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行的“三个层次”与“三种境界”
旅行是什么?什么是旅行?有几个在路上的人理解旅行的意义?有几个人反思过旅行带来和带走自己的什么?留下的是什么?旅行,对我来说,以前年轻的时候认为就是一种玩的事情,无须任何的思考,就那么去玩,但是年龄的增加,阅历等等的增加后,旅行对我来说,任何时候无论去什么地方,已经不是一次仅仅的观赏风景的旅行,旅行不仅仅是靠脚去丈量大地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走心。每次出发都是自己与自然,与内心的对话。
旅行是什么?难道旅行就是很多很多一边抱怨自己有多苦,一边却炫耀自己去过多少地方?看过什么,经历过什么?
旅行真的可以给你什么?改变你什么?其实什么也改变不了,也给予不了。无所谓你是不是出书成为名家,或者始终默默无闻。旅行可以教会你的,无非不过就是放下二字。试想你想走的更远,无奈背负太多,你想飞的更高,无奈背包太沉。你什么都放不下怎么去看更好的风景?
把风景转换回人生也是一样,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有来无回的旅行,你不珍惜当下的每天风景,却困在昨日黄花下,你不规划自己下站的路书,却沉迷失去与得到间的困惑?那么你的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人生不要谈什么轮回,把握当下既可,我想没有人愿意用这一生的苦难去换下一生未知的旅行!!!
同样假如说读书和旅行是人们获取知识和认识真理的手段。然而,就每个个体生命来说,由于个人的情趣、爱好、兴趣、能力、需要的不同,读书和旅行的方法和感受也有所不一。我以为,读书和旅行都是有层次性的,不同的读书和旅行层次将产生不同的读书和旅行境界。就其层次性而言,读书和旅行可以“一分为三”,即读懂书的字面意思、读懂书的引申意思、读懂书的本质精神“三个层次”。与其相应,就产生了读书的三种境界,即现象层面的通释大意过程、跳出现象进入本质的反思阶段、进入作者的意义世界而产生心灵和思想对话境域“三种境界”。
旅行也是一样的可以“一分为三”,即光会用脚旅行的人、旅行中明白世间一些事情表象、旅行的本质开始理解背后的精神价值“三个层次”。与其相应,就产生了旅行的三种境界,即现象层面的通释大意过程、跳出现象进入本质的反思阶段、进入自己的旅行世界而产生心灵和思想对话境域“三种境界”。
有一位认识多年的小弟,今年30出头,一天高兴的微信给我发来段内容;
有一种旅行是这样的,只知道开始时间,不知道结束时间,都说景色很美,但只能看到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顺道还可以把管委会砸了锻炼身体,这叫节假日旅行。
还有一种旅行是屌丝旅行,早上坐大润发的免费大巴出门,在超市喝点免费饮料吃点免费零食,然后坐超市免费大巴到4S店吃午餐,然后试驾到合适地方步行到苹果店打电脑游戏,晚上溜达到海底捞门口吃免费餐在叫到号前吃饱离开,然后找个广场看大屏幕电影看看美女回家,蹭邻居家的无线网络发条微博睡觉。这叫屌丝旅行。
第三种旅行是,戴个墨镜,就是到哪里就怕被人认出来的那种。然后把衣领竖起来,脖子上戴根大金链子,边走路边嗑瓜子。这叫土豪游行。土豪还喜欢在腰上扎一根大写H,或者大写LV的腰带,我还见过扎两根腰带的,连起来就是HLV,不小心看错,还以为是HIV,英文的意思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艾滋病。
第四种旅行是见块碑就凑上去,端详许久都不会离开,情到深处还会泪流满面,这叫文化苦旅。
第五种旅行是到哪里都抱着相机,见什么都拍下来,然后回来翻看照片的时候才想起自己到底去过哪里。这叫陈冠希式旅行。要是相机丢了,你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跟谁睡过。
第六种旅行是饕餮盛宴式旅行,这类人旅行就是为了吃,见了任何东西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应该怎么吃呢?他们坚信这世界上没有不可以吃的东西,只有暂时不知道怎么吃的东西。有时候我看到那些衣衫褴褛风尘仆仆的人,奔向一个小餐馆,胡吃海塞,还连说美味啊,人间极品啊。呸,饿成你们那样什么不美味,所谓好吃不好吃跟你们的饥饿程度成正相关好吧。
搞笑之余,我回复了他,其实旅行就三种方式;
