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秦始皇陵至今未开,德国专家通过仪器扫描,终于得出答案

公元前210年千古一帝阖然离世,就此长眠于那个他13岁时便已经开始建造的庞大陵寝之中。对于耗时37年动用人力72万建造的地下宫殿,其工艺水平及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可以说同时代下,没有任何一个帝王的陵寝能与之匹敌。因此外界一直流传着秦始皇陵珍宝无数的传言,古往今来趋之如骛的人不计其数。

而秦末乱世,近水楼台的项羽便第一个打起了秦始皇陵的主意。他进入咸阳后便让士兵找寻秦始皇陵的方位,不仅想要盗走其中珍宝以作军饷还想要鞭尸以泄愤,据记载项羽为了达到目的动用了30万士兵耗时一月有余,结果是地面建筑尽毁,周遭坑洼无数深达数丈但终究没能找到秦始皇的棺椁,最后只得悻然离去。其后汉高祖下令保护还安排专人守陵为后代帝王所效仿,但终究难得安稳,在世人眼中,他是开历史先河横扫八荒坐拥天下的千古一帝,他陵寝中奇珍异宝自然当时来自四海八荒的天地精华。以至于陵寝封土以后便从未消停,新莽的赤眉,魏晋的石虎,唐末的黄巢,五代的温韬,民初的刘镇华等等,除了这些书中具名的历史人物光顾以外,那些不见经传的盗墓贼更是不计其数。

而宋、明、清三朝都对秦始皇陵进行了严密的保护和修整,这才使得今天的我们得以目睹秦始皇陵的大致原貌。然而,今日科技飞速发展,但对于两千年前的秦始皇陵却束手无策,这难免让人费解。除了坚持“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的国家规定外,这一项庞大的考古工程还因为技术设备的限制让人望而却步。

除此之外,墓室未被破坏的猜想还与其中机关无数有关,据说李斯当年主持营造的时候集齐了六国的能工巧匠,不仅要满足古人的风水观念还必须防止盗墓贼的入侵,为此还在墓中投入数以万吨的水银。传言那些试图进入墓穴的人都会因为机关而就地陪葬。秦始皇生前不遗余力地让徐福寻找长生之法,为了等到徐福归来而保尸身不腐,使得人们对墓中情形更是心弛神往。在后来的一次联合考古行动中,德国专家采用先进仪器扫描,内部轮廓大致呈现,同时还新发现数十座小型墓葬和陪葬坑,其中“热异常”显示明显,似乎墓室仍处在一个循环的稳定状态下。

而这种平衡一经打开,必然遭到破坏,其中影响不言而喻,除了文物本身的损毁之外墓室结构也难免成为废墟。而历来对秦陵的挖掘态度也争论不休,2000-2012年陕西省就曾多次向国家文物局以抢救性发掘为由提出秦陵发掘计划,结果都遭到了否决,随后秦始皇陵博物院长声明“百年之内对秦陵之钻探不发掘”。事实证明,不仅不能主动发掘,即便是勘探和抢救性试掘也必须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进行。而主动发掘更是万万不可,尤其是墓室等关键部位,虽然秦陵的考古历程已有数十年,但对墓室的情景仍旧解释不足,包括其基本形式、结构及布局都仍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连基本的解释体系都没有。在理论与科技都不足以担此重任的情况下,挖掘秦陵显然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空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