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心堂“说说”选 33

少年时,不知有过多少“我要成为谁谁”之愿。今不觉半个世纪过去。面容无可逆转地日益“沧桑”,幸此心依旧未违少年。而自我认知则亦颇为有变:我谁也成不了,且似也不必成;我只做好我这“江南达者”,就行了。

做一个兼有传统西学及西艺功底、同时融入当今世界文明潮流的现代型华夏文士与画者,是自己的夙愿。经过整整半个世纪的倾情与努力,自感已渐达成这个目标,庶可听凭己心操弄手中之文论、诗词与书画等理应属于中国文人之“活计”。且在此纯粹“自我塑造”之漫长过程中,虽十五载(1986年起至上世纪结束)屡涉“商海”,则幸其心志不变而性情转益豁达,并于劳碌中得存相对强健之肌体,还守住了一份“老有所养”的职业,遂令而今不致遭受任何无端之“卡拿”。所以想来毕竟还是蛮觉欣慰的。既如此,有甚“后顾之忧”,继续上道前行吧……

让“天朝画坛”那般有爵有位者,在这如莲老人画作跟前自惭形秽吧!倘其尚存基本良知的话。自然,或其中犹有尸位素餐之人,至今亦抵死不愿承认这草野之中的真画者;甚而至于哩,彼等或一面以“客观存在”为自家辩解,一面还窃以为“尔又怎的,咱才'在生享受待遇’了”……

    ——转发刘知白画作微信帖之按语

境界的辽阔,决定行程的高远。因此,对于艺者来说,拓展境界,永远是第一位的。

算来,旧日“文债”(《画中游》“附记”与“补遗”)亦只得百把篇尚未偿还了。孰料就在这偿还过程中,头脑中不自觉地,又冒出了若干文题及想法,且是掂量之下,也觉得还真该写写。咳,于是,怎就又象是欠下了好些新债。只好又将它们排列在亦在慢慢写着的文章《颓楼品画》(续篇)与《蜕心堂辨论》等之后罢……这些新的陆续也得偿还的东东,其中有的须是专文,有的则只须片段之言而已。为备忘怀,一总拉拉杂杂先行拟记于此——

《艺术契约论》

《新山水画诀》

《古今中国画辨》

“手扎”倡议

“艺术理论家”该画画吗?

关于“书画家”之谓

日前所拟“好山水”必须之四条件,扩展于它画。

自析文魄。华仪外,欧风。三大不朽典型,涵及于东。普世。

快餐文化倘有百来部大书打底。框架内(关键是否形成)填充……

一世“反实用”……

作者自述之作用,首在于令一切旁人所言,只可与之相互作为印证,而再也不能另行“不靠谱”之生发……

整体之“华夏气象”与“地域特征”,毕竟有别于“地方小趣”——其直接决定画格之高下。(例:“下里巴人”味、“小镇景物”及“盆地意识”等)

诗词书法,应以古人之作为准则;文与画,却理当“逾矩”。尤其后者,必须……

………………

每年“十·一”小长假后,都有一种被耽搁了的感觉,总要抓紧时间多画上几幅,才觉舒服。或这也真是不可救药的“毛病”吧,呵呵。近日里,除亦将这次在綦江得来的感受“趁热”画出、且觉《横山暮月》一画还不错外,仍接前事,作巴厘岛海神庙之景三帧:《天风劲拂海神庙》、《一滩风浪终将息》与《轻风小浪逐神滩》,皆觉有感。似乎自家特别画着这山海之间的景色感觉称手?——好些日不摸翰墨,那“卖油郎”般的“手感”,真的是都生疏了好一阵子哩。不过总算是很快便又找了回来……同时心下暗想:这“天然善画海景”,是否也与祖籍毕竟与海相关,有些瓜葛呢?