第一种;那些只会用脚走路的人,无论去什么地方,都认为自己足够牛逼,无论自己生活的好与坏都要去旅行,仿佛旅行才是唯一可以对自己实施释放或者救赎的唯一方式。谈一件真实的但是看起来很荒谬的事情,1921年,英国登山队开始尝试登顶珠峰,直到1953年,英国登山队在队长约·汉特与1956年,瑞士登山队才登顶成功。表面上看是英国人或者是瑞士人牛逼。可是,我这里仅仅是说可是他们的补给队全部是藏民或者是尼泊尔人,侧面反映了什么?其实这些人至少在历史1921前有过登顶尝试,只是没有记录,另外一点,用腰绳拉他们登顶的人却是尼泊尔人。这里你看懂了什么?任何地方其实都有无数的先人的足迹。所以我们的一些第一只是在找不到记录而诞生的所谓第一,真的没什么骄傲的。如果你认为你真的多牛逼,我建议你去登顶下梅里雪山。你的成功将永垂青史,足够可以供后人仰望。
一个是背包,一个是荒原。这些人对旅行抱有信念,因而不断上路,去远方孤独求索,这是一种英雄式的苦行,就好像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每一步,实现的是对自我的超越。请牢记牢记你只是超越了自己,你并没有超越别人。
第二种;行走的多了,看到更多的风景后,也慢慢懂得西藏并非是天下净土,北疆并非人间天堂,也懂得了说走就走的幼稚,因为最合适的季节去最合适的地方才是最明智的旅行。不会再因为自己去过什么地方,就找不到自己,就认为自己挑战了什么,其实你只是挑战了你自己之前内心深处对未知的恐惧。 有人说,旅行不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跑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是的。可有时,我们不就是想换种活法吗?这就是我要说的旅行的第二种境界,旅行即生活。渐渐地,我发现,旅行不是你看过多少个景点,走过多少个国家,旅行是去远方寻找另外一个自己。因此,旅行,就是换一个地方换一种心情去生活。每每旅行归来,我们会更加热爱这当下的生活。而非更加无法适应或者厌恶当下的生活,这里又要再次冒犯一些人对西藏的崇拜了,都说西藏是一个有信仰的地方,去了就会洗涤心灵,净化灵魂等等云云。每每看到这些话就把我笑的肚子疼,我从来不认为去西藏就可以净化什么灵魂,洗涤什么心灵!试问心若不干净,你用什么洗可以洗干净?灵魂不干净你用什么净化?靠你一次两次的西藏行吗?与其每每发现自己的心灵或者灵魂有多脏的时候,麻烦在这之前少做点使你灵魂或者心灵容易脏的事情,洁身自好,别随波逐流。这个世界最弱小的是信仰,最强大是信念。因为假如你内心强大,你靠的是信念,而不是信仰。两者一字之差,可是代表的程度确实天和地的距离。试问如何通过旅行是你自己有信念?坦然面对旅行中发生的一切美好或者不美好,无需把别人的错误转换成自己的问题,无需要任何人都与你有一样的信念,但是即使这样,也要传播正能量。
读懂风景的字面意思,才能进入旅行的第二个层次。一方面,因为风景的表面并不意味就能理解风景背后的故事。因此,要了学会理解一些当地历史,人文的真实典故处处。譬如,你在北京故宫等有历史底蕴的地方,需要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认真的了解,要对你认为有兴趣的古玩,古董等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时代发展和个人意趣进行探讨等等,从而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和现实面貌,以便于理解和累计自己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学习和了解一些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等内容的过程也是一个继承、批判和创新的过程。在读懂表面意思的过程中,旅行本身也是一种思想创造活动,所谓创造了与自己的生活的派生内容,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通过知识来丰富你自己的旅行,使你不在依靠双脚去丈量大地,使你的头脑也参与进来,这时候的你,已经开始逐步透过旅行看风景,透过风景看人心了!!!你依据自身的社会经验、生活阅历和思想体悟而产生了对生活世界的体会与反思,于是旅行在这一过程之中而获得了所谓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意义。正是如此,旅行所呈现的引申意思和价值意义,是人们旅行的内在动力,它在旅行活动中表现最为明显与活跃,也是旅行者跳出现象进入本质的反思阶段。是为旅行的第二个层次和第二种境界。
