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京剧四小名旦与《白蛇传》(五)内附珍贵历史图片

五、四小名旦与《白蛇传》各有渊源

张君秋先生是京剧旦角“张派”艺术的创始人,“张派”代表剧目中有一出《金断雷》,是张君秋先生独具风格的一出戏。张先生的《白蛇传》主要演出“金山寺”、“断桥”和“雷峰塔”三折戏,与田汉版《白蛇传》在艺术特色上大有区别。尤其是剧中“祭塔”一场,大段的“反二黄”唱腔难度颇大,是极为挑战正工青衣演唱功底的唱段。

张君秋在上海斌记更新舞台

主演《水漫金山 断桥相会 仕林祭塔》节目单

《祭塔》是一折很有特点的传统老戏,几乎囊括了旦角“反二黄”的所有唱腔。京剧界曾有“站死的《祭江》、坐死的《祭塔》、跪死的《会审》”之说,据说这折戏基本上有两种路数:一是陈德霖老夫子的路子,他传给了梅兰芳和黄桂秋;另一道蔓儿是胡喜禄先生的路子,尚小云继承后又传给了张君秋。

当年尚小云先生演的《祭塔》有100多句唱词,一段【反调】足足要唱半个多小时。张君秋在继承尚派的基础上又有发展,他看到有些观众看戏时后来就“坐不住了”,便对《祭塔》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保留精华的唱词、唱腔,把最早的《祭塔》【反二黄慢板】36句唱词定型为24句:

反二黄慢板未开言不由娘珠泪双流,

                            叫一声仕林儿细听从头。

峨嵋山苦修炼千年时候,

大不该下山来把偶来求。

【转反二黄原板在临安收青儿主仆同走,

                西湖上与你父会合一舟。

借雨伞两下里姻缘成就,

盗库银与你父惹下祸忧。

端阳节错饮了那雄黄美酒,

现原形惊儿父魄散魂丢。

为娘我盗仙草在高山行走,

遇白鹤险些儿娘把命丢。

那南极仙发慈悲天高地厚,

赐仙草救儿父才把命留。

实指望做夫妻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

反二黄散板我的儿啊——

【转反二黄慢你的父许香愿娘受折磨

恨法海将娘的机关猜透,

【转反二黄原板听法海言和语又用计谋。

趁梳妆用宝钵将娘罩扣,

镇守在雷峰塔不能出头。

娘好比月当空被乌云遮透,

娘好比瓦上霜日出方休。

喜我儿中状元占了魁首,

愿我儿封妻荫子

青史明标在万古留。

这样一来,演员唱得带劲、观众听得过瘾,所以很受观众欢迎。最后一句【反二黄散板】按老例儿要翻到高音2,很多演员此时已是强弩之末,能否善始善终全在这最后一搏。张君秋先生这里只用了一个高达6音的平腔,在力度上做了对比,照样能奔下满堂好。

张君秋《金山寺》剧照

张君秋《白蛇传》音响资料统计表

年代

剧目

主演

剧场

备注

1948年03月

祭塔

张君秋

上海中国大戏院

实况片段

1950年10月27日

祭塔

张君秋

香港娱乐戏院

实况全剧录音

1956年

祭塔

张君秋

中央电台录音

中唱密纹唱片发行

唱片

1957年05月17日

断桥 雷峰塔

张君秋 刘雪涛 任志秋

上海天蟾舞台

实况全剧录音

1980年代

祭塔

张君秋及众学生

中国戏曲学院

课堂教学录像

另外,张君秋先生也是唯一留下多部《白蛇传》音响资料的四小名旦,可以说是这出《金断雷》逐渐在张君秋的演出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被后人争相学唱。

宋德珠先生开创了京剧武旦“宋派”表演艺术,可以说他的《白蛇传》又是另一种风格路数了。

宋德珠《金山寺》80年代剧照

1941宋德珠挑班“颖光社”,正是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他在改编传统剧目《金山寺》时,后面加演“花断桥”和“雷火炼塔”的情节,充分发挥了自己“打出手”的绝技。从这以后,宋德珠每每贴演《新雷峰塔》,那别具一格的表演总能令观众如痴如醉。

1941“宋德珠之新雷峰塔别具一格”的报道

在《金山寺》中,宋德珠的整套“醉花阴”载歌载舞、仪态万千:

恩爱夫妻难撇掉

      因此上殷勤来到

      只怕他听佛法把奴抛

      枉担着辛苦勤劳

此段表演重在表现白娘子的人物状态:可怜、委屈、埋怨、担忧。“难撇掉”、“把奴抛”通过气息和腰部的一长一松和曲线柔和的形体来体现人物的委屈。“因此上”、“只怕他”展示了运用到极致而又协调的子午相。然后的“大刀下场”的亮相,宋德珠能硬跷矗立台上几分钟之久,如玉树生根,纹丝不动,观众总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宋德珠对于武旦形体动作设计,有开有合,有柔有刚,顺畅圆融,可以说完美地体现了古典美学的精华。

上世纪八十年代,宋德珠与女儿丹菊一起把《金山寺》的片段拍成了电视纪录片,可以说他是四小名旦中唯一留下《白蛇传》影像资料的一位名家。

宋德珠、宋丹菊父女拍摄《金山寺》

回首往昔,《白蛇传》的故事在戏曲舞台上已经驰骋了一个多世纪,时至今日依然久演不衰。历代名家在这出戏中创造了很多经典,这些精湛的表演艺术,被后人们或继承或运用到其他不同的舞台表演中,极大地丰富了京剧的表演方式。现在各大院团排演《白蛇传》,基本都是按照田汉的加工改编版本演出了。“改编本”固然场次紧凑了,故事情节更连贯了,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曾经为这个戏付出心血的前辈们,但愿这出经典的剧目的不同演出版本,能够被挖掘出来,并永久地传承下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