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仙侠剧的统一公式,从选周冬雨开始 | 对话《千古玦尘》总制片人杨晓培
从初上线被“群嘲”到如今以亮眼成绩收官,《千古玦尘》完成了一场“低开高走”的反转。
7月23日晚,《千古玦尘》正式收官,口碑与数据双双“逆袭”。截至今天,该剧在腾讯视频平台累计播放量突破27亿,位居腾讯视频内陆剧榜、猫眼全网热度榜、骨朵热度指数排行榜、德塔文电视剧景气指数等多个榜单榜首。
《千古玦尘》是杨晓培于2020年创立西嘻影业后打出的第一张牌。此前,作为业内资深制片人的杨晓培已有多部热剧傍身,包括《寂寞空庭春欲晚》《择天记》《扶摇》《全职高手》等。二次创业的背景下,《千古玦尘》是杨晓培“用力很足”的一部剧,136天的剧集拍摄期,作为总制片人全程驻组,选角、改编、特效、剪辑都一一把关。
正因如此,从《千古玦尘》中,可以感受到杨晓培对剧集市场的洞察、对新仙侠体系的思考,也能窥探到西嘻影业这位业界新秀的制作方法论与未来方向。
“大IP+头部流量”是把双刃刀
复盘杨晓培操盘的所有热剧,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大IP+头部流量。不过,在杨晓培看来,“IP+流量”是一把双刃刀,本身具备影响力的同时,也承载了大众期待值。唯有好的故事、高匹配度的选角及共情感的演技,剧集才能脱颖而出。
说到底,无论是IP还是流量,最终都是服务于故事。从这个角度来看《千古玦尘》的改编与选角,其实都是围绕着“把故事讲好”这一核心。
IP改编方面,《千古玦尘》的故事线相较原著有较大的改动。剧集的剧情架构以倒置的形式呈现,原著中的上古被提前到第一世,通过这样的调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剧的门槛,同时也更为直观通透地呈现整个世界观背景、人设定位与人物关系。
在基于剧集的叙事节奏进行故事线调整的同时,《千古玦尘》最大化地保留了原著底色,并且邀请了原著作者星零带领编剧团队,共同完成剧本改编。因此,无论是对“原著粉”还是没有看过《上古》原小说的观众而言,改编后的《千古玦尘》相对“友好”且最大公约数地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
好故事有了,主演的选择则是另一重中之重。虽然开播后,外界对于周冬雨饰演的上古争议很大,但杨晓培向「深响」表示:选择周冬雨,主要是基于角色的匹配度。当初她在看到跳脱以往仙侠体系女主设定,性格活泼灵动的上古时,第一想到的演员就是周冬雨。
在杨晓培看来,周冬雨无论是在对角色的认知理解、演绎的层次感与共情感等方面,都超出了她的预期,“像冬雨的哭戏,并不是套路化的撕心裂肺、大开大合地哭,而是给人一种悲情式的悲剧感,她精准地将电影的表演体系融入到电视剧中,并以一种自然、共情式的落地手法,完成了人物塑造。”
打造新仙侠体系
近年来,仙侠题材成了古装剧的重要分支。在杨晓培看来,这类题材由于拥有极为精准的目标受众,且更能直接抓到年轻人的美学系统与诉求,因此一直保持着市场的热度。但内容同质化与流水化,缺失明显的新意,也是这类题材面临的一大问题。
当初在开发《千古玦尘》的时候,杨晓培便带领团队,对这类题材的市场刚需以及市场痛点,进行了相对全面的分析与前瞻性的洞察,最终决定走一条区别于传统仙侠认知的差异化道路,而新仙侠体系便是团队致力打造的方向。
首先,在剧情结构上,《千古玦尘》刻意规避了套路化的“三生三世”。虽然,在早期的仙侠文学体系中,这一模式是一度风靡的审美趋势,但随着后续影视化后的同质题材越来越多,观众的新鲜感也在不断地被消磨。因此在剧本创作阶段,《千古玦尘》便有意弱化了其中的“转世感”,更多地以人物的“觉醒”作为故事脉络的推近。
其次,在人物设定上,古灵精怪的上古也打破了大众对于以往仙侠剧女主总是“仙气十足”的刻板认知,而男主白玦与上古的情感故事线铺陈得也更为完整,跳脱了玛丽苏套路的窠臼,以更贴近当下情感表达的方式勾勒出一场双向奔赴却又不失自我的清爽仙恋。
