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可能一直是块贫瘠的土地

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东亚地区可能一直是一个隐蔽的贫瘠之地,并不很适宜人类生存,起码没有欧洲那么肥。于是在我的一个群里就跟大家这么喷了起来:

中西方的比较有很多角度,但是宏观的比较不多,比如说远到旧石器时代的比较我就没看见过。是不敢?还是不能?还是不想?我不知道。

总之,我在2015年出版的《新文明简史》里面已经开始这种比较,之前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深层比较。结果吓我一跳。

原来在旧石器时代欧洲就比东亚先进了,而且是领先全球的先进。看看下面的莫氏线就清楚了,在一百多万年时间里东亚一直是落后的,说明非常恒定,就说是气候不事宜那也算是个原因。

然后是旧石器时代末期,人类的文明最高峰就在欧洲,大约4万年前欧洲已经出现骨笛了,中国的第一支骨笛是河南贾湖的,大约八千年前左右。这差距有多大?几万年啊。还有其他的艺术品种呢,骨雕、绘画,欧洲当时已经是全世界的中心。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即便在旧石器时代欧洲地区就是比其他地区更事宜人类生活的。

东亚可能一直都是贫瘠的土地。这可能马上遭遇一大批人吐槽。仅只用微观历史,从农业社会的土地方面的老眼光,是看不出来这些隐蔽的问题的。

从人的进化看,欧洲人与亚洲人主体R、O分开仅只是2万多年前。我们原本是一模一样的现代人,但发展了2万多年后,今天看完全不同了。头发眼睛身板都不一样。欧洲人普遍比东亚人高10厘米左右,欧洲人比亚洲人威猛得多,所以第一批欧洲人来到东亚就称呼亚洲人为“东亚病夫”。这说明,在过去的2万年里,自然环境方面欧洲超越了东亚,因为人的身高身材就是食物与营养造成的结果,并且这个现象并非是近代,是自古如此。

再往远里看,欧洲地区80万年前还有一群人,尼安德特人作为猿人进入旧大陆北方的欧洲发展。实际上就是他们创造了旧石器时代的欧洲辉煌,不是现代人。传统认为旧石器时代的辉煌是现代人的杰作,我一直怀疑就是尼人的杰作。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那些艺术品多半是尼人杰作。最起码是尼人与现代人的合作结果。为何其他地区的猿人都死了,只剩下了欧洲的猿人?

所以,问题很清楚,说明欧洲最适合人类生活。不同的人类到欧洲都会很发达,与人种都没有关系。,只与地域有关系。东亚猿人都死了,尼人还活到几万年前,而且还活出了风采。

从微观层面,可能不仅欧洲的气候更适宜人类,而且因为欧洲的地理状况、地缘状况,这都是与东亚的不同之处。比如距离非洲这个人类发源地就比东亚近,而且中途没有青藏高原的阻隔,所以人类可能更容易地补充进欧洲而非东亚地区,所以使欧洲文明发展可以持续。

最重要的是,欧洲是由诸多的半岛组成,它是一个水陆资源平均的地区,而东亚则是内陆文明,经济构成比较单一。这种状况使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欧洲人更容易地度过一些农业饥荒,因为可以有海洋或水资源进行补充,但东亚就不行,东亚动不动就发生人吃人的惨剧,历史记载的平均十几年一次,欧洲非常罕见人吃人。欧洲许多地区不仅是兼具水陆,甚至是牧业发达地区。但东亚整体是相对非常单一的,汉人生活地区就是农业。

东亚地区西高东堤,河流是二江浑水向东流,黄河从河南开始经常是一条悬河,定期大规模泛滥,河南地区开始的东部淮河流域,乃至整个华北平原都不适宜生存,大禹治水之后的文明时期才开始出现繁盛的文明。

欧洲内部地理上没有极端的地理条件,地理相对平坦,这在拙著《文明大趋势》里讲过。东亚的极端地理条件相对更多,又是高山还是沙漠包围,欧洲相对几乎可谓风调雨顺。

这些不同情况,在2万多年的时间里积累下来,数次死里逃生,可能就是东亚人矮小的原因吧。就饮食方面,也明显遗留了痕迹,比如中国人几乎什么都吃,欧洲人在吃的方面相比就非常挑剔。欧洲人不吃的下水在中国人这里都是宝贝,中国人的发酵腐败食物体系也很发达,如泡菜熏肉等,西方人也不是特别爱吃。这些都说明了欧洲是比较富足的,因为他们吃生鲜食品。

这个话题可能非常复杂,以上是群里闲聊提及的一些因素,记录下来大家继续抛砖引玉。

购书请点击 原文链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