因采用网盘,同时再另加上电脑本机各类备份,不禁使人联想到那“三窟”之狡兔、甚至于各色各样难述其窟之数的妖兔、魔兔、仙兔……不涉及于此者,当然也是体会不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与乐趣的。呵呵。

将昨日铺开的两幅墨稿渲染收笔成画。一曰《神滩侧畔 激浪喧腾》,一曰《岛礁从古通神意》,俱为巴厘岛海神庙景色。依旧以“大写间自带细节”之手法表现,幅中确有风起云涌乃至一二神奇之概。余墨一气书己词三首:《市桥柳》、《四园竹》与《思归乐》,皆为今春江汉游所得。此之所感者,己之“八艺”中的前四艺,“画”(中国画)、“文”、“诗”“书”,经过半个世纪不懈的努力,今,终于可以一并为之了。尤其题款撰文,亦总是会“因境修辞”,甚至于不觉间便会自然用到“汉语诗律学”中诸如平仄、拗救之类的东西,以求同得文词与音韵之美。且是联想到,以此为之,纵有万千之画,题亦岂得雷同!由此不禁也念及早年每见巴渝地区某“葡萄名手”,一题句便常是“硕果累累”。当时此事便令己窃笑;今思之,又何可怪其人也……当然由此亦益见文学素养对于画者之紧要。驻笔随感之言,愿今之有志于翰墨丹青之艺者共勉。

戏将当日于印尼巴厘岛“跃越”(飞行时间忒短暂,一二十分钟,几乎起飞便到,因以是言之)向龙目岛时,连同初至龙岛后所得观感挥扫成《俯看云下水澄空》、《今观龙岛暮云平》两画。纯粹尝试而已。不同时代之社会生活,予以文士与画者绝然有别于昔时之感受,因而势必也就对这“墨戏”之作,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如何于画中处理它,确实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微信歌·

一、

微信微信,也只微信。

微微相信,哪能全信。

最多略信,作个资讯。

倘得验证,方才深信。

二、

阅读微信,将疑将信。

转发微信,非全不信。

些许议论,供君考证。

若还都信,或没耳信。

三、

原创微信,源于自信。

不违本性,讲求诚信。

世已失信,才靠此信。

无法查证,去问他信。

近日有几事令吾有感。一是不知为何,忽又有三二拨人,或电话,或电邮,重新再来“鼓动”吾画加入“传世名家大型专题邮册”(此次以“中国梦·文化梦”为主题),同时亦将几位已然入编之“体制内成功人士”画作打样稿相召劝。吾对类似之事的意态,前已于《静观今之“造星运动”……》一文内明确表示,当然不会改变主意,遂以以下语言不失礼仪地回复:“感谢贵方看好。只在下自感此所列之例皆为当朝艺界有头有脸之士,如达某这般草野之人,似不宜与之并列的,就不准备参加了。再次谢谢贵方看重达某。”倒也真是不知其原将达某视作何等样人。或然,亦是得知咱前次进入了那“美丽中国”邮品之事?此为其一。二,又有邀吾将画作“打制上'北京八达岭新长城中国文化主题书画墙’以永传后世”、兼请吾人为其事题辞者。表面看来,此当然是为“殊荣”。然其也有个附加条件:须得自出“工艺制作费”。醒眼以观,这还不依然就是“造星运动”的另一形式。再者,看了看众多已然“上墙”之士与主办方那些“掷地有声”的语言,却反是益发坚定了自家的信念。唉,这真真也是“具有中国特色”之举啊……第三件事则来自民间,却实实在在令吾心禁不住有些暖融融的。——日前,又有若干网友在吾中国画连载帖、“画中游”系列帖及诗词帖中分别热情留言道:“'浑天成纳万象,澄静水泛崇光; 涉虚灵远狂怪,缘尘世类仙乡。’仅此二句,已见先生之炼达,细读收益更多!深学问好!……'精研艺术 细品人生’,很有境界,学习……有味!有才!值得学习与欣赏!赞!!!……气象正大。欣赏!……简笔山水,简而有物……苏州人路过,膜拜不已!……这些画有想法,有值得玩味的地方。很不错!像写生。又像在叙说一段往事。或是一篇散文、诗歌!哈哈,欣赏了……每品惊羡,品赏,叹羡先生墨宝!问候!”“先生真正大才,……特别对先生的成才之路尤为敬服!”“委婉道来,寄兴幽远……多产作家,字句越来越精炼了……童先生大才! 赞一个!……十几年来,先生一直坚守本坛 ,受学生深深一揖。……见人善,即思齐 。吾辈当以先生为榜样。再受深深一揖。”须知这些人皆与咱非亲非故,亦不存在任何利益关系,纯粹就是对咱所为之事发自心底的嘉赞而已。是啊,为此,咱甚至于都不能不想到某个“过时”的说法:人民心中,自是有着一把秤。——再者,也就不能不对咱“草野艺者”的“成才之路”感触尤深。这儿就略以画为例罢。象眼下这中国社会,学画之人,真是数以百万计,而最后能够在艺史上留下痕迹的,不过区区数百人而已(尽管抵至现今,听说官方“协会”之人累计已至达数万之巨)。看看这是什么样的比数或几率!且还别说这“成功”,原本只是“万一”的机会,绝大多数习艺者永远也不会为他周围以外的世界所知;而就连已然开始“浮出水面”之人,从其“初彰姓字”之时起,直到社会渐渐有个基本“定论”地承认与接纳他,一般也都还有着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甚或这个过程,压根儿就是其本身的生命所“耗磨不起”的。固然,如若象达某般,久已决意献身艺文而置一切利害于不顾,倒不说它了。但退一步说:倘是达某自家还有至亲或密友的后辈之人也要走这路的话,那咱真会是得要出于顾惜之情,对其“晓之以理”的。咳,也难怪当初为何听说连吴冠中,都决不允许他的后人再学画呀!当然,象这样说,好象也将“从艺”看得太“悲壮”了。其实若是照另一种做人的观念看来,确实也没必要让自己“这么累”;轻松快乐地活上一生,真的是也多好哇!但,话又说回来了,陶冶于艺境中的那种无可比拟的快乐,这个世界上,恐怕的确也真是很少有人能够完全体会到……这一点,不说也罢。诚所谓“路是自己选的,好赖都得认了”,呵呵。所以不如还是就以自己之前曾说过的几句话,来表明自己一如既往的态度吧——