即越过修行界,进入修心界了。少了几分刻意为之,多了些淡然与享受。享受旅行的人,早已懂得了生活的精要所在,他们知道自身的狭促与局限,却依然洒脱地出行,以期能领略更多彩的人生。这些人对生活早已释然,因此能左右逢源、怡然自乐,这是一条如隐士般通向宁静的道路,在不可改变的现实中,他们走的每一步,都在寻找内心的平衡。
第三种;记得王国维先生曾经以诗句作比,指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经过三种境界。他在《人间词话》中写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种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种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种境界也。”那么,旅行的第三种境界是什么呢?我要说,人生(生活)即旅行,这是旅行的最高境界。才真正点出了自由旅行的境界,寻找与回归已经彼此交融,跋山涉水后的所得,尚比不过平日里的慧心一瞥。那些真正理解旅行的人,早已在行走中完成了生命的蜕变。在对异乡的探索过后,他们踏上了回乡的归途。这些人即使生活在城市里,也时刻处于精神上的旅行状态,远方与乡愁逐渐融为一体,这是一条通向解脱的道路。
读懂旅行的本质精神,进入自己定义意义世界而产生心灵和思想对话境域。所谓要领悟个体的自己思想意蕴,要进入苦难的人生旅行时间和空间之维度中,与自己展开思想上的对话,则是旅行的最高层次和最高境界。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朝闻道,夕死可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为什么旅行是悦纳、愉悦的?为什么懂得真理比生死更为重要?为什么会对时间之流动发出如此感叹?我想,要把握自己的精神本质,要理解人生思想意蕴,就需把人生当做旅行的世界,而进行心灵和思想的对话,打通自己与内心的思想世界,使之“心有灵犀一点通”,从而呈现一个真实的自我世界和思想活态面相。而这一心领神会的神来之笔关键在于对自己曾经毛糙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因为有思想,才会有碰撞;有碰撞,才会有火花;有火花,才会产生又一个新自己。所以,只有在自己与自己内心思想的对话语境中,才能真正体悟旅行中之“超言绝象”的思想意蕴、文化意象和精神本质。这是旅行的第三个层次和第三种境界,也是旅行的最高层次和最高境界,真是“高处不胜寒”!
生活在自己的城市里,只要有颗好奇的心,就可以做到天天去旅行。每一次的游览都有不一样的收获。生活就是旅行,不只是游遍我们本地的风景名胜,更重要的是,带上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体验,去感受,我们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是旅行。看到一本好书,激起内心的共鸣,想与朋友分享,这是一种旅行;学做一种美食,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味,这是一种旅行;这也是一种旅行。总之,旅行就是一种逐步逐步来自内心生活方式。
结尾;一些还没有出发的朋友,别去羡慕别人的旅行,因为你的旅行只是时间未到,但是你怎么知道你会不如别人的精彩?一些开始走的朋友,别总是别人在求助问讯的时候,回复一句我在这里,其实你在什么地方不重要,你分享过什么才是重要的!别违背旅行中最伟大的一件事情,分享。否则你去的任何地方不都是靠前人的分享得来的资讯吗?一些走了几年的朋友,别没事情就看到什么喷什么,每每看到部落上各种贴都有人喷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你们当初是怎么出发的!还有一些所谓的土豪等人,别动不动就发自己的豪车,若不是你们,我真的不知道丙察察法拉利等车也可以开进去,不过只是你们忘记给你们的豪车装翅膀了~~
任何时候,我们都无法给予旅行什么,别叫嚣自己如何苦难,如何辛苦,因为旅行,从你落地那刻就开始,一直会陪伴到你生命的终点,别去羡慕别人,做好当下的自己,不要盲目的冲动的出发,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对你的旅行负责,也是对你的家人的爱。别动不动的说你挑战了自然,其实,你只是挑战了自己,对于一路的危险只是你获得了上天的恩赐而已。(从20岁左右第一次户外穿越到现在40多岁身边认识,几面之缘的旅者平均每年离开10余人。每一个人都是挑战的目的出发,却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