格:49×28毫米 齿孔度数:14度
整张枚数:84枚(7×12) 版别:雕刻(无背胶)
雕刻者:高振宇、宋广增
设计者:孙传哲 印制厂:中国近代印刷公司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喇山脉雅拉达泽山东麓的约古宗列渠。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在山东利津以东流入渤海,全长4845公里,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黄河水系基本上介于阴山与昆仑山——秦岭两大山系之间,干流从上游到下游的流向,就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形。黄河有洮河、湟水、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等支流。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流经高原峡谷,水流较清;河口镇和河南孟津之间为中游,穿行黄土高原,含沙量增大,水色浑黄;孟津以下为下游,流入华北平原,水流缓慢,泥沙淤积,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于地面的“地上河”。
黄河因河水颜色浑黄而得名。战国末期称为“浊河”。西汉初年始称“黄河”,《汉书》有“使黄河如带,泰山如厉”的记述,但仍未被普遍采用。直至宋代,“黄河”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黄河因流经黄土高原,加之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居世界河流的第一位。黄河也是“中国的忧患”,从春秋时代(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至1949年的二千多年间,下游决口1500多次,其中重要改道26次,水灾波及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苏和安徽两省北部,泛滥、淤积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黄河流域历年的水、旱灾害和水土流失,使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受到很大损失。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对黄河的真正治理工作。1952年10月30日至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195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综合利用规划包括远景计划和第一期计划两部分。从此,中国人民不仅要实现几千年来盼黄河水清的愿望,而且还要利用它,做到水土保持、大面积灌溉、大量发电和利于航运,真正把害河变成利河,中国人民为此而感到欢欣鼓舞。
1957年12月30日,为了展示治理黄河这一宏大工程的灿烂前景,邮电部发行了《治理黄河》特种邮票,全套4枚。
第一图为“黄河综合利用第一期工程示意图”。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河道上,从西至东依次有四个圆圈标志:第一个是指刘家峡水库和电站,位于兰州以西附近;第二个是水土保持重点区,在陕西省北部的黄土高原;第三个是三门峡水库和电站,位于山西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第四个为航运,50年代中期黄河上轮船通航只有160公里。示意图采用了地形图的描绘方式,富有立体感,体现了治理和综合开发利用黄河工程规模之浩大。
第二图为“电力”。图案为三门峡水电站,两边群山环绕,岩壁陡峭,宏伟壮观的拦河大坝横亘在两山之间,气势磅礴。近景是高耸挺拔、线条有力的高压输电线路;远景为浩淼宽阔的三门峡水库和远处烟霭缭绕的群山。该电站建成后的年发电量将达到2300万千瓦,是中国大型水力发电站之一。
第三图为“航运”。图案表现了治理黄河的远景--航运场面。根据远景规划,将在黄河干流修成46座拦河坝并安装过船装置,黄河中下游的水量可以按照需要加以调节,从而实现全线通航。500吨的拖船能够从入海口一直航行到兰州。图案中,一艘壮观的客轮正在黄河水面迎风直驶,象征着治理和开发黄河的美好前景。背景是白云飘飘的天空,地平线较低,衬托出了航船的雄姿。
第四图为“灌溉”。当远景计划实现后,将可以灌溉11600万亩农田。图案从俯瞰的透视角度,描绘了经过治理的宽阔的黄河河道,黄河之水通过引水渠直接灌溉到农田中去。翠绿的农田由近及远,一望无际。图案设计得很有气势。
本套邮票分别以橙、蓝、红、绿四色为背景底色。在邮票的左侧,均以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作物棉花和麦穗作为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