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合陂之战、柴壁之战是拓跋入中原的开端?北魏试探中原虚实之战

  淝水之战后,拓跋珪重新建立政权自立,先后击败独孤部、贺兰部等部族,又出军讨伐高车、柔然等强敌,获得大量牲畜、人口,拓跋部北魏政权的势力得以迅速壮大,逐渐成为后燕、后秦等中原政权,无法抑制的强大势力。

  但是,自代国时期就远离中原的拓跋部,对于中原局势的变化,以及中原后燕、后秦等政权的虚实并不甚了解。虽然当时中原纷争不断,慕容垂建立的后燕政权,一直疲于用兵,但拓跋部并不敢轻易挑衅,这个曾经助力自己崛起的关东巨擘。而且,占据关中的后秦政权,也称雄关陇日久,拓跋部不知虚实同样不敢贸然南侵。

  但是,这样的局面被两场战役给打破,发生于北魏、后燕之间的参合陂之战,以及北魏、后秦之间的柴壁之战,让北魏获知到了在中原东西对峙的两大势力真实情况,两战之后拓跋魏开始南下中原,展开了统一北方的步伐。可以说,参合陂之战和柴壁之战,是北魏试探中原虚实之战,也是拓跋入中原的开端。

  那么,这两场关键交战,是如何发生的呢?其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参合陂之战:后燕衰落的转折点

  慕容垂覆灭西燕慕容永之后,便将矛头指向了在代北荒漠迅速崛起的北魏政权。昔日拓跋珪复立代国,其叔父拓跋窟咄联合独孤部等势力,攻打拓跋部,还是慕容垂派其子慕容麟率军,帮助拓跋珪在北方站稳了脚跟。之后,更是派军帮助拓跋珪讨伐库草奚等部族,可以说后燕是拓跋珪建立北魏重要的助力。

  但是,北魏的不断壮大,逐渐与占据关东的后燕之间,产生不可避免的争端。先是贺兰部内乱之时,慕容垂派军攻打贺兰部贺讷和贺染干兄弟,但被拓跋珪率军击退;同年,后燕将拓跋珪派出的使者拓跋觚,向北魏讨要名马,被拓跋珪拒绝;等到慕容垂出兵攻打西燕,拓跋珪又派军驰援西燕。

  北魏与后燕之间的对决一触即发!

  后燕建兴十年,也是北魏登国十年,即公元395年。慕容垂派其子慕容宝和慕容农、慕容麟,率军八万讨伐北魏,又派慕容德、慕容绍率步骑一万八千作为后援。拓跋珪得知后燕大军来袭,率众到河西避难。

  慕容宝率军到达黄河北岸的五原,拓跋珪派人在中山到五原的路上,散布慕容垂病死的假消息,导致后燕兵将军心不稳。同时,拓跋珪派遣拓跋虔、拓跋仪率军驻扎在河东、河北,派拓跋遵率军偷偷绕到后燕大军的东南面。

  慕容宝率军与北魏军队在五原黄河两岸相持一个月,后燕大军当中人心涣散,于是慕容宝下令烧掉战船撤退。当时黄河还未结冰,慕容宝认为北魏大军缺少船只,不会轻易追击,于是在撤军过程中,并未多加防范。不过,赶上天气变冷,拓跋珪率军渡河,追赶慕容宝。

  慕容宝率军一路向东,对身后北魏追兵没有丝毫防备。到达参合陂之后,支昙猛力劝慕容宝做好防范追兵的准备,慕容宝才让慕容麟率三万起兵殿后。不过,慕容麟并没有把支昙猛的话放在心上,率军在后面四处游猎,根本没有想到追兵的到来。

  后燕大军行进参合陂东面蟠羊山之下靠水扎营时,拓跋珪率军追赶上来,不过并未马上发动攻击,而是秘密部署军队,“士卒衔枚束马口潜进”。第二日一早,北魏大军全部登上山顶,后燕大军这才发现追兵已到跟前,于是营中大乱。拓跋珪率军出击,后燕大军死伤惨重,拓跋遵又从前方来袭,后燕将士纷纷投降。慕容宝、慕容麟、慕容农、慕容德逃走,慕容绍被杀。此役过后,后燕大军粮草武器全被北魏获得,四五万后燕降军全部被活埋。