不弃理想,不忘目标,不变方向,不废过程。品透凡生以成精艺。

永怀高远志,兼具澈澄心。生命不息,前行不止。努力行步时,不忘观赏、吟味与爱护沿途风景。寓欣慰于进步,当反思于挫折。对襄赞、认同心存感激;对诘难、讽喻、唱衰及不以为然等等,皆不予挂怀,一笑置之……

…………………………

此“杂类”菜单中所示文字,多属只限于在小范围内传布者。自家此生既已许之艺文,是以向来为文从艺,偶亦喜来上点抒发文人情怀的东西。此“说说”也,自当只为俗生之零星感悟。本组文字,大约得自2016年。

顺附上某位网络友人对吾这等草野艺文之士的评论与鼓励——

太白诗云:“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信乎。又诗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有时候,机遇确实比才华更重要!所谓“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是也。

其实,天无绝人之路,“有志者,事竞成。”有真才实学的人,任何时候都不会被埋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徐渭生前也是坎坷多难的,死后,如果不是袁宏道的偶然发现,也许还会被埋没到不知什么时候?但只要有慧眼的有心人存在,有才能的人就不会被永远埋没。

信乎!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问好达者!

   ——红袖添香  仁者爱人

另附俗生朋辈某兄近日所评:

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演译着自己一生的故事。有多少人能像老童一样演译得如此认真呢?

《读老童<自识>四言诗》

 原文:达某今生,久为世弃。心怀不甘,却溺于艺。存身平凡,形役终已。转而倾情,致力吾事。既失机缘,苦于行止。幸不畏难,兼恃野志。俗众所尊,慨然相鄙。一往无前,汪洋姿肆。自信远方,可撷真美。

——老童此篇《自识》,仅用七十二字,高度概括着一生的心路曲折历程。字少意深,用心力写,更便玩味。悲哉!壮哉!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命运决定性格?共产党人从来号称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吕氏春秋》里的《察今》一则,应具有永远的现实意义。“存在感缺失症”,据有关研究显示,对当代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我经常也在“察己”,是否也被有意无意的不同程度的卷入其中。圣人曰:“朝闻道,夕死可也”,对于花甲后的人来说,能从“必然王国”,进到“自由王国”,真是老来之大幸也。老童此篇,于过去似乎悲壮些,于将来就是壮观了。能做到“俗众所尊,慨然相鄙”,成就了独立人格,“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骨。难哉!老,不可怕。老而有趣,从心所欲,那就是境界了。