在美学呈现上,《千古玦尘》的一大创新则是将敦煌的美学元素植入剧中,对东方美学的演绎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迭代。开拍前夕,杨晓培也带领剧组奔赴敦煌,进行实地采风,像女主上古在神界所居住的朝圣殿,其整体曲线的造型便来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线条,建筑中柱子的柱础、栏杆的花头也取材于敦煌壁画。而在服装造型上,杨晓培也推崇采用“极简化”的风格调性,“大家也看到我们这部剧的人物造型,在色系上都相对纯粹、简单,摒弃了传统仙侠剧高饱和的色彩审美,融合中国古代美学的极简理念,甚至在人物的发饰设计层面,我们也要求造型师尽量做到化繁为简。”
此外,在特效制作层面,《千古玦尘》也突出重围,广受好评。除了特效工作前置化以外,杨晓培也一直追求特效审美与美学体系的融合与一致性。在她看来,“国内的特效技术,其实已经相对很成熟,但特效的进阶并不是单纯地花大价钱,而是要同步提升审美,与内容的调性一样,要有所输出,有所表达,让特效兼具美感与流畅感。”
系统管理流程+优质内容
打出差异认知
《千古玦尘》于2020年5月在横店开机,但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内,就实现了后期、送审、上线播出。这对于一部体量庞大的古装剧而言,其制作周期的提升与效率的最大化,无疑都走在了行业的前列。而这背后其实也是源于剧组工业化、系统化的流程管理,这也是杨晓培近六年来一直探索并坚持的事情。在杨晓培看来,剧组工业化、系统化的管理,能最大效率地保证剧组创作的生态平衡,同时约束项目按预期的管理进度往前推进。“项目不超期、不超支”也成为了她对项目统筹管理的基本底线。
去年,杨晓培离开柠萌影业,二次创业成立西嘻影业。原本倡导“项目立人”“一年专注一部好项目”的她,并没有将此纳入最初的预设计划中,“我只想纯粹地、好好地做项目,但后来当你发现市场关注度以及周遭的期待值越来越高,已经不能让你一年只做一个项目,需要系统性地开发以及更多的内容储备。到最后,一群小伙伴都信任地跟随你,慢慢地就变成了一种责任。”
虽然刚刚成立仅一年,但据杨晓培介绍,西嘻影业在头部内容的储备层面,已有了近五年的储备量,而她也希望公司能在未来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保持每年3-4部的产能,并不断在新的领域进行更多的探索。
采访中,杨晓培对于公司的发展以及《千古玦尘》的逆袭成功,都反复提到了腾讯视频的加持。据她介绍,从《千古玦尘》项目筹备期开始,来自腾讯视频制片、运营、宣发、商业化团队,都与剧组保持了紧密的联动,贯穿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可以说,《千古玦尘》的每一重要节点,平台都会与我们深入讨论、联动,同时给予了我们大量的资源组合,也正是平台对我们的加持,才共同助推了项目的成功。”
“面向年轻受众,致力于打造优质头部内容,并积极拥护互联网与产业上游。”这是杨晓培对西嘻影业的初步定位。在她看来,一家影视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最为核心的竞争力还是优质的头部内容,“在这个行业里,内容为王是永恒的定律,也是你锻造优势的行业通行证。”而对于一家新创公司而言,交出的第一份答卷《千古玦尘》的成功,无疑为西嘻影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让它在风云变幻的剧集市场中,给人以更多的想象与期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