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个故事,关于地产里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
很久很久以前,写过一个虚构故事,关于我们在开发商里碰到的各种各样的故事,虽然场景是虚构的,但是里面发生的一个个故事千百次的在我的工作中上演。
我们很多时候感慨,为什么这么点小事,推进起来会那么的简单,但是不曾想过这本来就是一连串的事情
这一次,我尝试把一连串的环节都还原下来,希望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行业所谓的无可奈何与无能为力,本来就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被解决
我特别喜欢一句话,当雪崩发生之前,每一朵雪花都觉得自己是无辜的。但当灾难发生的时候,每个人都逃不了干系,且每个人最后都车毁人亡
今年行业特殊,不少房企又开始重压三四线城市,而下面说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三四线城市,希望这里面的悲剧,不会在未来上演
权当是个玩笑,看过笑过忘过吧,以下为正文
小卢是一个房地产新人,入行只有一年,被派到一个项目做销售助理
有一天,他发现项目现场有一个很诡异的现象,他们居然给到一个销售10%的佣金奖励,比例之高超乎想像。
所以怀揣着这个问题,他问了现场的销售老陈
小卢:为什么这里有一单的佣金是10%
老陈:这是给到二手中介的佣金
小卢:为什么要给二手中介这么高的佣金
老陈:这个问题太无奈,你去问老黄吧
小卢找到老黄,老黄是这个项目的案场经理
小卢:为什么我们要给二手中介这么高的佣金
老黄:二手中介已经成为我们唯一有效的营销手段,如果不给他足够的激励,中介就帮其他项目带看,对我们项目成交影响很大
小卢:为什么我们有效的营销手段只有二手中介
老黄:这个问题太无奈,你去问老万吧
小卢找到老万,老万是这个项目的销售经理
小卢:为什么我们这么依赖二手中介
老万:我们项目无法吸引客户来访,只有二手中介现在有能力带客户上门,我们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
小卢:为什么我们的产品无法吸引客户自然来访
老万:这个问题太无奈,你去问老邱吧
小卢找到了老邱,老邱是这个项目的营销副总
小卢:为什么我们的产品无法吸引客户自然来访
老邱:我们项目的整体产品定位与区域客户需求不同,当地客户不认可,所以必须依赖外来人口导入
小卢:为什么我们不能定位与区域客户需求相同的产品
老邱:这个问题太无奈,你去问老赵吧
小卢找到了老赵,老赵是这个项目的项目总经理
小卢:为什么我们的定位和周边客户需求不符
老赵:因为我们通过市场观察,区域客户购买力不足,只有周边客户才有可能撑起这么一个项目
小卢:为什么我们项目需要购买力强劲的客户来购买
老赵:这个问题太无奈,你去总部问老曹吧
小卢来到了总部,找到了老曹,老曹是这个项目的产品管控经理
小卢:为什么我们把项目的目标客户定位在外区域客户
老曹:因为我们希望项目的售价可以跳脱区域的价格,能够高于区域价格20%以上,所以把宝放在外区
小卢:为什么我们的售价要高于区域价格20%以上
老曹:这个问题太无奈,你去问老崔吧
小卢找到老崔,老崔是总部策划部经理
小卢:为什么我们的售价要高于区域价格20%以上
老崔:因为我们的成本累积以及超过周边售价售价了,就算高于区域内20%也仅仅是保本,并无获利行为
小卢;为什么我的成本这么高
老崔:这个问题太无奈,你去问老王吧。
小卢找到了老王,老王是总部的营销负责人
小卢:为什么我们的成本这么高
老王:财务成本每年15%,两年开发就达到30%,我们实在吃不消
小卢:为什么我们不选择快速开发
老王:这个问题太无奈,你去问老方吧
小卢找到了老方,老方是成本部负责人
小卢:为什么我们的财务成本这么高,可不可以往下降低一点
老方:我们的融资渠道决定了这么高的财务成本,如果你们产品研发可以快一点可能就部需要两年的时间了,也许一年项目现金流就可以平衡。
小卢:为什么我们产品研发花了这么长的时间
老方:这个问题太无奈,你去问老郑吧
小卢找到老郑,老郑是规划设计中心的院长
