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昔阳:崇教寺
随北京古迹群在山西访古,昔阳崇教寺近几年一直处在维修状态,非常高兴在维修中可以看见更多的木构维修细节,维修状态的细节游客很难看到,其实寺庙维修的工程不大,但寺庙周围民居的拆迁工程很大,可以说附近全部民居都已拆除,这个成本估计很高,放眼望去仅有崇教寺孤零零的独占昔阳最好的风水之地。可见昔阳未来规划中崇教寺的地位很高,如果说昔阳老城的地势像一艘杨帆的大船,船头最显耀的位置就是崇教寺,而整个船身就是精心打造的红旗一条街,这条红旗一条街的装饰画也是昔阳老城的奇葩之作,期待昔阳老县城凭借着这艘大船开启旅游的航行之路。
关于崇教寺的介绍资料不多,重点是“回”字形布局的特例寺院,这种寺院布局几乎是孤例,整体呈现四方形的建筑群围成一圈,中间留出四方天井,四边建筑无缝连接,在四角的连接处形成独特的结构,目前处在维修状态的建筑内部看的很清晰。据《昔阳县志》载,创建于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元、明、清各代屡有修缮。目前最老的大殿定位元代,第六批国保。网上介绍,崇教寺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50平方米,按功能分为四个大殿,前大殿、后大殿、左右配殿。四殿梁架融为一体,屋顶和四座殿身互相衔接,中间围成天井式院落。前殿和后殿均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六架椽前后搭牵用四柱,彻上露明造,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单栱计心造,耍头作昂式,昂为琴面昂。左右配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屋顶两山与前后殿相互衔接构成一体,斗栱亦为五铺作,彻上露明造,屋顶均盖青色板筒瓦。这种建筑的屋脊相连,前后殿比较高,有悬山结构露出,东西配殿低,进深又小,更像是通道走廊,从外面看像福建四方形土楼建筑,四方形外立面都是围墙,也叫做合围式建筑。
据说五十年代拆去四面大殿四周外檐斗栱,改为砖式墙壁,仅仅保留了面向院内的四周檐部斗拱,而这次大修的重点是恢复外立面的斗拱,在现场可以看到崭新的斗拱十分耀眼,而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抹去更过的历史痕迹,劳民伤财,到目前为止,崇教寺的改造项目进行了许多年,仿古建筑慢工出细活,什么时候能修好还是个迷。
关于昔阳红旗一条街,“红旗一条街”原名上城街,是昔阳县老城的一条主要街道,与崇教寺相邻,开车到崇教寺必须走上城街,这是昔阳县地势最高的地方,一座高大的土坡之上,全街道的装饰风格刻意恢复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风貌,我们是开车路过,没有停下来拍照,开始以为是拍老电影留下的装饰画,回忆昔阳县最辉煌的时期。那时候全国人民来昔阳参观,农业学大寨,街道墙面上是红色图腾,特大的“忠”字,一面面的红旗,熟悉的标语,比如“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继续革命、乘胜前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某个时期的特定产物,也是历史的痕迹,在物质极度贫乏的时代,昔阳人民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战天斗地。如今时光倒流,梦回纯真岁月,不失为一种有胆量的创意,可以称为昔阳专有的怀旧创意,为特色旅游添砖加瓦。
关于“大寨人民公社旧址”,第七批国保,这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是昔阳县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做为1966年的国保单位,可能是前七批国保中最年轻的历史文物,也在山西众多文物中抢占一个名额,很不容易,我们拍完国保碑就撤了。顺便再说一个比1966年还新的国保,这次去西藏看到第八批国保中有1984年的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老白说这是最年轻的国保,为了这座纪念碑,期望走一次川藏、青藏公路。
关于“昔阳离相寺”,仅有一进院,一个大殿是宋代木构,而且是我寻找很久的“六椽栿”结构的大殿,非常少见。而一般宋代木构的建筑至少是前五批国保,而离相寺是第八批国保,与其它宋构建筑的国保批次差距很大,比较诧异,可能是发现的比较晚,其外立面在民国时期被改造成西洋的样式,有一定的迷惑性,而其内部保留了标准的宋代木构的样式,建筑外立面门窗与内部结构的反差,反而成为离相寺的特点,大可不必再改回所谓的宋代门窗样式,昔阳离相寺就是一座西洋门面的宋代木构,有自己的独立标签。
网上介绍离相寺位于昔阳县赵壁乡川口村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为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由南向北有天王殿、大殿。离相寺大殿现存建筑为宋代建筑,天王殿为清代建筑。民国年间维修时将大殿部分斗拱和门窗改建。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梁架为六架椽用两柱,砌上露明造,斗拱四铺作,明间出补间铺作一朵,转角铺作出外向单斜栱,华栱伸出长远,切几头为长尖批竹型,保留了明显的宋代特征。柱头卷杀明显,普柏枋单薄,相交出头,阑额不出头。殿内无柱,梁架结构为方形六椽栿通架前后檐,栿头前后伸出檐柱隐藏在切几头上。六椽栿上置四椽栿,再上是平梁,皆用驼峰设坐斗托之。平梁和四椽栿施托脚。转角斜栱后尾和山面柱头上之耍头里转后尾叠压在六椽栿上中平榑的位置,以驼峰设坐斗承襻间枋。屋顶为单檐歇山顶。整体建筑制作严谨规范,是我国早期木构建筑的杰作。感觉很珍贵。
以上用两篇文章记录了昔阳四个国保古迹,为昔阳旅游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