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很容易出汗,你以为在排毒吗?

桥边姑娘 海伦 - 桥边姑娘

为什么有些人动不动就出汗?比如说别人吃一碗饭没有什么感觉,而有的人还没吃半碗就满头大汗了,甚至是后背、前胸全是汗。再比如,别人去爬山,身上是微微汗出,而有些人才爬半山腰,豆大的汗珠往下流!还比如,天气不热,我在家坐着都出汗,别人都是好好的,为什么我爱出汗呢?

上面说的这些出汗的症状都叫做自汗,我们把它叫做“动则汗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汗液它是怎么产生的?中医讲“阳加于阴谓之汗”,就好像我们在家里面烧火一样,炉子底下有火,叫做阳,锅里面有水,叫做阴。炉子下的火把水烧开了,或者烧得半开了,上面冒出蒸气,蒸汽最后到了锅盖上,形成了水珠,我们就把它叫做汗液。

所以阳加于阴,谓之汗。那为什么有些人汗多,自汗呢?阳是正常的,阴是正常的,但是人的体表的固摄作用失职了。出多少汗是我们体表固摄作用决定的,谁在固摄?是气在固摄,所以“气虚则自汗”。

那么明白了,自汗是由气虚导致的,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

大家都很清楚,气虚了我们就补气。仅仅只是补气就能把汗止了吗?不一定,很多人已经自汗比较长的时间,而且每天如此,长久下来一定会丢失津液。因为津液在人体当中属于阴,所以,在补气的时候,我们还应该生津。

补气生津,让汗该出来的时候出来,不该出来的时候不出来,也就是敛汗。所以,对于气虚的患者,要从“补气”,“生津”,“敛汗”这三个层面上去进行调理。

那么我们可以选几味药,人参是既能补气又能生津的,黄芪也是补气的。我们再来说说敛汗的,五味中的首味是酸味,酸味常常与涩味放在一起讲,涩是一种收的感觉,这种收就叫敛。酸味的药物可以敛汗,有一位药物是五味俱全,以酸味为主,既能收敛还能生津,那就是五味子。

还有什么生津的药物?天冬、麦冬。可能有人从这几味药中就可以看出端倪了。人参、麦冬、五味子,这是中医里边一个经典的方子,叫做生脉饮,一补一养一敛。一补叫做补气,一养叫做养津,一敛叫做敛汗。一补一养一敛,共同起到了养阴生津的作用,还起到了敛汗的作用。所以,这三味药合到一块用效果很好。

很多人说人参很容易让人上火,那么我们可以把人参换成西洋参。说一下用量,西洋参1.5g,麦冬6g,五味子3g,按照1:4:2的比例泡着喝,效果就很不错!

有了补气的了,有了生津的了,有了敛汗的了,按道理来讲效果应该不错了。但是请注意任何事情都是动态的,在你每天自汗的过程当中不仅仅丢失了津液,而且本来是气虚导致的自汗,现在在汗液丢失的过程当中气可能就更虚了。因为津液可以载气,气可以随着津液的脱失而脱失,所以,这种人气虚了,不仅仅是不能固摄津液的问题、出汗的问题,这种人还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易感冒,动不动就感冒了。每年冬天别人都没事,而他有可能感冒四、五次,并且夏天也经常感冒,这种症状叫做气虚感冒。

我们人体的阳气,时时刻刻都在固护着人体的肌表,而自然界的邪气,无时无刻不在窥探着我们,总想伺机入侵,人体的正气和外界的邪气,时时刻刻在我们体表做斗争。

当我们机体阳气虚的时候,固涩不足,所以邪气就趁虚而入了。就等于我们的机体感受了外面的邪气,引起了怕冷、发烧,浑身难受的感冒症状。感冒,就是感受冒犯了的邪气引起的,而这种冒犯不是由于邪气盛,而是由于正气虚导致的!

所以平时如何调理,我们不要让邪气进来,那我们唯一做的事情只能把正气补上,让他不虚了,外邪就难以侵犯了。

既然气虚,那肯定就要补气,我们可以用黄芪。脾为气血化生之源,所以用黄芪补了气的前提下,我们要让机体有源源不断的气,所以要健脾,一般情况用炒白术。还要防止外邪的入侵,因为风为百病之长,所以还要做到防风,正好有味中药就叫防风。那么这三个药放在一起既补上气了,又生气了,还给你防御住了,所以古人把这三味药组成的方子叫做玉屏风。如果这经常感冒就可以用玉屏风,玉屏风也是有中成药的。

一般自己在家用的黄芪是炙,用多大的量,按照你的具体情况,大概15-30g,白术一般用10g就可以了,防风用6-10g就可以了,按照这个主方去配。用这个方法治疗以后,疗效很持久,因为它把你机体本身的机能给调动起来了,让我们自己强大了,所以外邪就难以侵犯。

最后再总结一下,经常性感冒就用玉屏风,如果说有些人经常性的自汗,那我们就用生脉饮。生脉饮中有西洋参、麦冬、五味子,还建议大家在生脉饮的基础上把黄芪用上,因为黄芪本身就可以益气固表止汗,用的量15-30g。

四味药可以再加一味浮小麦,用30g即可。如果泡着喝用量可以减少,黄芪10g,浮小麦10g。如果你是煎着喝,那用量就大一点。浮小麦是止汗的。黄芪益气固表止汗的,麦冬养阴的,五味子敛汗的,西洋参益气生津的。

中医治病疗效很好,有些人会讲,说我吃了半天中药没什么效果,那是因为没对症,道理没讲明白。中医治病一定要讲道理,西医治病也是一样,把道理讲清楚了,道理理顺了,然后按照道理去用药,一定是见效的,而且效果会比较好!

当然这是对一般的患者,如果说出汗出得很厉害比较重,那么还是建议你先找医生,为什么呢?你找医生去看病,尽管他还是给您开补气的、生津的、敛汗的,但是医生再帮你诊完脉,看完具体情况以后,他可以根据你具体的情况用药,在剂量上面做调整,剂量的调整在中医里面也是很重要的。

好了,两个问题,一个自汗,一个感冒,其实这两个问题常常是相互影响的,单独的问题,单独调理,两个问题都有合起来用,按照上面的方法,自己在家就可以轻松调理!

庐山青年·中医小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