小卢:为什么我们产品设计花了这么长时间
老郑:因为这次我们设计的是和外界不一样的大平层类产品,因为产品比较新颖,所以设计了较长的时间
小卢:为什么我们要做风险这么大的创新型产品
老郑:我也不想,这个问题太无奈,你去问老杜吧
小卢找到了老杜,老杜是营销口的市场负责人
小卢:为什么一定要做创新型产品
老杜:因为项目楼板价太高,做普通产品必亏本,我必须采用创新型产品才有可能保证有盈利的可能
小卢:为什么项目的楼板价这么高
老杜:这个问题太无奈,你去问老潘吧
小卢找到了老潘,老潘是投资开发部的副总
小卢:为什么项目楼板价这么高公司还要拿这块地。
老潘:因为上市公司报表有需要,不仅要规定实现多少销售,也规定了一年必须花出去多少钱,而且拿地是经过集团老大默认的。
小卢:集团老大在哪里,我能不能问他一个问题。
最后,小卢找到了集团老大老秦
小卢:你为什么默认投资开发部拿这么一块有风险的地块
老秦:有项目是大家想办法赚钱的问题,如果没项目就是失业和倒闭的问题,你说我怎么选择
小卢:……
这一次小卢没有了问题,兜兜转转这一圈,好像听懂了一些,但好像什么都没懂,唯一稍微明白一点的就是:好像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的无可奈何。
正是这个无可奈何,让所有人都有了推卸的理由
但是这个无可奈何,到底谁来买单呢
突然小卢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一环里的所有人,如果有一个人发生了改变,坚持改有的坚持,这一切会不会不会发生,哪怕只是好一点点。
小卢没敢往深处想,搞不懂,也不想懂
最后小卢回到了销售现场,安安静静的做他的销售助理。
小卢做着销售助理的工作,看着老陈和中介结算着10%佣金,销售经理老万依然为拓客做准备,项目总老赵已经将工作重点转向大客户谈判,偶尔听说营销部的老杜会走访市场上的优秀楼盘,然后交给设计中心的老郑,然后老郑转达的意见是产品在地块里难以实施。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着
直到小卢接了一个电话
老秦:你好,小卢,好久不见
小卢:你是秦总?
老秦:对的,我最近在看一块地,有没有兴趣参与拿地过程。
小卢:好的,我明天过来报道。
这是一块三线城市的综合性地块,体量接近100万方,位置新老城交接的地方。我们允诺政府会造一个综合体,政府允诺我们除了商业,还会给到足量的住宅。一切看上去进行的很顺利。
作为拿地,首先需要判断的是地块整体的排布方向以及未来大概的收益程度
小卢找到了规划中心的老郑。
老郑:因为是初步的拿地排布方案,时间有限,整体的排布方案不做深度细化,目前以做足容积率为大前提,整体方向以地块价值最大化为核心做的排布。
小卢咀嚼了下老郑的话,觉得怪怪的,但是好像又说不出所以然,回了一声:好的,3天之后我们再沟通。
三天后,小卢拿到了方案
为了冲容积率,整体建筑排布异常紧密,且商业和住宅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干扰。
带着这个疑问,小卢问了老郑。
老郑: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排布方案都是初步的,我一周要做三块类似的方案,不可能细化,等拿好地之后我们会专门进行产品排布,放心吧。
小卢:好的,那我们先用这个规划给到投资发展中心做测算吧。
小卢把方案给到投资部的老潘
老潘看了眼图纸,就把规划图放进抽屉里,
然后说:小卢,现在大概的容量估测有了,你这边需要给我不同业态的价格,好让我们做经济测算。
小卢:只需要价格数据么,还需要其他数据么?
老潘:不需要了,现在地还没拿,其他的等拿地之后再来算吧。
小卢:好的,明白了。
这份工作是营销部老杜的职责,小卢要求加入市调工作,他们两人就出差前往了那个城市。
两个人把地块逛了一下,然后对着周边的几个项目看了一番,我们问了各种业态的价格,然后就出来了。
小卢:我们不要了解下户型结构、去化速率这类信息么?
老杜抽了口烟:我每个月要看15块以上地块,一年公司才拿2块地,我们要明白工作的主次关系,拿到地了我们再认真市调。
小卢:……
最后,小卢把数据给到了投资部的老潘
说到:住宅5000,商铺20000,公寓或办公7000.