  次年,慕容垂亲率大军攻打北魏,突袭攻占北魏平城,拓跋珪的弟弟拓跋虔镇守平城战死,震慑北魏各部。不过,慕容垂率军行至参合陂时,让士兵祭奠之前参合陂之战战死的将士,后燕将士悲伤大哭,慕容垂心情抑郁吐血发病。后继的慕容部等大军,也只好选择撤退。慕容垂乘车休整十几日,病情不见好转,只得选择撤退,但在归途之中便病逝了。慕容垂死时,已经七十岁。

  参合陂之战,以北魏的最终胜利告终,虽然慕容垂再次率军讨伐北魏时,拓跋珪并未轻易出击,但参合陂一胜让后燕慕容垂气郁而死,便是这一战便是相当重要的意义。慕容垂死后,慕容宝即位,同年拓跋珪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后燕。到明年北魏攻占中山、邺城、信都等地,河北之地纷纷落入北魏之手。

  后燕都城中山被攻破之后,后燕国主慕容宝外逃,与后秦东西对峙的后燕政权一分为二,分裂出北燕和南燕政权。之后,整个关东之地,便再无人是北魏敌手。

柴壁之战:后秦失去占据中原的机会

  398年,击败后燕的拓跋珪迁都平城,改国号为“魏”,同年拓跋珪称帝。之后,拓跋珪将视线转向了占据关中的羌人后秦政权。当时后秦政权击败西秦,覆灭后凉,逼得南凉、北凉、西凉投降,势力范围延伸到河西之地,正是志得意满之时。实力仅次于后燕的后秦政权,与击败后燕政权的北魏之间,冲突势必不可避免。

  后秦建初七年(392年)时,后秦姚苌便接收背叛北魏的没奕干部落,姚兴即位之后,北魏攻灭铁弗部,刘卫辰之子赫连勃勃投奔没奕干,受到姚兴的重用,后秦与北魏之间仇怨更甚。等到拓跋珪击败后燕,派贺狄干向后秦献上一千匹马以求联姻,但当时拓跋珪已经有了慕容皇后,姚兴便拒绝了拓跋珪的请求,并且还扣押了贺狄干。

  等到402年,拓跋珪派五万大军攻打高平,没奕干与赫连勃勃逃走,高平府库、牲畜,都被洗劫一空,人口也被迁徙到平城。北魏平阳太守,在东部发动对后秦的袭击,劫掠河东。附属西秦的黜弗、素古延等部,也遭到北魏军队的进攻。一时间,后秦国内震动,关中人心惶惶。

  数月后,姚兴发动对北魏的讨伐,派大将姚平、狄伯支为先锋,率军四万攻打北魏的并州地区,姚兴自己亲率四万七千军队作为后援。不久之后,姚平攻陷并州诸多要塞,拓跋珪率军驰援,将姚平包围在了柴壁。姚兴想要率军救援,但被拓跋珪击败。拓跋珪派军据守各险要据点,防止后秦军队接近柴壁。

  姚平在柴壁身陷重围,很快就矢尽粮绝,突围失败后,姚平率部跳水自杀。拓跋珪派擅水性者下水,打捞后秦自杀的官兵,生擒狄伯支等四十余名后秦官员,后秦剩余两万多士兵也只能投降。柴壁之战后,姚兴向拓跋珪多次请降,但都被拓跋珪拒绝。北魏大军乘胜攻占蒲坂,占据河东之地,但正当北魏大举入侵后秦之际,柔然袭扰北方,拓跋珪只好撤军。

  柴壁之战失败后,后秦再无力与北魏对抗,加之不久后赫连勃勃反叛建立大夏政权威胁,让占据关中的后秦政权处境愈加困难。原本就不如后燕政权势力强大的后秦政权,失去了占据中原实现北方统一大业的机会。

试探清楚中原虚实后的北魏

  经过参合陂之战击败后燕,柴壁之战击败后秦之后,拓跋魏的崛起势不可挡:拓跋珪死后,其子拓跋嗣继位,发兵攻伐东晋,占据了黄河以南虎牢、洛阳、滑台等地;拓跋嗣死后,其子拓跋焘继位,即太武帝,拓跋焘先后覆灭大夏、大破柔然、攻克北燕、覆灭北凉,实现了继前秦之后的有一次北方一统。

  再回头看参合陂之战中,其实后燕之军力并不输给拓跋部,只是慕容宝轻敌,对拓跋珪不加防备,而慕容垂又年迈老矣,最终才给了拓跋珪取胜的机会;而柴壁之战中,后秦仓促出战,本就没有作战优势,最终因一战失利失去了抵抗之力。

  此两战之后,北魏政权对中原各势力有了清楚的认识,成为北魏拓展中原的开端。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