江南蜕心堂:原创艺文渊薮……

扫一扫或按一按,关注“童山雷”订阅号

(0)

相关推荐

  •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书画家:高建国作品欣赏

    [艺术简历] 高建国字盛之,一九五六年生人,一九八零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受教于溥佐.孙其峰,吕云所等教授.一九八八年于天津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在天津各大报刊发表.-九九一年在天津举办高占国.高建国兄弟 ...

  • 特别推荐·最具收藏潜力艺术家——李鸣泉

    ▲旧时月色 ▲白桦林 致广大 尽精微 --李鸣泉山水新作赏读 作者:郝亚楠 庚子岁首,荆汉大疫.虽时逢春节而道无车舟,万巷空寂.神州大地之华夏儿女皆闭门谢客,宅家团聚.此时,鸣泉先生于大河之南的雁鸣湖 ...

  • 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高成山

    高成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冰雪画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作家协会会员,牡丹江市书画院原院长,牡丹江冰雪画院院长,牡丹江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作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冰雪 ...

  • 蜕心堂“说说”选 25

    蜕心堂启事 本人愿将"童山雷"微信公众订阅号,办成一艺文"沙龙",或曰开放式之翰墨会所.欢迎各位亲友,连同其亲友的亲友的亲友--倘然在尘世生活之中感觉厌倦了,偶 ...

  • 蜕心堂“说说”选 26

    元宵佳节,闲话二则-- 昨日清晨朦胧中,头脑里忽闪现出当时璀灿星空下,在印尼林贾尼山顶,侧面是冒着烟的休眠火山口,前方远处是灯光寥落的印度洋岸,而周遭夜风劲拂.别无声响,如此这般的露营情景.打算到时将 ...

  • 蜕心堂“说说”选 27

    默忖了一下:那"华东游"所得之画题,还得画到夏天,才能完成(整整画它一年多,堪称人生之"重头戏"!).也就是说,其后的"印尼行"与" ...

  • 蜕心堂“说说”选 28

    昨日读微信中施一公先生帖,为其对"学以致用"之成说公然质疑所感.此真识见也.先生当今自然科学界有为之士,且对举世追求之"实用"持此意态,况吾辈原本致力于&quo ...

  • 蜕心堂“说说”选 29

    微听窗外清疏之雨,欣然为昨日墨稿敷粉色以铃朱印,倍觉有味.洗笔涮砚时,乘兴一气为下阶段拟出十余个画题,以作为这华东游系列之结尾.倘加上归途中再觅得的几个题材,连下月的画事,都为自家安排够了.今所预拟之 ...

  • 蜕心堂“说说”选 30

    本组文字,大约得自2016年左右. 江南达者自述所持之艺 子侄辈学人,因故偶索吾"八艺"自谓.原想由人于网络间自行了解便是,转念却觉,一己既于内中潜心数十年,对所致之力及其不同成效 ...

  • 蜕心堂“说说”选 31

    华东行题材至今日止,终于如期全数完成.历时整整十五个月,为数应该说是已离两百幅不远:这确实是个人此生所作的最大的一个"系列画题"了,想来今后不可能再有这种规模的事.咳,中国文化的& ...

  • 蜕心堂“说说”选 32

    画中题款字之好坏,对于画儿品格本身而言,至关紧要.凡字好,则画中一切看似"未精熟"处,皆可解之为"文人画家不愿过于精熟"了.反之,亦可类推.此乃吾辈不管观己一世 ...

  • 蜕心堂“说说”选 35

    刚一气挥出一幅<离岛暝昏,篝火通明,海涛暗起,鼓乐声喧>(同步亦"自理"着俗生必须之琐事),则昨岁仲夏于暮色中初至印尼龙目离岛.乘坐着土著人赶着的马车时,所见所感知的那 ...