老潘打开了一个EXCEL表格,还弄的很神秘的样子防止小卢偷看的样子。经过几次键盘的输入,老潘说到:这个项目可以做,盈利10%左右,符合公司的拿地标准
小卢:你测的是静态现金流还是动态的
老潘看了小卢一眼,好像很诧异小卢会说出这样的话:动态现金流比较复杂,和公司的融资渠道有关,没拿地之前,先算静态的就可以了。
营销、规划、投资三个口子最后出具了统一的意见,我们可以拿这块地。
最后如我们所愿,地块顺利被拿下,大家很开心,准备大干一场
规划设计中心去做细节的排布,投资开发中心在算详细的现金流,营销部对产品出具具体的方向和角度。
大家埋头苦干了两个礼拜。
就在某一个周三,三个口子召集说要开会,好像气氛不是很好的样子,
投资开发的老潘先行说话:虽然我们整体的方案可以实现10%的收益,但是我具体的看了下,能够产生收益的绝对值集中在商业上,因为住宅价格不高,基本只是勉强的保住成本,所以营销这边摆脱商业这块要努力。
规划设计中心的老郑接过话继续说:但是有问题,为了冲击容积率,我把建筑排布到最密集的了,所以出现大量的住宅骑在商业上,剪力墙都落下去,可能商铺的产品力有点弱。大家看一下户型,
老杜插话到:这种商铺肯定卖不出价格的,如果降低点容积率可不可以
老郑:下降0.3个点,我能保证商铺形态相对规整。
老潘:如果降低容积率,我们的土地成本会更高,从而产生的结果就是:住宅的成本也变高了变成亏钱的产品。慢着我再算下整个利润率,只有4%左右,这样的利润率和当时目标相差太多,老大肯定不会同意的。
小卢问下:能不能给点时间研判下,另外我看到商铺出现大量的三层四层的商铺,当初我们调研的商铺都是一二层沿街的商铺,之间的价格有大量的差别
老潘:不能再等了,地已经拿了,如果再拖财务成本又上去了,成本更加不可控,我们现在需要加快时间。
最后老杜发话了:现在其实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如果降低容积率做,肯定亏本,项目做也不要做。如果冒着风险把容积率做足,产品很差,风险会很大。好像两个比起来只能选择第二条路了。
三个月后,这个项目匆匆忙忙的开盘了,再三个月后陆陆续续有人开始离职了,没人再把这个项目放在心上,但这个项目却这样千疮百孔的留在那个城市里一直存在着
大概是70年
两年后,老秦和小卢再来到这个项目上
老秦说了句:你从这个项目看到了什么
小卢:我从这个项目看到了悲哀
老秦:所有的悲哀都能从拿地那一刻找到影子
小卢:所有的悲哀在当下已是无能为力
老秦:回去吧,下一块地会更好
……
故事本来到这里应该就是结尾了,小卢离开了开发商,安安静静的做一个旁观者,后来他看了有一年土地的疯狂出让地王频出,也看了有一年土地市场悄无声息,各种条件定向出让。后来他仔细想象,这一行有什么专业可以探讨的呢,当土地特别少的时候,任何判断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是你唯一的生命来源
后来,小卢又回去了开发商,一样在做拿地这件事,他带起了工帽,去了棚户区做起了拆迁,因为据说,这可能是未来唯一的土地来源
更多的专业,被放在嘴皮子上和钉子户说去了
ps:故事说完了,但是文字还没完,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前几天我推送过的一篇文章(一个…和地产无关的小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蓝字看一下,说的是一个护士,没有一点专业知识,就是凭着对用户的关注硬生生做了一个一个月3万美金但是却所有人挤破脑袋想要进入的养老小镇
这样的产品从一开始看从规划开始就是不符合房企开发逻辑的,我们可以从任何现金流啊、产品规划啊、土地出让啊等各种专业内容打趴她,但是别人就是做出了一个楚门的世界,就是因为对用户和产品的热爱
我经常在反思我们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有的时候是不是快了一点,好像只要快,甚至比别人更快的方式,才能够取得不一样的收益。但是往往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步子太大,忘了身体在哪里
我们很少会去考虑5年后的场景,因为太远,所以很多时候项目的未来都和我们无关,我们很少会去在乎未来项目的居民,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把他粗暴的划分给物业,甚至我们也不太会在乎以后项目要做什么产品,因为土地在手万事不愁
我想读完我这个虚构故事,在对比这个项目,或许会有更多的感触
以上为正文,真叫卢俊的卢俊,爱聊地产观的卢俊,所以你懂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