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有志于行合乎德
图:乔小龙、雨石作品
文:叁子
经常写作文讲道理,又或者坐而论道,而日常生活天天要过。所谓道曰日常,而百姓不自知。于是老百姓就会觉得大道理空洞,甚至是忽悠,一套一套的不落地。那么古人又怎么思考这个落地的道理的?
乔小龙作品
《易.益卦》就说的是增益的道理,任何大道并不是靠语言来论证和推广的。“有孚惠心,勿问,元吉”,诚信的心,不需要多说,自然是符合大道的。说的就是实施和执行吧!没有把形而上的道理演绎成形式化的技术实践,没有把形式化的条条框框执行到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皆是枉然。
把形而上存在的能动力量转换成为物质世界的真实所有,老百姓就会无限欢喜。将形而上的法则、规律之"在",规定为器物必然遵守的道,百姓才能领会并体验到她的功用。"能够解决关键问题",说明大道的整生逻辑确实值得人们祝福庆贺。"有利于大道机制的连续发展",正如在江河中乘舟而行,一帆风顺,就会领受到形而上之道的世界是永无止境的。天地相合,化生万物,其中的道理千条万条,数也数不清。但是,时空一体,相偕共进,则是大道真、善、美的直观体现。
雨石作品
那么再反过来看问题呢?社会找到了往上发展的形式,人们都能和谐相处。这时候的道理是什么呢?“增益”“益生”,这些都是动词吧!仍然是讲有益的道理。
#释美集#3.27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