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一,故宫中最可爱的牛牛本牛携众牛来给大家拜年啦~
更多精彩视频请前往微信视频号、腾讯视频、微视账号查看
新年新岁人欢畅,牛年牛运共晴光!祝大家牛年增福增寿,岁岁安康!
了解故宫的人,对我一定不陌生。一千多年前,唐朝著名的画家韩滉在白麻纸上画下了我和我的四位牛同伴,这幅画便是如今鼎鼎大名的《五牛图》。它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无论是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价值都十分珍贵。
我们五牛虽然“出生”在同一幅画中,但各个形象不一,姿态各异,要说相同点,就是都神气生动得很!这一千多年来,我们受到过无数人的呵护喜爱,也曾流落海外,辗转回国,最终回到了故宫,并在文物修复专家们的手中重获新生!
说起牛,当然是本牛最了解。我们健壮勇猛、勤劳本分、忠诚善良,是人类的好帮手、好朋友。我们也受到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能够入诗、入画、入故事。
对于牛,大家并不陌生,其实在作为人们耕种的帮手之前,我们凭借自己强壮的身躯和无穷的力量,成为了很多氏族崇拜的图腾和神祇。那时的牛是被神秘化的,在形象上只突出表现某些显著的特点,例如弯弯的犄角。被提炼简化后的牛健硕勇猛、神秘威严,反映着那个时代对自然的敬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耕极为重要。机器化耕种发明之前,牛可是犁地的一把好手,加之勤劳肯干、吃苦耐劳的品格令人喜爱,牛便成了人们心中土地的象征。中国人重农时,在立春之日迎接春天的到来,祈祷新的一年农事顺利,是举国上下的大事。这一天,无论是宫廷或民间,都会举行“打春牛”的活动。别担心,这里打的“牛”可不是真牛,而是用泥做成的春牛。在清代立春当日,要将泥塑的春牛从午门抬入宫内,百官用彩仗鞭牛,寓意催促老牛下地耕田,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还可以求得一年的风调雨顺。“打春牛”这项传统也在提示农耕的同时,为人们带去了快乐与希望,蓬勃着生命的力量。古人在耕种时大多需要暴露在空旷的室外,为了躲过中午骄阳的曝晒,人们一般会趁着凉快的清晨或傍晚劳作,而中午就变成了人与牛一段“加长版”的午休时光。当大人忙完农活后,放牛这类小事就被交给孩子去做。于是牧童骑着牛在树下酣睡,在水边嬉戏,在田间游荡的场景,便成了文人笔下逍遥的田园风景。这种境界代表了归隐,代表了田园,代表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牛也成为了田园生活的意象。在古代,牛除了助人耕作,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拉车。据考证,牛拉车的历史,远远早于牛耕地的历史。人们以牛驾车,大多取其力大稳健。在汉代,乘牛车是简朴的表现,这种出行方式自两晋至隋唐普及起来,魏晋时乘牛车已经变成了文人们时髦的行为。从出土的陶瓷器来看,汉代的牛车俑还相当朴实,结构方方正正,而南北朝隋唐时期的车,则变得华丽多样,有长角的牛,高顶的车,会在牛车上贴塑各种花纹、装饰。文人们也开始重新审视牛的文化价值,它既符合儒家温良的品格,又符合道家无为的追求。不少人甚至舍弃牛车,跨上了牛背。汉代刘向《列仙传》记载:“老子西游,(函谷)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老子骑牛”的典故也多被后世引用,以此寓吉祥之兆。人们通常用“舐犊情深”来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慈爱,流传至今的诗句和故事数不胜数。例如元代贡性之的《题牧牛诗》就记录了一件小事:“溪童饮牛渡溪水,牛遇水深行复止。人知水深牛不行,谁知回头顾其子。”故事细小却令人动容,牛对于孩子的爱护便是它们仁爱之心最重要的体现。我们健壮勇猛、忠诚善良、勤劳本分、仁爱宽容,即便如今在城市生活中很难看到真实的牛,但我们仍然是人类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人们喜爱牛,敬重牛,将牛放在器物上,绘入书画中,用作陈设摆件、祭祀礼器、生活用品、书房用具......在故宫博物院的院藏文物中,有许多珍贵精美的展现,牛年新春之际,特为大家奉上“云上”文化大餐,将这些古老而精致的文化传承送到您的面前。故宫官方网站的“数字文物库”栏目全新发布15000件文物影像,并特别甄选100多件牛主题文物,推出“牛主题文物专题”,让您在线上尽情观赏,随时查阅。今年春节,全新版本的“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正式上线,全部186万余件/套院藏文物目录实现实时检索,满足观众对故宫博物院基本藏品信息的查询使用需求,进一步完善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服务社会功能。还有!别忘了到“数字故宫”小程序,抽取“故宫微信红包封面”或“牛”文物主题壁纸!为你带去牛运满满!
参考资料:王戈,牛年话牛,紫禁城,2009(01),P4-19。
视频策划 / 代清杨
责任编辑 / 李然 制图排版 / 鲁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